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情 chūn qíng

    chūnqíng

    1.春天的情景、意兴。南朝梁˙萧子范˙春望古意诗:『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唐˙李群玉˙感春诗:『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或作『春恋』。2.唐˙翁承赞˙柳诗五首之五:『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花月痕˙第十二回:『同秀见碧桃一身香艳,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膻一般,倾慕起来。』[似]春心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柳 【唐朝】 【诗】 翁承赞

    斜拂中桥远映楼,翠光骀荡晓烟收。洛阳才子多情思,横把金鞭约马头。高出营门远出墙,朱阑门闭绿成行。将军宴罢东风急,闲衬旌旗簇画堂。彭泽先生酒满船,五株栽向九江边。长条细叶无穷尽,管领春风不计年。炀帝东游意绪多,宫娃眉翠两相和。一声水调春风暮,千里交阴锁汴河。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玉句阑内朱帘卷,瑟瑟丝笼十二楼。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贺清源仆射新命 【唐朝】 【诗】 黄滔

    虽言嵩岳秀崔嵬,少降连枝命世才。南史两荣唯百揆,东闽双拜有三台。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虚说古贤龙虎盛,谁攀荆树上金台。

  • 童颜 tóng yán

    tóngyán

    年老而面色润泽如孩童一般。南朝宋˙鲍照˙萧史曲:『萧史爱少年,嬴女吝童颜。』 【查看详细解释
  • 萧史 xiāo shǐ

    xiāoshǐ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查看详细解释
  • 凤去秦楼 fèng qù qín lóu

    fèngqínlóu

    春秋秦穆公时,萧史﹑弄玉夫妇住在凤台,后乘凤而去的故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萧”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萧」源出 ; 一﹕ 出自子姓, 以国为名氏. 据及所载, 周代宋国微子之后, 乐叔大心有功, 封于萧, 成为宋的附庸小国. 故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破. 子孙以国为氏, 西汉相国萧何即为其后. 二﹕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翳之后孟亏, 作士于萧, 其后人遂以萧为氏. 家族名人 萧史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萧何(?~前193) 汉初沛人…

  • 秦楼 qín lóu

    qínlóu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丈夫萧史吹箫引凤的凤楼。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遂为歌舞场所或妓馆的别名。南唐˙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萧女词:『秦楼不见吹萧女,空余上苑风光。』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燕金钗客,这的担着利害。』 【查看详细解释
  • 咽 yè

    声音悲凄滞塞。如:『呜咽』。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阻塞﹑填塞。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车骑填咽,繁衍相倾。』唐˙李端˙宿深上人院听远泉诗:『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ㄢ16.|ㄢˋ 【查看详细解释
  • 乘鸾跨凤 chéng luán kuà fèng

    chéngluánkuàfèng

    相传春秋时秦国的萧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因爱慕而结为夫妻,史教弄玉以箫吹凤鸣声,凤凰聚止其屋,一日夫妇遂乘凤凰升天而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用以比喻结成美好姻缘或求得佳偶。清˙李渔˙慎鸾交˙第二十一出:『只消他纤手儿才一动,向茧纸上,兔毫边,留下了伊行笔踪,就不怕事成空,准备着乘鸾跨凤。』亦作『跨凤乘鸾』。 【查看详细解释
  • 同气相求 tóng qì xiāng qiú

    tóngxiāngqiú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经˙干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结合在一起。明˙朱权˙荆钗记˙第五出:『解绶归来为至友,果然同气相求。』亦作『同类相呼』、『同类相求』。[似]同声相应 【查看详细解释
  • 吹箫 chuī xiāo

    chuīxiāo

    1.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见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传。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3.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查看详细解释
  • 同声相应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tóngshēngxiāngyìng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查看详细解释
  • 同恶相求 tóng è xiāng qiú

    tóngèxiāngqiú

    恶人互相求助勾结作恶。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周书˙卷三十二˙陆通传:『朝廷倾危,同恶相求,遂成反乱。』亦作『同恶相济』。 【查看详细解释
  • 同类相求 tóng lèi xiāng qiú

    tónglèixiāngqiú

    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见『同气相求』条。史记˙卷六十一˙伯夷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查看详细解释
  • 相求 xiāng qiú

    xiāngqiú

    请求。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三国演义˙第八回:『我恐你言未准,特来相求,并请一见。』 【查看详细解释
  • 声应气求 shēng yìng qì qiú

    shēngyìngqi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语本易经˙干卦˙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用以比喻彼此志趣、意气相投。明˙李贽˙富莫富于常知足:『朋来四方,声应气求,达之至也。』亦作『声求气应』。 【查看详细解释
  • 同声相应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tóngshēngxiāngyìng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干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或作『同声之应』。[似]同气相求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千秋岁(再和前意) 【宋朝】 【词】 李之仪

    万红暄昼。占尽人间秀。怎生图画如何绣。宜推萧史伴,消得东阳瘦。垂窄袖。花前镇忆相携久。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临江仙 【宋朝】 【词】 蔡伸

    仙品不同桃李艳,移来月窟云乡。幽姿绰约道家妆。绿云堆髻,娇额半涂黄。可但乍凉风月下,饶伊独占秋光。雨中别有恼人香。错教萧史,肠断忆巫阳。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是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