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论 xiāng duì lùn

    xiāngduìlùn

    论时和空相对的物理学说。二十世纪初由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提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物理上量度的过程注意到光速并非无限大。相对论修正了牛顿以来对空间、时间、力及运动规律永恒不变的看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对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有莫大贡献。 【查看详细解释
  • 波耳 bō ěr

    ěr

    人名:(1)(NielsBohr,公元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尼耳斯˙波耳。公元一九二一年担任丹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并因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于一九二二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且其所领导的哥本哈根研究所,成为世界原子物理学中心。一九五七年获福特基金会原子和平用途奖。其著作有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原子物理和人类知识等。(2)(Aage Bohr, 公元1922~?)丹麦物理学家阿格˙波耳,是尼耳斯˙波耳之子。公元一九六三年继承父亲职务,担任该研究所所长。于一九七五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着有原子核的旋转态﹑原子核结构等。 【查看详细解释
  • 介质 jiè zhì

    jièzhì

    物理量或某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作为媒介的物质或空间。如声波、光波可以藉由空气传播,空气便是声波、光波的介质。 【查看详细解释
  • 振动 zhèn dòng

    zhèndòng

    1.震荡、撼动。左传˙襄公四年:『戎狄事晋,四邻振动。』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为觊齁雠强秦,天下振动。』2.物体往返于一定位置间,或物理现象及物理量以一定的振幅反复进行,有一定的往返周期者,称为『振动』。[似]1.震荡、震动、震撼 【查看详细解释
  • 奥姆 ōu mǔ

    ōu

    1.(ohm)人名。(公元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发现奥姆定律。公元一八四一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撒騛。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其姓氏命名。2.量词。计算电阻的单位。为英语 ohm的音译。即导线两端之电位差为一伏特,而其中的电流为一安培时的电阻。 【查看详细解释
  • 克希荷夫 kè xī hé fū

    人名。(公元1824~1887)德国物理学家。与本生氏共创光谱分析法,并曾发现铷、铯二元素。此外,在汽化现象、化学反应、辐射现象、电路、绕射理论等方面都有以他的姓氏为名的定律或理论,对实验物理及数学物理贡献卓著。 【查看详细解释
  • 加速度 jiā sù dù

    jiā

    速度依某一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运动时,每秒中的速度增加率,如重力加速度为每秒平方九百八十厘米。 【查看详细解释
  • 位移 wèi yí

    wèi

    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时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如物体运动后又回到原点,则其位移为零。 【查看详细解释
  • 李政道 lǐ zhèng dào

    zhèngdào

    人名。(公元1926~?)上海市人,我国杰出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物理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因发现对等性定律,荣获一九五七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查看详细解释
  • 杨振宁 yáng zhèn níng

    yángzhènníng

    人名。(公元1922~?)安徽合肥人。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九五七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详细解释
  • 矢量 shǐ liàng

    shǐliàng

    具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如加速度、力、动量等。亦称为『向量』。 【查看详细解释
  • 自由能 zì yóu néng

    yóunéng

    热力学上的一个重要状态函数。表示在此热力学系统中,等温过程所能做最大功的物理量。 【查看详细解释
  • 角速度 jiǎo sù dù

    jiǎo

    描述一物体转动或一质点绕另一点转动的快慢与方向的物理量。 【查看详细解释
  • 查兑克 chá duì kè

    cháduì

    人名。(公元1891~?)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中子,使人类迈进核子能时代,其『中子论』是原子科学上颠扑不破的理论。曾任利物浦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英国原子能最高研究委员会主席,获公元一九三五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译作『查德威克』。 【查看详细解释
  • 汤姆生 tāng mǔ shēng

    tāngshēng

    人名。(公元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带负电的电子,并说明原子并不是不可分裂,使得古典物理学界对物质结构的具体看法大幅改观,近代有关电子学的理论多半是根据他在电子的特性方面所作的研究而发展出来的。曾获公元一九○六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查看详细解释
  • 丁肇中 dīng zhào zhōng

    dīngzhàozhōng

    人名。(公元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美国出生,回台湾接受中学教育,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公元一九六二年取得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一九七六年和独立做出同一发现的美国物理学家芮契特(Richter,Burton)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详细解释
  • 仑琴 lún qín

    lúnqín

    1.人名。(WilhelmKonard Roentgen,公元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公元一九八五 年,进行阴极射线管中的电流实验时,发现了Χ射线。一九○一年,获第一届诺贝尔 物理学奖。或译作『伦琴』、『栾琴』。2.量词。计算射线和γ射线照射量的单位。为英语roentgen的音译。在标准状况下,使一立方公分的空气产生一静电单位离子的辐射量。物理学上的符号是。或译作『 伦琴』、『栾琴』。 【查看详细解释
  • 赫兹 hè zī

    1.人名:(1)(HeinrichRudolph Hertz,公元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证实光波与电磁波相同,证明了马克士威的电磁理论,建立后来无线电发明的基础,故学者称电磁波为赫兹波。(2)(Gustav Hertz,公元1887~?)德国物理学家。与夫然克氏用电子撞击原子,证实波耳原子理论,获公元一九二五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量词。计算频率的单位。为英语 hertz的音译。指每秒振动一次为一赫兹,简称为『赫』。 【查看详细解释
  • 居里 jū lǐ

    1.人名。(PierreCurie,公元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与其兄共同发现晶体的压电现象。又发现铁磁性在某温度(今称居里温度)以上消失。后与夫人共同发现钋及镭,二人与贝克勒合得公元一九○三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译作『居礼』。2.量词。物理学上计算放射性强度的单位。为英语 curie的音译。一定量放射性物质中每秒有三点七个原子发生衰变,称为『一居里』。相当于一公克镭的放射性强度。符号为Ci。 【查看详细解释
  • 伯兰 bó lán

    lán

    人名。(公元1870~1942)法国物理化学家。主要成就在研究射线和阴极射线,并于公元一九二六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