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悟真寺僧 【文】 张读

    唐贞观中,有王顺山悟真寺僧,夜如蓝溪,忽闻有诵《法华经》者,其声纤远。时星月回临,四望数十里,阒然无睹,其僧惨然有惧。及至寺,且白其事于群僧。明夕,俱于蓝溪听之,乃闻经声自地中发,于是以标表其所。明日,穷表下,得一颅骨在积壤中。其骨槁然,独唇吻与舌鲜而且润。遂持归寺,乃以石函置于千佛殿西轩下。自是,每夕常有诵《法华经》声在石函中。长安士女观者千数。后新罗僧客于寺,仅岁余,一日,寺僧尽下山,独新罗…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机缘·第二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

  • 法华经 fǎ huā jīng

    huājīng

    妙法莲华经的简称。见『妙法莲华经』条。西游记˙第十三回:『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了一卷孔雀经,及谈苾洗业的故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 【宋朝】 【文】 李昉

    沙门静生 释昙邃 释慧庆 费氏赵泰 释慧进 沙门法尚 释弘明 释志湛 五侯寺僧 释智聪 昙韵禅师李山龙 苏长 尼法信 李氏 彻师 悟真寺僧 释道俗 史阿誓石壁寺僧沙门静生西晋蜀郡沙门静生,出家以苦行致称,为蜀三贤寺主,诵法华经。每诵经时,常感虎来蹲前听,诵讫乃去。又恒见左右有四人为侍。年虽衰老,而精勤弥励,遂终其业云。(出《法苑珠林》) 西晋时蜀郡的沙门静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称,做了蜀地的三贤寺主,诵读法华经。每当诵经时,常感动老虎前来倾听,等读完之后才走。又常常看见左右四个人侍候着他。年纪虽然……

  • 八万四千 bā wàn sì qiān

    wànqiān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查看详细解释
  • 法融 fǎ róng

    ró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十九岁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等钻研三论和华严、般若、法华、大集等经论,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习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龄奏请淘汰寺庙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陈理。贞观十年,入牛头山参究佛法,数年间,同住的法侣有百余人。贞观二十一年后先后讲说法华经﹑大品﹑大集经等。显广二年圆寂。牛头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后的事。自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李华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传说。虽然法融思想和禅法启南宗顿悟说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禅法实大不相同。 【查看详细解释
  • 慧思 huì sī

    huì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515~577)俗姓李,武津(今河南省上蔡县东)人。十五岁出家,专诵法华经,后从慧文禅师修禅。因北方战乱,迁移南方,游化十四年,在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入住南岳,说法修禅,陈地信众望风归杭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推广应用在日常行事上,倡导法华安乐行。弟子甚多,以智顗最著名,后世尊为『天台宗三祖』。著作多为口授的讲义,由弟子笔记整理而成,如无诤行门二卷、安乐行一卷,自着的有誓愿文一卷。 【查看详细解释
  • 天台宗 tiān tái zōng

    tiāntái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创,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时八教判释整体佛法。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 【查看详细解释
  • 楞严经 léng yán jīng

    léngyánjīng

    佛教典籍:(1)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的简称。十卷。是属于如来藏系的著作,主张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显现,心是清净妙体,众生由于不知心的净妙,不悟现象非真而流转生死,当修禅定而证悟解脱。本经从宋代以来渐趋重要,常作为教理的主要依据。近代因学者疑为唐人自撰,非般刺蜜帝所译,故地位渐趋没落。西游记˙第二十五回:『我只听得佛教中有卷楞严经、法华经、孔雀经、观音经、金刚经,不曾听见个甚那「旧话儿经」啊!』(2) 后秦鸠摩罗什所译首楞严三昧经的简称。 【查看详细解释
  • 道生 dào shēng

    dàoshēng

    晋宋间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魏,巨鹿(今河北省巨鹿县)人。幼随竺法汰出家,后问学于鸠摩罗什和佛驮跋陀罗。以慧解著称,在当时汉译典籍未完备的情况下,常见人所未见,如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之义。着有法华经疏、维摩经疏、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多种,可惜多已亡佚,现存的只有法华经疏(存二卷)、答王卫军书一篇行世。 【查看详细解释
  • 阿鼻地狱 ā bí dì yù

    ā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查看详细解释
  • 凡夫肉眼 fán fū ròu yǎn

    fánròuyǎn

    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查看详细解释
  • 六根清静 liù gēn qīng jìng

    liùgēnqīngjìng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查看详细解释
  • 坐无虚席 zuò wú xū xí

    zuò

    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查看详细解释
  • 不礼 bù lǐ

    不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不念法华经,不礼梁皇忏,颩了僧伽帽,袒下我这偏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楔子:『员外也!你把共乳同胞亲兄弟孙二不礼,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呙 guō

    guō

    嘴歪斜不正。说文解字:『呙,口戾不正也。』宋˙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三˙读法华经得相法:『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大疮疹,亦不缺坏,亦不呙斜。 』 【查看详细解释
  • 决了 jué liǎo

    juéliǎo

    佛教用语。指使义理决定明了。大乘妙法莲华经˙法师品:『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查看详细解释
  • 法华文句 fǎ huā wén jù

    huāwén

    书名。妙法莲华经文句的简称。十卷(或分二十卷),智顗讲述,弟子灌顶笔录。智顗依佛与众生的关系﹑判教﹑本门和迹门﹑自己观修的心得,四个层面解释法华经。为天台三大部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说道 shuō dào

    shuōdào

    1.说、谈。唐˙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楼诗:『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2.讲说正道。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 【查看详细解释
  • 优昙一现 yōu tán yī xiàn

    yōutánxiàn

    优昙钵花如莲花十二瓣,一开即敛。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现即逝,难得见到。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