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杂曲歌辞·桃花行 【唐朝】 【诗】 徐彦伯

    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陆浑山庄 【唐朝】 【诗】 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侍宴桃花园 【唐朝】 【诗】 徐彦伯

    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武陵桃源送人 【唐朝】 【诗】 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秋夕书怀 【唐朝】 【诗】 李白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春日途中寄故园所亲 【唐朝】 【诗】 欧阳詹

    客路度年华,故园云未返。悠悠去源水,日日只有远。始叹秋叶零,又看春草晚。寄书南飞鸿,相忆剧乡县。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唐朝】 【诗】 神龙从臣

    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

  • 源水 yuán shuǐ

    yuánshuǐ

    水的泉源。荀子˙法行:『涓涓源水,不雝不塞。』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出境游山二首 【唐朝】 【诗】 王勃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沉。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 涓涓 juān juān

    juānjuān

    1.荀子˙法行:『涓涓源水,不雝不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千峰花木,静中有韵,细流石眼,水涓涓。』2.形容眼泪、血液等不断流出。唐˙刘言史˙苦妇词:『气哕不发声,背头血涓涓。』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兵过五关人寂寂,将来几次血涓涓。』3.小水流。孔子家语˙卷三˙观周:『涓恐壅,终为江河。』后汉书˙卷三十七˙丁鸿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4.形容清白、清新。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吏增郁郁之白,举涓息言。』唐˙王初˙银河诗:『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反]1.浩浩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唐朝】 【诗】 杜甫

    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世祖修高庙,文公

  • 拼音: juān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ikeg

    【基本释义】涓juān细小的流水:涓涓。涓滴。涓埃(喻微末)。选择:涓吉。除去,清除:涓除不洁。笔画数:10;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512511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楚游日记十一 【明朝】 【文】 徐弘祖

    二十七日 雨色已止,而浓云稍开。亟饭,逾马蹄石岭,三里,抵玉琯岩之南,觅所期刘姓瑶人,欲为三分石之行。而其人以云雾未尽,未可远行,已往他所矣。复期以明日。其人虽不在,而同居一人于山中甚熟,惜患疮不能为导,为余言:玉琯乃何侯故居,古舜祠所在,其东南山上为炼丹观故址。《志》言在舜庙北箫韶、杞林之间,中有石臼,松穿臼而生,枝柯拳曲如龙。余遍询莫知其处,想郑舜卿所云访郑安期之铁臼,岂即此耶?然宋时已不可征矣。《志》又引《太平广记》,鲁妙典为九疑女冠,麓林道士授《太洞黄庭经》,入山十年,白日升天,而山中亦…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楚游日记十 【明朝】 【文】 徐弘祖

    二十四日 雨止而云气蒙密。平明,由路亭西行,五里为太平营,而九疑司亦在焉。由此西北入山,多乱峰环岫,盖掩口之东峰,如排衙列戟,而此处之诸岫,如攒队合围,俱石峰森罗。〔中环成洞,穿一隙入,如另辟城垣。山不甚高,而〕窈窕回合,真所谓别有天地也。途中宛转之洞,卓立之峰,玲拢之石,喷雪惊涛之初涨。潆烟沐雨之新绿,如是十里而至圣殿。圣殿者,即舜陵也。余初从路岐望之,见颓垣一二楹,而路复荒没,以为非是,遂从其东逾岭而北。二里,遇耕者而问之,已过圣殿而抵斜岩矣。遂西面登山,则穹岩东向高张,势甚宏敞。洞门有石峰…

  • 国学名著《天玉经》

    《天玉经》 - 内传下 【文】 杨筠松

    乾山乾向水朝趱,乾峰出状元。卯山卯向迎源水,骤富石崇比。午山午向午来堂,大将镇边疆。坤山坤向水坤流,富贵永无休。此卷首以乾坤震离分阴阳二局,其他仿此。乾山向上水朝乾,而乾峰大高方出状元,非乾山又作乾向也。或曰:此回龙顾祖第一大地之格。如女女关天大斗。亦是此意。辨得阴阳两路行,五星要分明。泥鳅浪里跳龙门,渤海便飞身。阴阳有顺逆之不同,五行有倒颠之异路,苟能究其源而折纳之,辟若泥鳅之辈自能变化峥嵘…

  • 国学名著《小五义》

    《小五义》 - 第一百十一回 【文】 佚名

    柳青倒取蟠蛇岭蒋平大战黑水湖〔西江月〕曰:世上般般皆盗,何必独怪绿林。盗名盗节盗金银,心比大盗更狠。为子偏思盗父,为臣偏要盗君。人前一派假斯文,不及绿林身分。且说蒋四爷与吴源水中交战,岸上的胡列、楞史他们追杀喽兵,把那些饿喽兵追的东西乱蹿。大汉龙滔、卢爷、徐三爷捡刀。败残的喽兵跑上山去:“报与众位得知,我家大寨主与那些人交手,把他们兵器俱都磕飞。”柳爷说:“聂贤弟下山,把这些人给我拿上山来。”聂…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第五回 唐三藏悲世堕邪魔 如来佛欲人得真解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诗曰: 大道何曾有曲斜,奈何走得路儿差。 南波北浪称登岸,东客西宾认到家, 盲棒无声焉有喝,皮囊已烂岂昭光; 若教走透真消息,影影风风何处拿? v 话说孙小圣,受孙大圣指点,不觉妄心忽尽,邪念顿消。但招去铁棒,失了护身之宝,未免慌张。又听得孙大圣临行说,原在你耳中。似信不信,急向耳中摸索。只见一个绣花针端然在内;又恐怕不真,取出来迎风一晃,依旧是?条金箍铁棒。喜得个孙小圣满心松快道:“祖大圣神通广大如此,我佛如来又不知如何微妙?我倚着这条铁棒便打到天宫,真取祸之道也。”又思量道:“祖大圣说,不……

  • 国学名著《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 乃粒 【明朝】 【文】 宋应星

    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总名 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

  • 国学名著《水经注》

    《水经注》 - 卷十三 【魏晋】 【文】 郦道元

    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皇兴三年,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漯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耆老云:其水潜通,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谓之天池,方里余,澄渟镜净,潭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渊也。清水流潭,皎焉冲照,池中尝无斥草,及其风箨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衔出,若会稽之耘鸟也。其水阳熯不耗,阴…

  • 国学名著《水经注》

    《水经注》 - 卷十四 【魏晋】 【文】 郦道元

    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其水历山南径军都县界,又谓之军都关。《续汉书》曰:尚书卢植隐上谷军都山是也。其水南流出关,谓之下口,水流潜伏十许里也。 东流过军都县南,又东流过蓟县北,湿余水故渎东径军都县故城南,…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