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羸瘦 léi shòu

    léishòu

    衰弱消瘦。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见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服药十来日,冯相病已好了,却是羸瘦了好些,拄了杖才能行步。』 【查看详细解释
  • 涕泗流涟 tì sì liú lián

    liúlián

    鼻涕眼泪直往下流。形容痛哭流涕。 【查看详细解释
  • 兄肥弟瘦 xiōng féi dì shòu

    xiōngféishòu

    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查看详细解释
  • 呕血 ǒu xiě

    ǒuxiě

    吐血。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日磾深自恨,遂呕血而毙。』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见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查看详细解释
  • 鄙猥 bǐ wěi

    wěi

    粗俗瘦小。西游记˙第二十一回:『那妖怪仔细观看,见行者身躯鄙猥,面容羸瘦,不满四尺。』 【查看详细解释
  •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bìnggāohuāng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五味子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山花椒、秤砣子、面藤、五梅子 气味 酸、温、无毒。 主治 益氣,咳逆上氣,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治中下气,止哎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 拼音: léi

    部首:

    笔画:19画

    五笔:ynky

    【基本释义】羸léi瘦弱:羸瘦。羸困(瘦弱困顿)。羸顿。羸弱。羸惫。笔画数:19;部首:羊;笔顺编号:4152513511431112354
  • 拼音: gǎo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symk

    【基本释义】槁gǎo枯干: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古同“藁”,草。笔画数:14;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25125251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八·妇人门 【文】 杨继洲

    月脉不调:气海中极带脉(一壮)肾俞三阴交。月事不利:足临泣三阴交中极。过时不止:隐白。下经若冷,来无定时:关元。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血崩: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瘕聚:关元。赤白带下: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三十壮)小腹坚:带脉。绝子:商丘中极。因产恶露不止:气海关元。产后诸病:期门。乳痈:下廉三里侠溪鱼际委中足临泣少泽。乳肿痛:足临泣。难产:合谷(补)三阴交(泻)太冲。横生…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八·阴疝小便门 【文】 杨继洲

    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疝瘕:阴蹻(此二穴,在足内踝陷中。主卒疝,小腹疼痛,左取右,右取左,灸三壮。女人月水不调,亦灸)。卒疝:丘墟大敦阴市照海。颓疝:曲泉中封太冲商丘。痃癖(小腹下痛):太溪三里阴陵曲泉脾俞三阴交。疝瘕:阴陵太溪丘墟照海。肠癖,(疒貴)疝,小肠痛:通谷(灸百壮)束骨大肠俞。偏坠水肾:归来大敦三阴交。阴疝:太冲大敦。痃瘕膀胱小肠:燔针刺五枢气海三里三阴交气门(百壮)。阴肾偏,大小…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十·小儿针 【文】 杨继洲

    《小儿针》(针用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项。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或谓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督脉,未详其义。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灸然谷三壮,或针三分,不见血,立效。小儿癫痫、症瘕、脊强互相引,灸长强三十壮。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壮。小儿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直发际宛宛中…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文】 杨继洲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其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

  • 国学名著《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 - 卷四·病死 【文】 宋慈

    凡因病死者,形体羸瘦,肉色痿黄,口眼多合,腹肚多陷,两眼通黄,两拳微握,发髻解脱,身上或有新旧针灸瘢痕,余无他故,即是因病死。凡病患求乞在路死者,形体瘦劣,肉色痿黄,口眼合,两手微握,口齿焦黄,唇不着齿。邪魔中风卒死,尸多肥,肉色微黄,口眼合,头髻紧,口内有涎沫,遍身无他故。卒死,肌肉不陷,口鼻内有涎沫,面色紫赤。盖其人未死时,涎壅于上,气不宣通,故面色及口鼻如此。卒中死,眼开睛白,口齿开,牙关…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六·足太阳膀胱经 【文】 杨继洲

    足太阳经穴主治《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曰:“膀胱为黑肠。”诸书辨膀胱不一,有云:“有上口,无下口。”有云:“上下皆有口。”或云:“有小窍注泄。”皆非也。惟有下窍以出溺,上皆由泌别渗入膀胱,其所以入也、出也,由于气之施也。在上之气不施,则注入大肠而为泄;在下之气不施,则急胀涩涩,苦不出而为淋。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奇病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七·任脉 【文】 杨继洲

    任脉经穴歌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二十四穴)。此经不取井荥俞合也。脉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用药当分男女,月事多主冲任,是任之为言妊也。乃夫人生养之本,调摄…

  • 拼音: shòu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uvhc

    【基本释义】瘦shòu体内含脂肪少,肌肉不丰满,与“胖”、“肥”相对:瘦溜(“溜”读轻声)。瘦弱。瘦小。瘦削。瘦俏。瘦长(ch俷g )。瘦瘪。消瘦。清瘦。瘦骨嶙峋。衣服鞋袜等窄小:这条裤子太瘦了。细削,单薄:字小而瘦。土地瘠薄:瘦瘠。遒劲有骨力:书贵瘦硬。水清石瘦。肥胖笔画数:14;部首:疒;笔顺编号:41341321511254
  • 国学名著《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 - 卷五·下品三十七 【文】 曹廷栋

    酸枣仁粥(《圣惠方》:“治骨蒸不眠,水研滤汁,煮粥候熟,加地黄汁再煮。”按兼治心烦,安五藏,补中益肝气。《刊石药验》云:“多睡生用,便不得眠。”炒熟用,疗不眠。)车前子粥(《肘后方》:“治老人淋病,绵裹入粥煮。”按兼除湿,利小便明目,亦疗赤痛,去暑湿,止泻痢。《服食经》云:“车前一名'地衣’,雷之精也,久服身轻,其叶可为蔬。”)肉苁容粥(陶隐居《药性论》:“治劳伤、精败、面黑,先煮烂,加羊肉汁和…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夫男子平人,脉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