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呃 è

    è

    形容鸡叫的声音。玉篇˙口部:『,鸡声。亦作呃。』气逆上冲。明˙张自烈˙正字通˙口部:『呃,方书有呃逆症,气逆上冲作声也。』如:『食饱气呃』。 【查看详细解释
  • 嚘 yōu

    yōu

    语未定的样子。说文解字:『嚘,语未定貌。』气逆。玉篇˙口部:『嚘,气逆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旡 jì

    饮食气逆无法喘息。说文解字:『旡,饮食气逆不得息曰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刺热 【汉朝】 【文】 佚名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 拼音: e ě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kdbn

    【基本释义】呃è气逆上冲作声:呃逆(因横隔膜拘挛引起的打嗝儿)。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355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一·刺热论 【文】 杨继洲

    黄帝问曰:“五脏热病奈何?”歧伯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白茅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 (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

  • 拼音: yōu

    部首:

    笔画:18画

    五笔:

    【基本释义】嚘yōu语未定的样子。气逆:“婴儿于号,三日不嚘。”叹气声。笔画数:18;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32511454544354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欭yì气逆。欭yīn〔欭??(笔画数:10;部首:欠;笔顺编号:2513413534y島 )〕感叹;叹息。笔画数:10;部首:欠;笔顺编号:2513413534
  • 拼音: jué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欮jué气逆病。古同“掘”,挖掘;发掘。古通“蹶”,跌倒;挫折。笔画数:10;部首:欠;笔顺编号:4315233534
  • 拼音: jué

    部首:

    笔画:15画

    五笔:

    【基本释义】瘚jué气逆。笔画数:15;部首:疒;笔顺编号:413414315233534
  • 呃逆 è nì

    è

    喉间气逆出声。由于横隔膜收缩过急,空气入肺,颤动声带而发。亦称为『打嗝』。 【查看详细解释
  • 喘不过气来 chuǎn bù guò qì lāi

    chuǎnguòlāi

    1.气逆不顺,呼吸不畅。为激烈运动后常有的状态。如:『走慢点,我快喘不过气来。』2.比喻压力大,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如:『大学联考迫在眉睫,逼得我快喘不过气来。』 【查看详细解释
  • 嗝症 gé zhèng

    zhèng

    气逆不能进食的病症。 【查看详细解释
  • 呕逆 ǒu nì

    ǒu

    气逆。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 【查看详细解释
  • 打噎 dǎ yē

    因食物哽住喉咙而致气逆。如:『他每次吃饭时都狼吞虎咽,因此一不小心就会打噎。』 【查看详细解释
  • 气逆 qì nì

    中医指气上行不顺,称为『气逆』。 【查看详细解释
  • 血不归经 xiě bù guī jīng

    xiěguījīng

    中医上指血液不经循血管流动而溢出于外。如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都是。往往由血瘀、火热、气虚、气逆等原因引起。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七·十五络脉(节要) 【文】 杨继洲

    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补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走太阳,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实则支膈,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手厥阴之络,名曰内关。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手太阳之别络,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别走少阴,其…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行针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歧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歧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歧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 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歧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