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雨水 【明朝】 【文】 李时珍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立夏雨水: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时有子,神效。…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鼫鼠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硕鼠。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咽喉痹痛,一切热气,研末含咽,神效。…

  • 神效 shén xiào

    shénxiào

    形容功效显著,令人惊奇。如:『药力颇具神效。』 【查看详细解释
  • 灵芝 líng zhī

    língzhī

    植物名。多孔菌科灵芝属。子实体有一长柄,其上具有一肾形菌盖,呈黑褐色,环以云纹。盖上有许多细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古代以灵芝为仙草,服食后可驻颜不老,具起死回生的神效,故称为『灵芝』。亦称为『希夷』。 【查看详细解释
  • 仙方 xiān fāng

    xiānfāng

    1.旧时迷信服用后可以飞升成仙的药方。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七首之五:『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2.仙人所赐的药。比喻具有神效的药。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二˙玉津三道士:『君得吾仙方,不以账恤贫乏,而贪冒无厌,禄过其分,天命折君算。』红楼梦˙第二十 五回:『有两个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九·捷要灸法(医学入门) 【文】 杨继洲

    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为效。灸卒死:一切急魇暴绝,灸足两大趾内,去甲一韭叶。灸精宫:专主梦遗。十四椎下各开三寸,灸七壮效。鬼眼穴:专祛痨虫。令病人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上有两陷可见,即腰眼也。以墨点记,于六月癸亥夜亥时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虫。痞根穴: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半,多…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寒栖子歌 【唐朝】 【诗】 皎然

    君在庐山知不群,有疑是鹤又是云。生死尘埃污不得,眼前荣利徒纷纷。今日惠然来访我,酒榼书囊肩背荷。拂除衣上饵烟霞,昨夜胥门宿蔡家。天然不饮亦不食,抛名换姓觅不得。且向人间作酒仙,不肯将身生羽翼。停形为饵天地根,世人皆死我独存。洗虑因吞清明箓,世人皆贪我常足。栖子妙今道已成,手把玄枢心运冥。能令鬼哭神效灵,身如飘风不可绊。朝游崆峒夕汗漫,向来坐客犹未散。忽忆罗浮欲去时,遥指孤云作路岐。海上仙游不可见,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黄土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入地三尺以下的黄土,勿沾污物,可作药。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腹内热毒绞痛,下血。取干土,水煮开三五遍,沉淀去滓,暖服一二升。 黄土又解诸药毒。如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等。 治小儿乌纱惊风(惊风一种,全身现乌黑色)。用黄土一碗、陈醋一杯,同炒。炒热后,用布包好,熨小儿全身,直达脚下,刺破为宜。 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用黄土溶水中,取上面清液洗眼。 肉痔肿痛。用向阳的黄土、黄连、皮硝各一两,调猪胆汁,同研如泥,做成枣大团丸,塞进肛门里。过一夜,团丸随大便排出。用药时,须内服乌梅…

  • 国学名著《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 栽桑柘附·桑杂类 【元朝】 【文】 佚名

    《齐民要术》: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魏略》曰:杨沛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收萱豆:阅其有余,以补不足,积聚千余斛。会太祖西迎天子,所将千人皆无粮;沛谒见,乃进干椹,太祖甚善。及太祖辅政,超为邺令,赐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励之,且以报干椹也。今自河以北,大家收百石,少者尚数十斛,故杜、葛乱后,饥馑荐臻,惟仰以全躯命,数州之内,民死而生者,干椹之力也。 《务本新书》:桑椹:平时以枣、椹拌馅,煿饼食之,甜而有益。 椹子煎:采熟椹,盆内微研;以布纽汁,瓷器盛顿。…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骆玄素 【文】 张读

    赵州昭庆民骆玄素者,为小吏,得罪于县令,遂遁迹而去。令怒,分捕甚急,遂匿身山谷中。忽遇老翁,衣褐衣,质状凡陋,策杖立于长松之下,召玄素讯之曰:“尔安得至此耶!”玄素对:“得罪于县令,遁逃至此,幸翁见容。”翁引玄素入深山,仅行十余里,至一岩穴。见二茅斋东西相向,前临积水,珍木奇花,罗列左右。有侍童一人,年甚少,总角,衣短褐,白衣纬带革舄,居于西斋。其东斋有药灶,命玄素候火,老翁自称东真君,命玄素以…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九·灸疮膏法;洗灸疮;灸后调摄法 【文】 杨继洲

