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双亡 fù mǔ shuāng wáng

    shuāngwáng

    父、母亲都已经过世。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文明小史˙第三十回:『只因十五岁上父母双亡,家道渐渐中落。』 【查看详细解释
  • 庐墓 lú mù

    1.结庐守葬。古人遇父母师长过世,为表示对他们的敬爱与哀思,乃在墓旁筑茅屋守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那蔡伯皆,汉时人,未做官时,父母双亡,庐墓致瑞,今府举他孝廉,何曾为做官不归?父母饿死?』2.屋舍与坟墓。后汉书˙卷五十三˙申屠蟠传:『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查看详细解释
  • 父母 fù mǔ

    1.文选˙潘岳˙寡妇赋:『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殒。』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2.见『父母官』条。[似]怙恃﹑双亲 【查看详细解释
  • 土居 tǔ jū

    1.泥土建造的房子。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2.世代居住。水浒传˙第六十一回:『这人是北京土居人士,自小父母双亡。』 【查看详细解释
  • 孑然无依 jié rán wú yī

    jiérán

    孤零零一个人而无依无靠。如:『他父母双亡,孑然无依,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令人敬佩。』 【查看详细解释
  • 孤丁 gū dīng

    dīng

    孤独一人。如:『他从小父母双亡,孤丁一人。』又:ㄍㄨ ˙ㄉ|ㄥ 【查看详细解释
  • 孤儿 gū ér

    ér

    父母双亡,因而失去大人们养育和教育的儿童。如:『我们应该发挥社会爱心,帮助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 【查看详细解释
  • 孤儿院 gū ér yuàn

    éryuàn

    收养孤苦无依儿童的福利机构。收养对象为父母双亡,父亡或母亡或被弃的儿童。或作『保育院』、『育幼院』。 【查看详细解释
  • 寄父 jì fù

    义父。如:『他自小父母双亡,由寄父一手抚养长大。』或称为『寄爹』。[似]养父 【查看详细解释
  • 拉巴 lā bā

    1.拉扯。如:『如果再胡闹,就将你拉巴出去。』2.辛勤抚养。如:『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叔拉巴长大。』3.提咀如:『没有董事长的拉巴,他怎能当上主慢』或作『拉宙﹑『拉把』。 【查看详细解释
  • 无依无靠 wú yī wú kào

    kào

    孤苦伶仃,无所依靠。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遗下许多儿女,无依无靠!』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亦作『无靠无依』。[似]孤苦伶仃、举目无亲 【查看详细解释
  • 疯疯癫癫 fēng fēng diān diān

    fēngfēngdiāndiān

    精神或举止不正常的样子。如:『自从受了父母双亡的刺激后,他整个人就变得疯疯癫癫的。』亦作『疯疯颠颠』。 【查看详细解释
  • 义子 yì zǐ

    认领而非亲生的儿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父母染病双亡,张员外认我为义子,抬举得成人长大。』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因日食无措,父妻商议,情愿出继与鲍文卿名下为义子,改名鲍廷玺。』或称为『义男』、『义儿』。 【查看详细解释
  • 淘气 táo qì

    táo

    1.孩童顽皮、捣蛋。红楼梦˙第二回:『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2.呕气、惹气。醒世恒言˙卷十九˙白玉娘忍苦成夫:『顾大郎初时恐怕淘气,心中不肯。』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似]1.顽皮[反]1.听话、乖巧 【查看详细解释
  • 尊亲属 zūn qīn shǔ

    zūnqīnshǔ

    己身所从出之父母,及与父母亲等相同,或同等以上者,统称为『尊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为直系尊亲属;伯叔父、姑母、舅父、姨母、兄、姊、夫或妻之父母等为旁系尊亲属。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仪礼》

    《仪礼》 - 丧服 【先秦】 【文】 佚名

    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诸侯为天子,君,父为长子,为人后者。妻为夫,妾为君,女子子在室为父,布总,箭笄,髽,衰,三年。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布带、绳屦。 疏衰裳齐,牡麻絰,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年者,父卒则为母,继母如母,慈母如母,母为长子。 疏衰裳齐,牡麻絰,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期者,父在为母,妻,出妻之子为母。出妻之子为父后者则为出母无服。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 不杖,麻屦者。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大夫之适子为妻,昆弟;为…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先秦】 【文】 孟子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

  • 国学名著《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 - 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文】 戴德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於曾子曰:“夫子可谓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以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故烹熟鲜香,尝而进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者,国人…

  •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xiǎozhàngshòu,zhàngzǒu

    语本孔子家语˙卷四˙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旧时认为子女受到父母惩罚时,轻打就忍受过去,重打就逃走,以免受伤而陷父母于不义,这是为人子女的孝顺态度。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古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不过谓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责,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加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贻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暂行逃避,所以说大杖则走。』亦作『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小受大走』。 【查看详细解释
  • 承欢膝下 chéng huān xī xià

    chénghuānxià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