• 观世音菩萨 guān shì yīn pú sà

    guānshìyīn

    佛教菩萨名。为阿弥陀佛的左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征,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即可获得解脱苦厄。他还会就众生的因缘,化作种种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种别称,如水月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等,合计中日关于观世音的别称,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子,唐以后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观世音或译作『观自在』,古译作光世音,略称为『观音』。亦称为『『大士』、『观世音』、『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观音妈』、『观音大士』。 【查看详细解释
  • 大悲咒 dà bēi zhòu

    bēizhòu

    佛教咒语之一。代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内证功德的真言。载于菩提流志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金刚智译的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及其他译家所翻译的密续中。但咒文各经互异。现在通行的大悲咒,系出自伽楚达磨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此咒是汉地佛教徒最常持念的咒语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五蕴皆空 wǔ yùn jiē kōng

    yùnjiēkōng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查看详细解释
  • 恶哏哏 è hěn hěn

    èhěnhěn

    非常凶恶的样子。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则见他恶哏哏的公吏两边排,则除是南海救苦难观自在。』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常则是恶哏哏紧着条黄桑棍,端的待打杀卧麒麟。』或作『恶狠狠』、『恶歆歆』。 【查看详细解释
  • 万语千言 wàn yǔ qiān yán

    wànqiānyán

    形容有很多话要说。孤本元明杂剧˙李云卿˙第三折:『则要你炼元神观自在,养胎息笑颜开,三田气满透胸怀,产至宝功劳大,万语千言句句该,都出在道德阴符外。』亦作『千言万语』。 【查看详细解释
  • 五蕴 wǔ yùn

    yùn

    佛教用语。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余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亦称为『五阴』。 【查看详细解释
  • 逍遥自在 xiāo yáo zì zài

    xiāoyáozài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你只去权坐几天。不到一个月,包你出来,逍遥自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平儿听说,照样传给婆子们,便逍遥自在的往园子里来。』亦作『逍遥自得』、『自在逍遥』。[似]自由自在 【查看详细解释
  • 自在 zì zài

    zài

    1.自任己意而毫无阻碍。汉书˙卷八十六˙王嘉传:『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唐˙韩愈˙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左右媵侍,常蒙假与颜色,人人莫不自在。』2.佛教用语:(1)谓自由舒适。法集要颂经˙卷二:『除冥超神仙,善获得自在。』(2 )自我决定主宰。中论˙卷四:『人在众中愧于涎出,而涎强出,不得自在,当知无我。』金七十论˙卷上:『譬如父存时,儿不得自在。』(3)印度称创造宇宙的天神,在佛教为天神之一。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九:『若谓自在更待余因方能生者,便非自在如余因故。』又:ㄗˋ˙ㄗㄞˋ[似]1.自如[反]1.拘束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xiāo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iepd

    【基本释义】逍xiāo〔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如“逍逍自在”。笔画数:10;部首:辶;笔顺编号:2432511454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

    chéngrénzài,zàichéngrén

    (谚语)想成功便不可只贪图安逸悠闲,得努力不懈,刻苦耐劳。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我待坟前去要敲折我两骨,还家去又要打断我脊梁觔。天那!我正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如若懈怠,我是断乎不依的。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话。』 【查看详细解释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

    chéngrénzài,zàichéngrén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查看详细解释
  • 安静自在 ān jìng zì zài

    ānjìngzài

    清静安闲,自由自在。醒世恒言˙卷十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倦来眠纸帐,闲暇理丝桐,好不安闲自在。』精忠岳传˙第十三回:『贤契们不必介怀,只恐朝廷放我不下;若能休致,老夫倒得个安闲自在。』 【查看详细解释
  • 自在窗 zì zài chuāng

    zàichuāng

    令人感到舒适安闲、自由自在的地方。宋˙清异录˙卷下˙自在窗:『韩熙载家过纵姬侍,第侧建横窗,络以丝绳,为观觇之地。初惟市物,后或调戏赠与,所欲如意。时人目为「自在窗」。』 【查看详细解释
  • 自在逍遥 zì zài xiāo yáo

    zàixiāoyáo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乌云仙与吾有缘,被吾用六根清净竹钓去西方八德池边,自在逍遥。无罣无碍。』亦作『逍遥自得』、『逍遥自在』。 【查看详细解释
  • 自由自在 zì yóu zì zài

    yóuzài

    不受任何拘束,随心所欲,安详悠闲。西游记˙第五回:『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红楼梦˙第七十九回:『我何曾不要来。如今你哥哥回来,那里比得先时自由自在的了。』亦作『自繇自在』。 【查看详细解释
  • 逍遥自得 xiāo yáo zì dé

    xiāoyáo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文选˙潘岳˙闲居赋序:『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野叟曝言˙第五十九回:『以此收摄身心,屏绝嗜欲,可以寡过,可以养生,性命双修,逍遥自得。』亦作『逍遥自在』、『自在逍遥』。 【查看详细解释
  • 不自在 bù zì zài

    zài

    1.心里不舒适,感觉难受。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2.生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我只索倚定门儿手托好着我难猜:来也那不来?夫人行料应难离侧。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中觉纔起来,正发闷。』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序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盖闻天何言哉,而广长有舌,久矣嚼破虚空;心方寸耳,而芥子能容,悠然遍满法界。造有造无,三藏灵文,由兹演出;观空观色,百千妙义,如是得来。耳之稀有,谛听若雷;目所未曾,静观如镜。故花吐拈香,泠泠般若之音;月呈指影,滴滴菩提之味。悟入我闻,万缘解脱;猛登彼岸,千佛证盟。无如聋聩渺茫,失之觌面;遂至痴嗔固结,误也当身。己饥而贪割他人,鹰虎糜我佛之驱;获罪而幸求自免,苦难费观音之力。佛心清静,而庄严假相,佞入迷途;性体光明,而扑灭慧灯,锢居暗室。净莲出口,障作藤烟;乱棘丛心,诧为花雨。施开妄想,首祸究……

  • 国学名著《地藏经》

    《地藏经》 - 阎浮众生业感 【文】 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

  • 自 zì

    1.起源的地方。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如:『其来有自』。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2.姓。如明代有自勖。3.二一四部首之一。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1.主动。如:『自觉』﹑『自愿』。2.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 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 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4.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1.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2.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十˙平 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