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刑 jí xíng

    xíng

    最严酷的刑罚,指死刑。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传:『李斯竭忠,胡亥极刑。』唐˙薛调˙无双传:『尚书受伪命官,与夫人皆处极刑。』[似]死刑 【查看详细解释
  • 博物洽闻 bó wù qià wén

    qiàwén

    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查看详细解释
  • 草创未就 cǎo chuàng wèi jiù

    cǎochuàngwèijiù

    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查看详细解释
  • 明正典刑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míngzhèngdiǎnxíng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查看详细解释
  • 张大其事 zhāng dà qí shì

    zhāngshì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查看详细解释
  • 割烹 gē pēng

    pēng

    1.割切烹饪等事,泛指烹饪。孟子˙万章上:『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2.极刑。将人斩杀后又放进汤锅中煮。唐˙韩愈˙通解:『故龙逢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 【查看详细解释
  • 博物洽闻 bó wù qià wén

    qiàwén

    见识广博。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丕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隋书˙卷五十八˙明克让传:『于时东宫盛征天下才学之士,至于博物洽闻,皆出其下。』亦作『博物多闻』。[似]博物多闻﹑博闻多识 【查看详细解释
  • 叛国 pàn guó

    pànguó

    背叛国家。如:『通敌叛国者,罪处极刑。』[反]报国 【查看详细解释
  • 天人共弃 tiān rén gòng qì

    tiānréngòng

    为上天和众人所唾弃。形容行为踰越伦常,为人们所不耻。如:『他绑架幼童,先撕票,再骗取赎金。这种行为天人共弃,理应处以极刑。』或作『神人共弃』。 【查看详细解释
  • 后患无穷 hòu huàn wú qióng

    hòuhuànqióng

    日后的祸患,将永无断绝之日。如:『对他这种恶行重大的人,必须处以极刑,以免后患无穷。』[反]斩草除根 【查看详细解释
  • 死刑 sǐ xíng

    xíng

    剥夺犯人生命的刑罚。我国旧有斩、绞、凌迟等法。现今监狱行刑,是用电或瓦斯在监狱特定场所执行死刑;未设电气刑具或瓦斯室者,得用枪毙的方法执行之。[似]极刑、死罪 【查看详细解释
  • 肆刑 sì xíng

    xíng

    极刑。淮南子˙兵略:『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 【查看详细解释
  • 解脱 jiě tuō

    jiětuō

    1.开释、解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宁成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卷七十六˙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2.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亦称『涅盘』。[似]1.摆脱、开脱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逸周书》

    《逸周书》 - 五权解 【先秦】 【文】 佚名

    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曰:“呜呼,敬之哉!昔天初降命于周,维在文考,克致天之命。汝维敬哉!先后小子,勤在维政之失。政有三机、五权,汝敬之哉。克中无苗,以保小子于位。 “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举士,直士无远齐。吁,敬之哉!天命无常,敬在三机。五权:一曰地,地以权民;二曰物,物以权官;三曰鄙,鄙以权庶;四曰刑,刑以权常;五曰食,食以权爵。不承括食不宣,不宣授臣。极赏则淈,淈得不食。极刑则仇,仇至乃别,鄙庶则奴,奴乃不灭。国大则骄,骄乃不给,官庶则荷,荷至乃辛。物庶则爵,…

  • 拼音: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seyy

    【基本释义】极(極)jí顶端,最高点,尽头:登极(帝王即位)。登峰造极。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极地(极圈以内的地区)。极圈。北极。阴极。尽,达到顶点:极力。极目四望。物极必反。最高的,最终的:极点。极限。极端。极致。国际政治中指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和国家集团:多极化趋势。准则:为民立极。疲乏:人极马疲。古同“亟”,急。古同“殛”,杀或罚。副词:表示最高程度:极其。极为(w唅 )。笔画数:7;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54
  • 拼音: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najg

    【基本释义】惜xī爱,重视:爱惜。顾惜。怜惜。珍惜。舍不得:吝惜。惜别。惜力。惜指失掌(喻因小失大)。惜墨如金。感到遗憾,哀痛:可惜。惜悯。惋惜。笔画数:11;部首:忄;笔顺编号:44212212511
  • 拼音: miè

    部首:

    笔画:5画

    五笔:goi

    【基本释义】灭(滅)miè火熄:熄灭。消失,丧失:灭口。灭亡。不可磨灭。灭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淹没:灭顶之灾。亡明着笔画数:5;部首:火;笔顺编号:14334
  • 国学名著《反经》

    《反经》 - 昏智 【唐朝】 【文】 赵蕤

    夫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也,智公则心平(此出《文子》)。今士有神清智明而暗于成败者,非愚也,以声色、势利、怒爱昏其智矣。何以言之?昔孔子摄鲁相,齐景公闻而惧,曰:“孔子为政,鲁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犁且曰:“去仲尼如吹毛耳。君何不延之以重禄,遗哀公以女乐?哀公亲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不听,必轻绝鲁。”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绣之衣而舞康乐。遗鲁君,鲁君受齐女乐,怠于事,三日不听政。孔子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遂适卫。此昏于声色者也。 (戎王使由…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桓”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源于上古,以祖名为氏。据《姓氏考略》载,黄帝有一个大臣名为桓常,其子孙以“桓”字为姓。桓常被认为是桓姓的始祖。 2、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有一个儿子叫小白,在齐襄公被杀害以后,他从莒国进入齐国,成为齐国的君主,后来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死后得到谥号为“桓”,历史上称为齐桓公。他的这一支子孙于是以桓作为自己的姓氏。 3、出自子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述,宋国有国君叫卿,他死后谥号也为“桓”,历史上称他为宋桓公。他的后代以…

  • 拼音: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dvfh

    【基本释义】肆sì放纵,任意行事:肆口。肆虐。肆意。放肆。肆无忌惮。尽,极:肆力(尽力)。肆目。肆勤。陈列,陈设:肆筵。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肆诸市朝。店铺:市肆。茶坊酒肆。“四”的大写。笔画数:13;部首:聿;笔顺编号:121115451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