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般若寺 【唐朝】 【诗】 裴说

    南岳古般若,自来天下知。翠笼无价寺,光射有名诗。一水涌兽迹,五峰排凤仪。高僧引闲步,昼出夕阳归。

  • 不生不灭 bù shēng bù miè

    shēngmiè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查看详细解释
  • 怀让 huái ràng

    怀huáirà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杜,金川安康(今属陕西)人。先是依荆州玉泉寺恒景律师出家,后到嵩山从慧安习禅,最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六祖慧能处开悟。慧能圆寂后,住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弘扬顿悟法门,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弟子九人,以马祖道一为上首。 【查看详细解释
  • 随喜 suí xǐ

    suí

    1.因认同他人某种行为,而生起愉悦﹑赞许的心,佛教称为『随喜』。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2.参与布施﹑捐款。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弊寺新造水陆堂了,也要来请贤妹随喜。 』3.游玩、参观寺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七郎同老母进寺随喜,从人起伞盖跟后。』4.随意。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去处 。老夫随喜观看咱。』 【查看详细解释
  • 六祖坛经 liù zǔ tán jīng

    liùtánjīng

    佛教典籍。为记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一卷,五十七节,不分品目。但由于现存的版本和写本间差异颇多,故其原貌如何已不可知。一般以敦煌写本题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为最古本。此外尚有日本兴圣寺本、曹溪原本和元僧宗宝改编本。诸本中以宗宝的改编本流行最广。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般若·第一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 般若经 bō rě jīng

    jīng

    泛指阐明般若思想的经典。包括大般若经﹑放光般若经﹑道行般若经﹑大明度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查看详细解释
  • 金刚经 jīn gāng jīng

    jīngāngjīng

    佛教典籍。一卷。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流行。内容主要在阐明般若空义。在般若经典中,其流行程度仅次于般若心经。禅宗从五祖弘忍以来特别重视此经。本经除汉译本外,尚有梵文本和藏译本传世。中﹑日注疏数百种。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 - 卷一·西湖北路·玛瑙寺 【文】 张岱

    玛瑙坡在保ㄈ塔西,碎石文莹,质若玛瑙,土人采之,以镌图篆。晋时遂建玛瑙宝胜院,元末毁,明永乐间重建。有僧芳洲仆夫艺竹得泉,遂名仆夫泉。山巅有阁,凌空特起,凭眺最胜,俗称玛瑙山居。寺中有大钟,侈?齐适,舒而远闻,上铸《莲经》七卷,《金刚经》三十二分。昼夜十二时,保六僧撞之。每撞一声,则《法华》七卷、《金刚》三十二分,字字皆声。吾想法夜闻钟,起人道念,一至旦昼,无不牿亡。今于平明白昼时听钟声,猛为提…

  • 翠竹黄花 cuì zhú huáng huā

    cuìzhúhuánghuā

    指眼前境物。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般若·第二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

  • 道安 dào ān

    dàoān

    东晋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魏。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县境内)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丑,不为剃度师所重视,后受知于佛图澄,曾代佛图澄说法,赢得『漆道人,惊四邻』的洛劀。佛图澄死后才离开邺都,而下襄阳,创檀溪寺,斋讲不倦,成为当时佛教界的典范。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坚攻下襄阳,延请道安住长安,这时他已六十七岁。在长安七、八年间,领导翻译讲经说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学用功最力,在当时是最接近般若义的一家。着有光赞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准、空性论等。其中尤以综理众经目录、对了解译经史的贡献最大。主张僧侣应以释为姓,也获得后世僧众的遵循。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朝】 【诗】 刘长卿

    般若公,般若公,负钵何时下祝融。归路却看飞鸟外,禅房空掩白云中。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 心经 xīn jīng

    xīnjīng

    1.书名。宋真德秀撰,一卷,荟萃圣贤论心格言,并采集诸儒精要议论作为注,主旨以正心为本。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条。又:ㄒ|ㄣ˙ㄐ|ㄥ 【查看详细解释
  • 本无宗 běn wú zōng

    běnzōng

    魏晋般若学中的流派。对本无宗的内容及创立者一般认为有两派。一为道安所立,主张一切诸法本性空寂,颇能掌握般若空的涵义。一为竺法深所立,把『无』理解成形上的本体,为万有的根本。 【查看详细解释
  • 无所得 wú suǒ dé

    suǒ

    佛教上指修行者证得空性时,心中没有自己证得什么的心念。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经:『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查看详细解释
  • 般若 bō rě

    能证悟空理的智慧。梵语16.的音译。大智度论˙卷十八:『答曰:「摩诃,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动极神源,有般若之绝境乎?』 【查看详细解释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luóduōxīnjīng

    书名。佛教典籍。一卷。仅数百字,一般将之视为般若经纲要。是汉、藏佛教最流行的经典之一。或称为『般若心经』、『多心经』、『心经』。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如法受持 【汉朝】 【文】 佚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

  • 六家七宗 liù jiā qī zōng

    liùjiāzōng

    东晋时期佛教解释般若经的派别。般若经初传中国时,限于对印度文化理解的方式,产生不同的异解,遂有『六家七宗』,其代表分别为道安的本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愍度的心无宗、于道邃的缘会宗、竺法深、竺法汰的本无异宗。前六者是六家,若加上本无异宗则称为『七宗』。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