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名必折 zǎo míng bì zhé

    zǎomíngzhé

    年少即成名,必定不会持久。如:『他小时候有神童的外号,没想到现在竟连大学都考不上,真是应了早名必折这句老话。』 【查看详细解释
  • 末大必折 mò dà bì zhé

    zhé

    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查看详细解释
  • 投晚 tóu wǎn

    tóuwǎn

    傍晚。南史˙卷七十二˙文学传˙何思澄传:『投晚还家,所赍名必尽。』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示清道人并沈道士 【唐朝】 【诗】 皎然

    新阳故楼上,眇眇伤遐眷。违世情易忘,羁时得无倦。春归华柳发,世故陵谷变。扰扰陌上心,悠悠梦中见。苍林有灵境,杳映遥可羡。春日倚东峰,华泉落西甸。钟声在空碧,幡影摇葱蒨。缅想山中人,神期如会面。别离芳月积,岐路浮云偏。正□入空门,仙君依苦县。隳形舍簪绂,烹玉思精炼。事外宜我心,人间岂予恋。身遗世自薄,道胜名必贱。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

  • 尾大不掉 wěi dà bù diào

    wěidiào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查看详细解释
  • 尾大难掉 wěi dà nán diào

    wěinándiào

    比喻部属势力强大,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见『尾大不掉』条。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查看详细解释
  • 末大必折 mò dà bì zhé

    zhé

    树梢过于粗,树就会折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比喻下属的势力坐大,就会危及﹑损害在上位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轭 ě

    ě

    在车衡两端扼住牛﹑马等颈背上的曲木。楚辞˙刘向˙九叹˙离世:『执组者不能制兮,必折轭而摧辕。』 【查看详细解释
  • 尾大不掉 wěi dà bù diào

    wěidiào

    尾巴过大就不易摆动。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在上者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所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后亦比喻事物因本末关系倒置,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八˙国事题陈友谅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亦作『末大不掉』、『尾大难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武韬·三疑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必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 “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彼贪利甚喜,遗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_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既离其亲,必使远民,勿使知谋,扶而纳之,莫觉其意,然后可成。 “惠施于民,必无…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攻卫之蒲 【汉朝】 【文】 刘向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则不赖矣。卫所以为卫者,以有蒲也。今蒲入于魏,卫必折于魏。魏亡西河之外,而弗能复取者,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且秦王亦将观公之事。害秦以善魏,秦王必怨公。”樗里疾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请为公入戒蒲守,以德卫君。”樗里疾曰:“善。” 胡衍因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也,其言曰:‘吾必取蒲。’今臣能使释蒲勿攻。”蒲守再拜,因效金三百镒焉,曰:“秦兵诚去,请厚子于卫君。”胡衍取金于…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或谓韩王 【汉朝】 【文】 刘向

    或谓韩王曰:“秦王欲出事于梁,而欲攻绛、安邑,韩计将安出矣?秦之欲伐韩,以东窥周室,甚唯寐忘之。今韩不察,因欲与秦,必为山东大祸矣。秦之欲攻梁也,欲得梁以临韩,恐梁之不听也,故欲病之以固交也。王不察,因欲中立,梁必怒于韩之不与己,必折为秦用,韩必举矣。愿王熟虑之也。不如急发重使之赵、梁,约复为兄弟,使山东皆以锐师戍韩、梁之西边,非为此也,山东无以救亡,此万世之计也。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也。行虽如伯夷,犹将亡之也。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虽善事之,无益也。…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雍氏之役 【汉朝】 【文】 刘向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

  • 国学名著《贾谊新书》

    《贾谊新书》 - 卷一·大都 【文】 贾谊

    昔楚灵王问范无宇曰:“我欲大城陈、蔡、叶与不羹,赋车各千乘焉,亦足以当晋矣,又加之以楚,诸侯其来朝乎?”范无宇曰:“不可。臣闻:大都疑国,大臣疑主,乱之媒也;都疑则交争,臣疑则并令,祸之深者也。今大城陈、蔡、叶与不羹,或不充,不足以威晋。若充之以资财,实之以重禄之臣,是轻本而重末也。臣闻尾大不掉,末大必折,此岂不施威诸侯之心哉?然终为楚国大患者,必此四城也。灵王弗听,果城陈、蔡、叶与不羹,实之以…

  • 国学名著《墨子》

    《墨子》 - 02章 修身 【先秦】 【文】 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是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

  • 国学名著《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 名实篇 【南北朝】 【文】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个名於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於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於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於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

  • 拼音:

    部首:

    笔画:5画

    五笔:gsi

    【基本释义】末mò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最后,终了:末了(li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碎屑:末子。碎末。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终始初笔画数:5;部首:木;笔顺编号:11234
  •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系辞传下·第五章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

  • 国学名著《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 - 迹贼 【文】 郑克

    230、司马悦视鞘已见释冤门。按:此与高湝留靴之术同,但彼谲而此正耳。231、魏昶搜宅唐中书舍人郭正一破平壤,得一高丽婢,名玉素,极姝艳,令专知财物库。正一夜须浆水粥,玉素遂毒之。良久,觅婢不得,又失金银器四十余事。敕令捕贼,鼎沸三日。长安万年捉不良有主帅魏昶,请唤舍人家奴,取少年端正者三人,布衫笼头;又传卫士四人,问:“十日以来,何人曾觅舍人家?”卫士云:“有投化高丽,留书与舍人捉马奴,书见在…

  • 国学名著《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 王言解 【汉朝】 【文】 佚名

    孔子閒居,曾參侍.孔子曰:「參乎,今之君子,唯士與大夫之言可聞也.至於君子之言者,希也.於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戶牖而化天下.」曾子起,下席而對曰:「敢問何謂王之言?」孔子不應,曾子曰:「侍夫子之閒也,難對,是以敢問.」孔子又不應.曾子肅然而懼,摳衣而退,負席而立.有頃,孔子歎息,顧謂曾子曰:「參,汝可語明王之道與?」曾子曰:「非敢以為足也,請因所聞而學焉.」子曰:「居,吾語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雖有國之良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雖有博地眾…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