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圣弃智 jué shèng qì zhì

    juéshèngzhì

    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亦作『绝圣弃知』。 【查看详细解释
  • 绝圣弃知 jué shèng qì zhī

    juéshèngzhī

    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亦作『绝圣弃智』。 【查看详细解释
  • 绝仁弃义 jué rén qì yì

    juérén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查看详细解释
  • 绝圣弃智 jué shèng qì zhì

    juéshèngzhì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道德经》

    《道德经》 - 第十九章 【先秦】 【文】 李耳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 知雄守雌 zhī xióng shǒu cí

    zhīxióngshǒu

    语本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表示虽知如何刚强,却安于柔弱,不与人争。此为道家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 【查看详细解释
  • 见素抱朴 xiàn sù bào pǔ

    xiànbào

    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唐朝】 【诗】 张九龄

    将命祈灵岳,回策诣真士。绝迹寻一径,异香闻数里。分庭八桂树,肃容两童子。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启齿。诱我弃智诀,迨兹长生理。吸精反自然,炼药求不死。斯言眇霄汉,顾余婴纷滓。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 释知遗形 shì shì yí xíng

    shìshìxíng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怀古今 【唐朝】 【诗】 杜光庭

    古,今。感事,伤心。惊得丧,叹浮沈。风驱寒暑,川注光阴。始衒朱颜丽,俄悲白发侵。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

  • 国学名著《庄子》

    《庄子》 - 胠箧 【先秦】 【文】 庄子及门徒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此世俗之 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藤扃鐍之不 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 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 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 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 国学名著《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 【宋朝】 【文】 李昉

    王妙想 成公智琼 庞女 褒女李真多 班孟 天台二女王妙想王妙想,苍梧女道士也。辟谷服气,住黄庭观边之水旁。朝谒精诚,想念丹府,由是感通。每至月旦,常有光景云物之异,重嶂幽壑,人所罕到。妙想未尝言之于人。如是岁余,朔旦忽有音乐,遥在半空,虚徐不下,稍久散去。又岁余,忽有灵香郁烈,祥云满庭,天乐之音,震动林壑,光烛坛殿,如十日之明。空中作金碧之色,??乱眼,不可相视。须臾,千乘万骑,悬空而下,皆乘麒麟凤凰、龙鹤天马。人物仪卫数千,人皆长丈余,持戈戟兵杖,旌幡幢盖。良久,乃鹤盖凤车,导九龙之辇,下降……

  • 国学名著《庄子》

    《庄子》 - 在宥 【先秦】 【文】 庄子及门徒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 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 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 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 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 ,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 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

  • 国学名著《吴子》

    《吴子》 - 图国 【先秦】 【文】 吴起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 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 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以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也;僵尸而哀之…

  • 国学名著《汉书》

    《汉书》 - 传·叙传上 【汉朝】 【文】 班固

    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弃于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故名穀於菟,字子文。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因氏焉。 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余岁,以寿终,故北方多以“壹”为字者。 壹生孺。孺为任侠,州郡歌之。孺生长,官至上谷守。长生回,以茂林为长子令。回生况,举孝廉为郎,积功劳,至上河农都尉,大司农奏课连最,入为左曹越骑校尉。成帝之初,女为婕妤…

  • 国学名著《淮南子》

    《淮南子》 - 道应训 【汉朝】 【文】 刘安及门客

    太清问于无穷子曰:“子知道乎?”无穷子曰:“吾弗知也。”又问于无为“吾知道有数。”曰:“其数奈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太清又问于无始曰:“向者,吾道于无穷,曰:‘吾弗知之。”又问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无为曰:‘吾知道有数。’曰:‘其数奈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 国学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 -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清朝】 【文】 曹雪芹

    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林黛玉搬着手说道:“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宝玉劝道:“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说你。”四人正难分解,有人来请吃饭,方往前边来。那天早又掌灯时分,王夫人,李……

  • 国学名著《近思录》

    《近思录》 - 存养 【文】 朱熹,吕祖谦

    1、或问“圣可学乎?”濂溪先生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周敦颐《通书·圣学》2、动表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也。——《程氏易传·颐传》3、“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过于言语饮食也…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汉朝】 【文】 司马迁

    2003-3-7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③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注①正义屈?景?昭皆楚之族。王逸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 注②正义盖今*(在)*左右拾遗之类。 注③集解史记音隐曰:“音闲”。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①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②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 国学名著《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 - 正文 【文】 张道陵

    则民不争,亦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不欲视之,比如不见,勿令心动。若动自诫,即□道去复还,心乱遂之,道去之矣。“圣人治,灵其心,实其腹。”心者,规也,中有吉凶善恶。腹者,道囊,气常欲实。心为凶恶,道去囊空。空者耶入,便煞人。虚去心中凶恶,道来归之,腹则实矣。“弱其志,强其骨。”志随心有善恶,骨随腹仰气。彊志为恶,气去骨枯,弱其恶志,气归髓满。“常使民无知无欲。”道绝不行,耶文滋起,货…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