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卯时酒 【唐朝】 【诗】 白居易

    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坐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泛若耶谿 【唐朝】 【诗】 丘为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王员外归朝 【唐朝】 【诗】 刘长卿

    往来无尽目,离别要逢春。海内罹多事,天涯见近臣。芳时万里客,乡路独归人。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 【唐朝】 【诗】 刘长卿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卜算子 【宋朝】 【词】 苏轼

    (黄鲁直跋云: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刘四赴夏县 【唐朝】 【诗】 李颀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明主拜官麒麟阁,光车骏马看玉童。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赤县繁词满剧曹,白云孤峰晖永日。朝持手板望飞鸟,暮诵楞伽对空室。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端坐讼庭更无事,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经函谷关 【唐朝】 【诗】 韦应物

    洪河绝山根,单轨出其侧。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秦皇既恃险,海内被吞食。及嗣同覆颠,咽喉莫能塞。炎灵讵西驾,娄子非经国。徒欲扼诸侯,不知恢至德。圣朝及天宝,豺虎起东北。下沉战死魂,上结穷冤色。古今虽共守,成败良可识。藩屏无俊贤,金汤独何力。驰车一登眺,感慨中自恻。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僧入马头山 【唐朝】 【诗】 贯休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有叟有叟,真隐其中。无味醍醐,亦非般若。白趾碧目,数百潇洒。苦竹大于杉,白熊卧如马。金钟撼壑,布水喷瓦。芙蓉堂开峰月入,岳精踏雪立屋下。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更有叟,独往来,与我语。情无刚强,气透今古。竹笠援补,芒鞋藤乳。北风倒人,干雪不聚,满头霜雪汤雪去。汤雪去,无人及,空望真气江上立。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 【唐朝】 【诗】 沈佺期

    兹山界夷夏,天险横寥廓。太史漏登探,文命限开凿。北流自南泻,群峰回众壑。驰波如电腾,激石似雷落。崖留盘古树,涧蓄神农药。乳窦何淋漓,苔藓更彩错。娟娟潭里虹,渺渺滩边鹤。岁杪应流火,天高云物薄。金风吹绿梢,玉露洗红箨。溯舟始兴廨,登践桂阳郭。匍匐缘修坂,穹窿曳长。碍林阻往来,遇堰每前却。救艰不遑饭,毕昏无暇泊。濯溪宁足惧,磴道谁云恶。我行山水间,湍险皆不若。安能独见闻,书此贻京洛。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秦州杂诗二十首 【唐朝】 【诗】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一望幽燕隔,何时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哨遍 【宋朝】 【词】 汪莘

    (余酷喜王摩诘山中与裴迪书,因隐括其语为哨遍歌之。其用韵平侧按稼轩词)近腊景和,故山可过,足下听余述。便自往山中,憩精蓝,与僧饭讫。北涉灞川,明月华映郭,夜登华子冈头立。嗟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蒙笼。听林外犬类豹声雄。更村落谁家鸣夜舂。疏钟相闻,独坐此时,多思往日。噫,记与君同。清流仄径玉琤琮。携手赋佳什。往来萝月松风。只待仲春天,春山可望,山中卉木垂萝密。见出水轻儵,点溪白鹭,青皋零露方湿

  • 往来 wǎng lái

    wǎnglái

    1.去与来。楚辞˙宋玉˙招魂:『雄虺九首,往来鯈忽。』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令陈武带领人马,往来江岸巡哨。』2.交往、交际。老子˙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魏书˙卷五十五˙刘芳传:『高肇之盛及清河王怿为宰辅,廞皆与其子侄交游往来。』[似]来往、往复、往还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 - 卷五·西湖外景·梵天寺 【文】 张岱

    梵天寺在山川坛后,宋乾德四年钱吴越王建,名南塔。治平十年,改梵天寺。元元统中毁,明永乐十五年重建。有石塔二、灵鳗井、金井。先是,四明阿育王寺有灵鳗井。武肃王迎阿育王舍利归梵天寺奉之,凿井南廊,灵鳗忽见,僧赞有记。东坡ヘ杭时,寺僧守诠住此。东坡过访,见其壁间诗有:“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东坡援笔和之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quǎnzhīshēngxiāngwén,lǎoxiāngwǎnglái

    (谚语)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来。语本老子˙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原指人无所欲求。后形容人们虽居住的距离很近,但却互不往来。如:『在现代的都市公寓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愈来愈普遍。』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邻相反行 【唐朝】 【诗】 薛逢

    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夜开沟水绕稻田,晓叱耕牛垦塉土。西家有儿才弱龄,仪容清峭云鹤形。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东家西家两相诮,西儿笑东东又笑。西云养志与荣名,彼此相非不同调。东家自云虽苦辛,躬耕早暮及所亲。男舂女爨二十载,堂上未为衰老人。朝机暮织还充体,馀者到兄还及弟。春秋伏腊长在家,不许妻奴暂违礼。尔今二十方读书,十年取第三十馀。往来途路长离别,几人便得升公车。纵令得官身须老,

  • 日浃往来 rì jiā wǎng lái

    jiāwǎnglái

    日浃,从甲日到癸日,一周十天的期间。日浃往来指交往频繁,时常往来。唐˙袁郊˙红线:『三镇互为姻娅,人使日浃往来。』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鉴师 【文】 张读

    唐元和初,有长乐冯生者,家于吴,以明经调选于天官氏,是岁,见黜于有司,因侨居长安中。有老僧鉴其名者,一日来诣生,谓生:“汝,吾姓也。”因相与往来,近岁余。及冯尉于东越,既治装,鉴师负笈来,告去。冯问曰:“师去安所诣乎?”鉴师曰:“我庐于灵岩寺之西庑下且久,其后游长安中,至今十年矣,幸得与子相遇。今将归故居,故来告别。然吾子尉于东越,道出灵岩寺下,当宜一访我也。”生诺曰:“谨受教。”后数月,冯生自…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方山子传 【宋朝】 【文】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 拼音: wǎng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tygg

    【基本释义】往wǎng去,到:往返。往复。往还(hu俷 )。往来。交往。向往。勇往直前。过去:往昔。往日。往事。往古。往常。以往。一如既往。同“望”⑤。来返复笔画数:8;部首:彳;笔顺编号:33241121
  • 不相闻问 bù xiāng wén wèn

    xiāngwénwèn

    断绝往来。如:『他们彼此早已不相闻问。』[似]断绝往来[反]声气相通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