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唢吶 mù suǒ nà

    suǒ

    乐器名。维吾尔族的吹奏乐器。历史久远,新疆克孜尔石窟寺里的壁画中有伎乐人吹奏唢吶的形象,可能是其前身。现代木唢吶通体由整木旋制,下成喇叭口状,全长约四十厘米,管身开七个按音孔,音色圆润,稍带鼻音,别具特色。于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和喜庆时使用。 【查看详细解释
  • 新疆省 xīn jiāng shěng

    xīnjiāngshěng

    省名。位于我国西北。东北连蒙古,东南邻甘肃、青海,南接西藏,西南、西北与俄罗斯、阿富汗、克什米尔相接壤。面积约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三百零八万,其中维吾尔族最多。省会为迪化市。全省地势高,气候干燥,为主要畜牧区,矿物资源极丰富。今大陆地区改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查看详细解释
  • 乃蛮 nǎi mán

    nǎimán

    土耳其系的游牧民族之一。属维吾尔族的分支。辽﹑金时,据有外蒙古西部之地。公元一二一八年为元太祖的大将哲别所灭,在该地成立了窝阔台汗国。 【查看详细解释
  • 喀什噶尔 kà shí gé ěr

    shíěr

    地名。位于新疆省南疆的西部,为过去维吾尔族的首邑,有汉回两城。汉城在南边,称为新城,今设疏勒县;回城在北边,称为旧城,置疏附县。二城隔乌兰乌苏河相望。地当葱岭之东,为我国极西边防重镇。 【查看详细解释
  • 弹布尔 tán bù ěr

    táněr

    乐器名。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弹拨乐器。琴身呈瓢形,多用核桃木或桑木制作,琴颈细长,装有五根钢丝弦。声音清脆悦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或称为『丹不尔』、丹布尔』、『弹拨尔』。 【查看详细解释
  • 皮皮 pí pí

    乐器名。维吾尔族的吹奏乐器,管身用芦苇制作,一端由两块木片将苇管压扁后修制成簧片,管体正面开八个方形按音孔,流行于新疆南部的和阗﹑麦盖提地区,音色沉厚优美。 【查看详细解释
  • 苏尔奈 sū ěr nài

    ěrnài

    乐器名。维吾尔族所用的吹奏乐器。见『唢吶』条。 【查看详细解释
  • 阿拉木汗 ā lā mù hàn

    āhàn

    维吾尔族歌舞曲。流行于吐鲁番地区,内容多赞美阿拉木汗姑娘的美丽,曲调为上下两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演,也可为民歌演唱。 【查看详细解释
  • 回族 huí zú

    huí

    我国五大民族之一。系历代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之信奉伊斯兰教民族,迁徙至中国所逐渐形成。人口约八百六十万。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等各省。明代以后,汉语成为回族的共同语言。体形高大,好户外生活,大多务农为生。与汉族﹑改信伊斯兰教的犹太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通婚。信仰伊斯兰教。 【查看详细解释
  • 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境。人口约三万三千。以畜牧为生,兼营农业。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多兼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使用维吾尔文。家庭一般为三代同堂,以男姓为家长。行一夫一妻制,流行早婚,也流行堂、表联姻。信仰回教。 【查看详细解释
  • 塔塔尔族 tǎ tǎ ěr zú

    ěr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省伊宁、塔城、乌鲁木齐、阿尔泰、昌吉等地。人口约四千八百。以经商、手工业、牧业为生。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恰普恰克语支,兼用维吾尔、哈萨克语。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家庭实行小家庭制。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居,但仍赡养父母,伦理观念甚重。信仰回教。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qiā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puwk

    【基本释义】袷jiá同“夹2”①。袷jié古代交叠于胸前的衣领。袷qiā〔袷袢〕无领大衣;中国维吾尔和塔吉克等民族的对襟长袍。笔画数:11;部首:衤;笔顺编号:45234341251
  • 维吾尔文 wéi wú ěr wén

    wéiěrwén

    用以记录维吾尔语的文字。六世纪起,先用突厥鲁尼文,八世纪起改用回鹘文。因宗教信仰关系,十世纪末始用阿拉伯字母,至今日。迄本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曾试图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此举至八十年代已告失败。前苏联境内的维吾尔人亦受政治影响,三十年代曾用拉丁字母;至四十年代,又改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查看详细解释
  • 通古斯族 tòng,tōng gǔ sī zú

    tòng,tōng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通古斯』为『东胡』二字之音转。属阿尔泰语系,包括八个重要部族:满族、锡伯族、索伦族、毕喇尔族、达呼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赫哲族等。其人圆颅阔面,皮肤黄色,毛发黑直,身材中高,居西伯利亚东部及我国东北。原操通古斯语,文字用字母拼音,并由左而右,直行书写,信仰萨满教,营游牧生活。秦汉时的东胡、晋时的鲜卑及北魏、辽、金、清皆属此族。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nǎng náng

    部首:

    笔画:25画

    五笔:qnge

    【基本释义】馕(饢)náng一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馕(饢)nǎng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笔画数:25;部首:饣;笔顺编号:3551251245251251112213534
  • 拼音: hán hàn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ifh

    【基本释义】汗hàn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水。汗流浃背。出汗,使出汗: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汗hán〔可(k?)汗〕见“可2”。笔画数:6;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12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杂曲歌辞·空城雀 【唐朝】 【诗】 刘驾

    饥啄空城土,莫近太仓粟。一粒未充肠,却入公子腹。且吊城上骨,几曾害尔族。不闻庄辛语,今日寒芜绿。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空城雀 【唐朝】 【诗】 刘驾

    饥啄空城土,莫近太仓粟。一粒未充肠,却入公子腹。且吊城上骨,几曾害尔族。不闻庄辛语,今日寒芜绿。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鸱枭 【唐朝】 【诗】 苏拯

    为害未为害,其如污物类。斯言之一玷,流传极天地。良木不得栖,清波不得戏。曾戏水堪疑,曾栖树终弃。天不歼尔族,与夫恶相济。地若默尔声,与夫妖为讳。一时怀害心,千古不能替。伤哉丑行人,兹禽亦为譬。

  • 伯克制度 bó kè zhì dù

    zhì

    清代在新疆回部(即维吾尔聚居区)依其原有的伯克称谓,设置阿奇木伯克﹑伊沙噶伯克等,依次递降,置官叙品,所形成的地方政治体制,称为『伯克制度』。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