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文尚书 jīn wén shàng shū

    jīnwénshàngshū

    书名。汉初伏生所传,口授错以汉隶书写。二十九篇。古尚书因遭秦焚书而亡佚,而错以汉隶所写成的尚书,因有别于古尚书,故称为『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查看详细解释
  • 八分 bā fēn

    fēn

    1.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说法多种,常见的有:一、言八宜训背,笔势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一˙历下笔谭。二、有以二分似隶,八分似篆,介于篆隶之间,故称为『八分』。见雅俗稽言˙卷三十二˙字学˙八分引书苑文姬说。亦称为『八分书』、『分书』。2.汉隶的别称。魏晋以后的楷书称为『隶书』,为避免混淆,称当时通行且有波磔的汉 隶为『八分』。蔡邕所书的熹平石经为八分的正则。亦称为『汉隶』。3.事情接近完满的状态。如:『这事的进展没有十分,也有八分了。』 【查看详细解释
  • 点胸洗眼 diǎn xiōng xǐ yǎn

    diǎnxiōngyǎn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查看详细解释
  • 美女簪花 měi nǚ zān huā

    měizānhuā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查看详细解释
  • 剥蚀 bō shí

    shí

    1.脱落损坏。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老残游记˙第二回:『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2.侵蚀。[似]消蚀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经 gǔ wén jīng

    wénjīng

    先秦古文所写就的经籍,不同于用汉隶书写的今文经。如古文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古隶 gǔ lì

    秦代至西汉初期通用的隶书,仍未摆脱篆书的形态,与日后盛行的汉隶不同。 【查看详细解释
  • 三体石经 sān tǐ shí jīng

    sānshíjīng

    1.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帝诏令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参校,称为『三体石经』。2.三国魏废帝正始二年(公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与汉隶三体刻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已毁,现有残石存在。 【查看详细解释
  • 今隶 jīn lì

    jīn

    魏晋以后的楷书。楷书自汉隶演化而来,相传为三国时魏的钟繇所创。 【查看详细解释
  • 汉礼器碑 hàn lǐ qì bēi

    hànbēi

    东汉桓帝永寿二年,韩为鲁相,重修孔庙,时人为记之而于今山东曲阜孔庙所立的碑。全名为『鲁相韩造孔庙礼器碑』,以隶书写成,是汉隶的精品。 【查看详细解释
  • 熹平石经 xī píng shí jīng

    píngshíjīng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据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经文字所刻的碑石经文。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石经。后亡失殆尽,近世续有残石出土。以汉隶写成,用笔冲和,结体方整,应规入矩,波磔不夸张,为当时国定标准字体。 【查看详细解释
  • 美女簪花 měi nǚ zān huā

    měizānhuā

    形容书法娟秀或诗文秀丽。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五˙汉十一˙太尉杨震碑:『昔人谓褚登喜善书如美女簪花,或谓其出于汉隶。』 【查看详细解释
  • 西狭颂 xī xiá sòng

    西xiásòng

    东汉时的刻石。刻于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甘肃省成县鱼窍峡摩崖上,为武都太守李翕所立。每字约四公分见方,皆为汉隶。笔势方严峻伟,笔力雄杰。为汉碑中的上品。 【查看详细解释
  • 隶释 lì shì

    shì

    书名。宋洪适撰,二十七卷。荟萃汉隶,兼有论证疏注,于字学、史学两有裨益。 【查看详细解释
  • 礼器碑 lǐ qì bēi

    bēi

    东汉的碑刻。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立。碑中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重造礼器等活动。书法结体方整,笔画瘦劲峻逸,纤细能厚,用笔顿挫飞动。碑阴及两侧刻当时资助官吏名及钱数,文字完好,用笔自然奔放。为习汉隶者的范本,前贤以为无美不备。 【查看详细解释
  • 史晨碑 shǐ chén bēi

    shǐchénbēi

    东汉灵帝建宁二年立于山东省曲阜县孔庙内的碑文。为汉鲁相史晨祭飨孔子的奏铭。其书法端庄朴质,圆浑古劲,用笔含蓄,磨灭处极少,法度谨严,为便于初学者临摹之汉隶碑石。与乙瑛、礼器合称为『孔庙三碑』。因碑正反两面均有刻文,故或称为『史晨前后碑』。 【查看详细解释
  • 隶辨 lì biàn

    biàn

    书名。清顾蔼吉撰,八卷。钩摹汉隶碑文,依宋朝礼部韵类分韵编次。每字下标注碑名,并引碑文。以宋朝娄机之汉隶字源为蓝本,并补其未备。据汉朝许慎之说文解字辨明文字的正、变、省、加,再依许书部首纂偏旁五百四十字,以示篆体和隶书之间的变迁痕迹。 【查看详细解释
  • 趯 tì

    一种书写方法。运笔至转弯钩处,先轻顿,再转笔而出。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一上˙书学˙隶书:『迨钟傅一出,又将汉隶变为转折,画平竖直,间用钩趯,渐成楷法,谓之真书。』见『趯趯』条。踢。唐˙吕岩˙绝句:『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五˙诡习:『张芬曾为韦南康亲随行军,曲艺过人,……常于福感寺趯鞠,高 及半塔,弹力五斗。』又:ㄩㄝ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vii

    【基本释义】隶(隸)lì附属,属于:隶属。配隶(从属)。直隶中央。封建时代的衙役:隶卒。皂隶。徒隶。旧社会中地位低被奴役的人:奴隶。隶仆。汉字的一种书体:隶书。隶字。汉隶。隶(隸)dài古同“逮”,捕获。笔画数:8;部首:隶;笔顺编号:51124134
  • 拼音: bāo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vijh

    【基本释义】剥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剥bō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剥落。剥蚀。生吞活剥。笔画数:10;部首:刂;笔顺编号:5112413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