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经 xīn jīng

    xīnjīng

    1.书名。宋真德秀撰,一卷,荟萃圣贤论心格言,并采集诸儒精要议论作为注,主旨以正心为本。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条。又:ㄒ|ㄣ˙ㄐ|ㄥ 【查看详细解释
  • 五蕴 wǔ yùn

    yùn

    佛教用语。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余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亦称为『五阴』。 【查看详细解释
  • 金刚经 jīn gāng jīng

    jīngāngjīng

    佛教典籍。一卷。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流行。内容主要在阐明般若空义。在般若经典中,其流行程度仅次于般若心经。禅宗从五祖弘忍以来特别重视此经。本经除汉译本外,尚有梵文本和藏译本传世。中﹑日注疏数百种。 【查看详细解释
  • 空相 kōng xiàng

    kōngxiàng

    佛教用语。没有真实性的存在状态。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人爱着空相,堕在断灭。』 【查看详细解释
  • 不生不灭 bù shēng bù miè

    shēngmiè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查看详细解释
  • 心无挂碍 xīn wú guài ài

    xīnguàiài

    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查看详细解释
  • 空即是色 kōng jí shì sè

    kōngshì

    佛教用语。空,即空性。指没有实体的特性。色,指物质现象。空即是色指现象是空性的显现。就像蓝天是虚空的显现,但若飞上蓝天想找出虚空的原貌,则什么也没看到。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查看详细解释
  • 无所得 wú suǒ dé

    suǒ

    佛教上指修行者证得空性时,心中没有自己证得什么的心念。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经:『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查看详细解释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luóduōxīnjīng

    书名。佛教典籍。一卷。仅数百字,一般将之视为般若经纲要。是汉、藏佛教最流行的经典之一。或称为『般若心经』、『多心经』、『心经』。 【查看详细解释
  • 佛家 fó jiā

    jiā

    1.佛教。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即是道家青牛骑出去,佛家白马驮将来。』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2.佛菩萨的境地。如净土﹑寺院,都可称为『佛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七九˙第三分舍利子品第二之一:『欲生佛家入童真地,常不远离诸神、菩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般若·第一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 般若经 bō rě jīng

    jīng

    泛指阐明般若思想的经典。包括大般若经﹑放光般若经﹑道行般若经﹑大明度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查看详细解释
  • 波罗蜜 bō luó mì

    luó

    1.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16.16.的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或译作『波罗蜜多』。2.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多年生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呈椭圆或倒卵形。花为单性聚合花,雌雄同株。果实亦称为『波罗蜜』,呈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橘瓤,可食。或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查看详细解释
  • 利乐 lì lè

    利益与安乐。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菩萨品第三:『能断三障心烦恼缚,能于一身遍往十方亿佛剎土,现不可说神通变化,利乐众生。』 【查看详细解释
  • 寿者相 shòu zhě xiàng

    寿shòuzhěxiàng

    佛教上指众生死后,会在六道中投生的概念。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今多用以称老人的容貌。 【查看详细解释
  • 秽土 huì tǔ

    huì

    1.肮脏的泥土。2.佛经中称凡夫所住的烦恼世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三:『梵天当知,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反]2.净土 【查看详细解释
  • 转生 zhuǎn shēng

    zhuǎnshēng

    佛教上指原先的生命结束,再投生成另一个新的生命体。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若此世界火劫、水劫、风劫起时,彼匮法业犹未尽故,死已转生他方世界,与此同懵地狱中。』 【查看详细解释
  • 禅那 chán nà

    chán

    静虑或思惟修。梵语16.的音译。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缘一对象或主题作思惟而达到定,这个过程称为『禅那』。禅那按修习层次共分成四种,称为『四禅』或『四静虑』。在中国,禅那通常和定没什么区别,合为『禅定』一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三:『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那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密、檀那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下˙滇游日记三:『师独留正殿,无具无龛,澈夜禅那不休。』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如法受持 【汉朝】 【文】 佚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

  • 圣果 shèng guǒ

    shèngguǒ

    佛教用语:(1)指证得阿罗汉的境界。大集法门经˙卷上:『诸苾,汝今当知,我等诸声闻大众,皆是离尘清净心者,现证诸法,善能了知诸出离道要,各各已得所证圣果。』(2) 指证得见道位以上的境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七十一:『有圣道,有修圣道,由斯得有圣果差别。』 【查看详细解释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