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shēngqìngtóngyīn

    乐声相和。语出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比喻人相处和谐。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等传˙赞曰:『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shēng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ttgf

    【基本释义】笙shēng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笙歌。芦笙。笙管乐(yu?)。笔画数:11;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31121
  •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shēngqìngtóngyīn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鼓钟 【先秦】 【诗】 佚名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 拼音: qìng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fnmd

    【基本释义】磬qìng古代打击兵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古同“罄”,空,尽。笔画数:16;部首:石;笔顺编号:1215213355413251
  • 平原督邮 píng yuán dū yóu

    píngyuányóu

    劣酒的隐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齐与脐同音,言好酒直至脐下;平原有鬲县,鬲与膈同音,言恶酒只到膈下。 【查看详细解释
  • 异口同音 yì kǒu tóng yīn

    kǒutóngyīn

    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辞、意见相同。唐˙白居易˙论制科人状:『喧喧道路,异口同音。』宋书˙卷五十三˙庾登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着,政未测得物之数耳。』亦作『异口同声』、『异口同辞』。 【查看详细解释
  • 通假 tōng jiǎ

    tōngjiǎ

    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书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种:一﹑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二﹑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三﹑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登歌 【唐朝】 【诗】 佚名

    止笙磬,撤豆笾。廓无响,窅入玄。主在室,神在天。情馀慕,礼罔愆。喜黍稷,屡丰年。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舒和 【唐朝】 【诗】 佚名

    金枝羽部彻清歌,瑶台肃穆笙磬罗。谐音遍响合明意,万类昭融灵应多。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唐享太庙乐章·登歌 【唐朝】 【诗】 张说

    止笙磬,撤豆笾。廓无响,窅入玄。主在室,神在天。情馀慕,礼罔愆。喜黍稷,屡丰年。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陪宴湖州公堂 【唐朝】 【诗】 耿湋

    谢公为楚郡,坐客是瑶林。文府重门奥,儒源积浪深。壶觞邀薄醉,笙磬发高音。末至才仍短,难随白雪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酬副使郑端公见寄 【唐朝】 【诗】 许浑

    一日高名遍九州,玄珠仍向道中求。郢中白雪惭新唱,涂上青山忆旧游。笙磬有文终易别,珠玑无价竟难酬。柳营迢递江风阔,夜夜孤吟月下楼。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笙磬同音 【唐朝】 【诗】 佚名

    笙磬闻何处,凄锵宛在东。激扬音自彻,高下曲宜同。历历俱盈耳,泠泠递散空。兽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讵间洪纤韵,能齐搏拊功。四悬今尽美,一听辨移风。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 【唐朝】 【诗】 贯休

    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斫成。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

  • 宝章 bǎo zhāng

    bǎozhāng

    1.珍贵的书法真迹。如米芾记载晋﹑唐人墨迹的书即称为『宝章待访录』。2.皇帝的印玺。宋史˙卷一八三˙乐志十三:『宝章煌煌,导以笙磬。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查看详细解释
  • 鑮 bó

    1.乐器名。即大钟。仪礼˙大射:『笙磬西面,其南笙钟,其南鑮,皆南陈。』郑玄˙注:『鑮,如钟而大,奏乐以鼓鑮为节。』2.锄田的农具。汉˙刘熙˙释名˙释用器:『鑮,亦锄类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忆东郭居 【唐朝】 【诗】 李绅

    昔余过稚齿,从师昧知奥。徒怀利物心,不获藏身宝。曳娄一缝掖,出处劳昏早。醒醉迷啜哺,衣裳辨颠倒。忠诚贯白日,直已凭苍昊。卷舌堕谗谀,惊波息行潦。衰禽识旧木,疲马知归道。杨柳长庭柯,兰荃覆阶草。旌旄光里舍,骑服欢妻嫂。绿鬓绝新知,苍须稀旧老。冠緌身忝贵,斋沐心常祷。笙磬谅谐和,庭除还洒扫。栖迟还竹巷,物役浸江岛。倏忽变星霜,悲伤满衷抱。

  • 咀嚼 jǔ jué

    jué

    1.用牙齿咬碎与磨细食物。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青藻,咀嚼菱藕。』抱朴子˙外篇˙博喻:『故锯齿不能咀嚼,箕忙能别味。』2.反复体会、玩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傲岸泉石,咀嚼文义。』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绝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3.咬字吐音。三国˙魏˙曹植˙正会诗:『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声,咀嚼清商。』4.诅咒。后汉书˙卷六十一˙左雄传:『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欢快。』[似]2.品味 【查看详细解释
  • 笙 shēng

    shēng

    1.乐器名。一种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时以口接于吹管,分别以指按簧管,吹之发声。2.古代东方之乐。周礼˙春官˙眠瞭:『凡乐事,播,击颂磬﹑笙磬。』郑玄˙注 :『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孙诒让˙正义:『东方之乐,与乐器之 笙物异,而取义于生则同也。』3.竹簟。汉˙扬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间谓之笙。』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盛于筒中。』李善˙注引刘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