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唐朝】 【诗】 宋之问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净心遥证果,睿想独超禅。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游梵宇三觉寺 【唐朝】 【诗】 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唐朝】 【诗】 郑愔

    鸟籀遗新阁,龙旂访古台。造书臣颉往,观迹帝羲来。睿览山川匝,宸心宇宙该。梵音随驻辇,天步接乘杯。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散花将捧日,俱喜圣慈开。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少微师西行 【唐朝】 【诗】 钱起

    随缘忽西去,何日返东林。世路宁嗟别,空门久息心。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头陀上人赴庐山寺 【唐朝】 【诗】 郑常

    僧家无住著,早晚出东林。得道非真相,头陀是苦心。持斋山果熟,倚锡野云深。溪寺谁相待,香花与梵音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访请上人 【唐朝】 【诗】 牟融

    曲径绕丛林,钟声杂梵音。松风吹定衲,萝月照禅心。抚景吟行远,谈玄入悟深。不能尘鞅脱,聊复一登临。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法华微上人盛话金山境胜,旧游在目,吟成此篇 【唐朝】 【诗】 李群玉

    江上青莲宫,人间蓬莱岛。烟霞与波浪,隐映楼台好。潮门梵音静,海日天光早。愿与灵鹫人,吟经此终老。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夏日题远公北阁 【唐朝】 【诗】 罗邺

    危阁压山冈,晴空疑鸟行。胜搜花界尽,响益梵音长。有月堪先到,无风亦自凉。人烟纷绕绕,诸树共苍苍。榻恋高楼语,瓯怜昼茗香。此身闲未得,驱马入残阳。

  • 同文韵统 tóng wén yùn tǒng

    tóngwényùntǒng

    书名。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允禄等奉敕编撰。六卷。以梵文﹑藏文及满文十二字头,参照等韵四呼,三十六字母的异同,说明字音拼合的原理,而且以汉字注音,使汉语与梵音相贯通,对于研究音韵学有启发作用。 【查看详细解释
  • 梵音 fàn yīn

    fànyīn

    1.诵唱佛经的声音。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2.大梵天王所出的五种清净之音。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 【唐朝】 【诗】 张九龄

    指途跻楚望,策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沉。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石宪 【文】 张读

    有石宪者,其籍编太原,以商为业,常货于代北。长庆二年夏中,雁门关行道中,时暑方盛,因偃大木下。忽梦一僧,蜂目,披褐衲,其状奇异,来宪前,谓宪曰:“我庐于五台山之南,有穷林积水,出尘俗甚远,实群僧清暑之地。檀越幸偕我而游乎即不能,吾见檀越病热且死,得无悔其心耶!”宪以时暑方盛,僧且以祸福语相动,因谓僧曰:“愿与师偕去。”于是其僧引宪西去,且数里,果有穷林积水,见群僧在水中。宪怪而问之,僧曰:“此玄…

  • 柔软 róu ruǎn

    róuruǎn

    1.软而不坚硬。隋书˙卷七十七˙隐逸传˙徐则传:『身体柔软,颜色不变,经方所谓尸解地仙者哉。』2.柔和、安详。唐˙朱湾˙同清江师月夜听坚正二上人为怀州转法华经歌:『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3.和顺不刚硬。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似]1.柔嫩 柔滑、优柔[反]1.2.僵硬 刚硬、坚硬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同清江师月夜听坚正二上人为怀州转法华经歌 【唐朝】 【诗】 朱湾

    若耶谿畔云门僧,夜闲燕坐听真乘。莲花秘偈药草喻,二师身住口不住。凿井求泉会到源,闭门避火终迷路。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清泠霜磬有时动,寂历空堂宜夜深。向来不寐何所事,一念才生百虑息。风翻乱叶林有声,雪映闲庭月无色。玄关密迹难可思,醒人悟兮醉人疑。衣中系宝觉者谁,临川内史字得之。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辛七师 【文】 张读

    辛七师,陕人,辛其姓也。始为儿时,甚谨肃,未尝以狎弄为事,其父母异而怜之。十岁好浮图氏法,日阅佛书,自能辨梵音,不由师教。其后父为陕郡守。先是,郡南有瓦窑七所,及父卒,辛七哀毁甚,一日发狂遁去。其家僮迹其所往,至郡南,见辛七在一瓦窑中端坐,身有奇光,粲然若炼金色。家僮惊异。次至一窑,又见一辛七在焉。历七窑,俱有一辛七在中。由是呼为“辛七师”。

  • 上界 shàng jiè

    shàngjiè

    1.天界。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唐˙张九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诗:『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又不知是那里降下来魔头,且须上界去查勘查勘。』2.数学上指有一数不小于一数列的任意数时,此数称为此数列的上界。亦指此数列有上 界或囿于上。3.数学上指有一数不小于一函数的任意函数值时,则此数称为此函数的上界。亦指此函数有上界或囿于上。[反]1.下界 【查看详细解释
  • 佛教音乐 fó jiào yīn yuè

    jiàoyīnyuè

    歌颂佛德的清净音声或曲调。释迦牟尼时代,出家人对于歌舞的态度颇为谨慎,在他们圆寂后,为了宗教的传教与教团的维持,遂有经典朗诵的产生,而逐渐发展成为音乐。佛教音乐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大盛于唐室宫廷,并促成唐代乐舞的高度发展。主要用于讲经仪式、朝暮课诵以及道场忏法,藉以启请十方诸佛菩萨、赞咏圣贤或诵持经典。由于所授渊源不同,故分为南北两体,闽南以较热闹的鼓山调为主,后来并发展为子弟戏;北方则以正统的海潮音为主,所唱出的梵音如海浪般有波波相涌,层层相交之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赠念《法华经》僧 【唐朝】 【诗】 齐己

    念念念兮入恶易,念念念兮入善难。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昼不出夜不睡。心心缘经口缘字,一室寥寥灯照地。沈檀卷轴宝函盛,薝卜香熏水精记。空山木落古寺闲,松枝鹤眠霜霰干。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捶打红琅玕。但恐莲花七朵一时折,朵朵似君心地白。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秘要。灵山说后始传来,闻者虽多持者少。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舜弦和雅熏风

  • 法藏 fǎ zàng

    zàng

    1.藏,形容多法聚集。法藏指佛陀的教法。唐˙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才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余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世称『贤首国师』。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着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fàn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ssmy

    【基本释义】梵fàn关于古代印度的:梵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笔画数:11;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34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