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戈为武 zhǐ gē wéi wǔ

    zhǐwéi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指合止戈二字为武字,因若止息干戈,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唐˙杨?˙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若乃五材并用,谁能去兵?七德兼施,止戈为武。』 【查看详细解释
  • 止戈为武 zhǐ gē wéi wǔ

    zhǐwéi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代文宣王答 【唐朝】 【诗】 罗隐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十二时 【宋朝】 【词】 佚名

    母仪下,国祚和平。玉帛凑寰瀛。尤祥极瑞,茂实英声。两耀比皇明。昭孝飨、躬荐精诚。祥并保佑洽由庚。和乐遍怀生。柔远能迩,海宇永澄清。复曾城。宝册受鸿名。(和声)绵龙绪,十治同齐圣。至治播欢声。止戈为武,顿纲搜英。察万物人情。损服御、不尚瑛琼。俗怀生动,修文考制,颛法上天明。地不爱宝,人不爱其诚。帝图宏。寿岳永峣峥。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樊钦贲 【文】 张读

    寇天师谦之,后魏时得道者也。常刻石为记,藏于嵩山。上元初,有洛川郜城县民,因采药于山,得之以献县令樊文。言于州,州以上闻,高宗皇帝诏藏于内府。其铭记文甚多,奥不可解。略曰“木子当天下”;又曰“止戈龙”;又曰“李代代不可移宗”;又曰“中鼎显真容”;又曰“基千万岁”。所谓“木子当天下”者,盖言唐氏受命也。“止戈龙”者,言天后临朝也。止戈为“武”,武,天后氏也。“李代代不移宗”者,谓中宗中兴,再新天地…

  • 止戈 zhǐ gē

    zhǐ

    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文选˙左思˙魏都赋:『千乘为之轼庐,诸侯为之止戈,则干木之德自解纷也。』唐˙白居易˙为宰相贺杀贼表:『况我乘破竹,彼继覆车,止戈之期,翘足可待。』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 书证篇 【南北朝】 【文】 颜之推

    太公《六韬》,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曰:“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旁车乘之“车”。案诸陈队,并作陈、郑之“陈”。夫行陈之义,取於陈列耳,此“六书”为假借也。《苍》、《雅》及近世字书,皆无别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旁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改《六韬》、《论语》、《左传》也。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於旅也语”,“回也屡空”心,“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唐朝】 【诗】 杨巨源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 枕戈披甲 zhěn gē pī jiǎ

    zhěnjiǎ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同“枕戈坐甲”。 【查看详细解释
  • 枕戈坐甲 zhěn gē zuò jiǎ

    zhěnzuòjiǎ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查看详细解释
  • 止戈散马 zhǐ gē sàn mǎ

    zhǐsàn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湘中作 【唐朝】 【诗】 韦庄

    千重烟树万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罗。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huàgānwéi

    干戈,兵器,代表战争。玉帛,古时诸侯会盟朝聘所携带的玉器、丝织品等礼物,做为礼尚往来之用。全句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如:『经过别人劝和后,他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由敌人变为朋友了。』 【查看详细解释
  • 十字坡 shí zì pō

    shí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武松杀嫂后自首,被发配孟州,路经十字坡,宿张青店中,遇张妻孙二娘行刺,后探知系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遂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附:上元初嵩山石记 【唐朝】 【诗】 佚名

    木子当天下,止戈龙。李代代不移宗,中鼎显真容,基千万岁。

  • 干羽 gān yǔ

    gān

    干盾和羽翳,皆供乐舞时用。羽为文舞,干为武舞。书经˙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干两阶,七旬有苗格。』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查看详细解释
  • 忭跃 biàn yuè

    biànyuè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唐˙白居易˙为宰相贺杀贼表:『止戈之期,翘足可待,无任喜庆忭跃之至。』 【查看详细解释
  • 摈相 bìn xiàng

    bìnxiàng

    1.摈,在外接待宾客。相,在内赞礼。傧相指辅助主人迎宾行礼的人。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礼记˙深衣:『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亦作『傧相』。2.结婚典礼中,引导新郎、新娘行礼的人。亦作『傧相』。 【查看详细解释
  • 李广 lǐ guǎng

    广guǎng

    人名。(?~公元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西汉名将。善骑射,文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任右北平太守,与匈奴战皆捷,匈奴称之为『飞将军』,不敢犯境。后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迷失道路,自以为耻,不愿受审,遂刎而死。 【查看详细解释
  • 止戈散马 zhǐ gē sàn mǎ

    zhǐsàn

    停止干戈,散去战马。比喻战争结束。北齐书˙卷二˙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