    灸疮膏法用白芷、金星草、淡竹叶、芩、连、乳香、当归、川芎、薄荷、葱白等,炒铅粉、香油煎膏贴。如用别膏不对症。倘疮口易收,而病气不得出也。如用别物,干燥作疼,亦且不便。洗灸疮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其法以赤皮葱、薄荷煎汤,温洗疮周围,约一时久,令驱逐风邪于疮口出,更令经脉往来不涩,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后,用东南桃枝青嫩皮煎汤温洗,能护疮中诸风;若疮黑烂,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黄连煎神效。灸后调…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安石榴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若榴、丹若、金罂。 气味 甘石榴:苦、酸、温、涩、无毒。 酸石榴:酸温、涩、无毒。 酸榴皮:酸、温、涩、无毒。 酸榴根:酸、温、涩、无毒。 主治 甘石榴:咽喉燥渴,杀虫。 酸石榴: 肠滑久痢。有石榴一个,煅烟尽,出火毒一夜,研为末,以酸榴一块煎汤送下,神效无比。此方名:“黑神散”。 久泻不止。治方同上。 小便不禁。用酸石榴烧存性,无石榴时,可用枝烧灰代替。每服二钱,用柏白皮切、焙四钱,煎激发一碗,加入榴灰再煎至八成,空心温服。晚上再服一次。 酸榴皮: 赤白痢下。用酸榴皮炙黄为末,加枣肉或粟…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八·妇人门 【文】 杨继洲

    月脉不调:气海中极带脉(一壮)肾俞三阴交。月事不利:足临泣三阴交中极。过时不止:隐白。下经若冷,来无定时:关元。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血崩: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瘕聚:关元。赤白带下: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三十壮)小腹坚:带脉。绝子:商丘中极。因产恶露不止:气海关元。产后诸病:期门。乳痈:下廉三里侠溪鱼际委中足临泣少泽。乳肿痛:足临泣。难产:合谷(补)三阴交(泻)太冲。横生…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十·小儿针 【文】 杨继洲

    《小儿针》(针用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项。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或谓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督脉,未详其义。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灸然谷三壮,或针三分,不见血,立效。小儿癫痫、症瘕、脊强互相引,灸长强三十壮。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壮。小儿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直发际宛宛中…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九·疮疡解·痈疽根原 【文】 黄元御

    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血之为性,温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藏,藏伤则死矣。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穴俞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阴阳浅深之分也。《灵枢…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八·如是我闻二(2) 【文】 纪昀

    乌鲁木齐泉甘土沃,虽花草亦皆繁盛。江西蜡五色毕备,朵若巨杯,瓣葳蕤如洋菊,虞美人花大如芍药。大学士温公以仓场侍郎出镇时,阶前虞美人一丛,忽变异色,瓣深红如丹砂,心则浓绿如鹦鹉,映日灼灼有光,似金星隐耀,虽画设色不能及。公旋擢福建巡抚去。余以彩线系花梗,秋收其子,次岁种之,仍常花耳。乃知此花为瑞兆,如扬州芍药,偶开金带围也。辛彤甫先生记异诗曰:六道谁言事杳冥,人羊转毂迅无停,三弦弹出边关调,亲见青…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三·玉龙歌(杨氏注解) 【文】 杨继洲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凡患伛者,补曲池,泻人中;患偻者,补风池,泻绝骨。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 国学名著《夜航船》

    《夜航船》 - 九流部·医 【文】 张岱

    《神农经·上药养命》谓五石之炼形,五芝之延年也。《中药养性》谓合欢之蠲忿,萱草之忘忧也。《下药治病》谓大黄之除实,当归之止痛也。君臣佐使凡药有上中下之三品,凡合药宜用一君、二臣、三佐、四使,此方家之大经也。必辨其五味。三性、七情,然后为和剂之节。五味谓咸、酸、甘、苦、辛。酸为肝,咸为肾,甘为脾,苦为心,辛为肺,此五味之属五脏也。三性谓寒、湿、热。七情有相刑,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皂荚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皂角、鸡栖子、乌犀、悬刀。 气味 皂荚:辛、咸、温、有小毒。 皂角子:辛、温、无毒。 皂角刺:辛、温、无毒。 木皮、根皮:辛、温、无毒。 主治 皂角子: 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一两,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一…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六·手阳明大肠经 【文】 杨继洲

    手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