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婆达多 tí pó dá duō

    duō

    人名。梵语Devadatta的音译。意译天授或天与。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据说他在佛陀说法的第二十年加入僧团,其后想谋得僧团的领导地位,遭到否决,乃自立门户。在佛传中,提婆达多扮演着反对释尊的脚色。或译作『地婆达多』、『禘婆达多』、『调达』、『提婆达多』等。 【查看详细解释
  • 调达 tiáo dá

    tiáo

    1.诗文畅达,乐韵和谐。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 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2.人名。译自胡语。即提婆达多。见『提菩达多』条。 【查看详细解释
  • 阿阇世 ā shé shì

    āshéshì

    人名。梵语16.。意译未生怨。印度古代国王。公元前四百九十三年即位,以摩揭陀国优越的经济条件,征服憍萨罗国和跋耆国。生前曾支持提婆达多反对释迦牟尼佛,后归依佛教。最后为子所弒。或称为『未生怨王』。 【查看详细解释
  • 罗睺罗 luó hóu luó

    luóhóuluó

    人名。生卒年不详。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所生。悉达多成佛返乡后,罗罗随其出家成为沙弥,是佛教有沙弥之始。出家后以不毁禁戒和诵读不懈,被称为『密行第一』。或译作『罗护罗』、『罗怙罗』。 【查看详细解释
  • 重迹屏气 chóng jì bǐng qì

    chóngbǐng

    指畏惧之甚。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从叔尉渑池 【唐朝】 【诗】 顾非熊

    同登科第皆清列,尚爱东畿一尉闲。虽有田园供海畔,且无宗党在朝班。甘贫只为心知道,晚达多缘性好山。白首青衫犹未换,又骑羸马出函关。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茫茫曲 【唐朝】 【诗】 贯休

    茫茫复茫茫,满眼皆埃尘。莫言白发多,茎茎是愁筋。未达苦雕伪,及达多不仁。浅深与高低,尽能生棘榛。茫茫四大愁杀人。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唐朝】 【诗】 聂夷中

    后达多晚荣,速得多疾倾。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在暖须在桑,在饱须在耕。君子贵弘道,道弘无不亨。太阳垂好光,毛发悉见形。我亦二十年,直似戴盆行。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未必尽有玉,玉且间石生。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 内学 nèi xué

    nèixué

    1.谶纬之学。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2.佛学。陈书˙卷三十˙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 【查看详细解释
  • 三论宗 sān lùn zōng

    sānlùn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要以研习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百论而得名。源于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师徒讲习,至隋吉藏集大成,是中国佛教诸宗中最接近印度中观思想的一派,至唐代渐趋没落。 【查看详细解释
  • 不采 bù cǎi

    cǎi

    1.不摘取。如:『在深山中不采不知名的水果吃,以免中毒。』2.不理会。北史˙卷十四˙后妃传下˙齐后主皇后穆氏传:『后既以陆为母,提婆为家,更不采轻霄。』 【查看详细解释
  • 中观派 zhōng guān pài

    zhōngguānpài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依据龙树思想,主张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真实的体性,现象仅是概念所假立的。中观派又分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二支。代表人物除龙树外,有提婆、佛护、清辨、寂护、月称等。 【查看详细解释
  • 昵爱 nì ài

    ài

    亲爱。北齐书˙卷五十˙恩幸传˙穆提婆传:『提婆母陆令萱尝配入掖庭,后主襁褓之中,令其鞠养,谓之干阿奶,遂大为胡后所昵爱。』 【查看详细解释
  • 杀生与夺 shā shēng yǔ duó

    shāshēngduó

    掌握生杀赏罚的大权。北史˙卷九十二˙恩幸传˙穆提婆传:『自外杀生与夺,不可尽言。』亦作『生杀与夺』、『生死与夺』。 【查看详细解释
  • 百论 bǎi lùn

    bǎilùn

    书名。提婆着,天亲释,鸠摩罗什译。梵本二十三品,品五偈,合有百偈,故称为『百论』。该书以空的哲理来批判异论,后成为三论宗所依据的三部主要论书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重足屏气 chóng zú bǐng qì

    chóngbǐng

    指畏惧之甚。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人登第东归 【唐朝】 【诗】 刘驾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我皇追古风,文柄付大贤。此时如为君,果在甲科间。晚达多早贵,举世咸为然。一夕颜却少,虽病心且安。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高情懒行乐,花盛仆马前。归程不淹留,指期到田园。香醪四邻熟,霜橘千株繁。肯忆长安夜,论诗风雪寒。

  • 外道 wài dào

    wàid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派。陈书˙卷三十˙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南朝梁˙沈约˙湘州柷园寺剎下石记:『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亦称为『外教』。2.见外、自居外人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回:『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纔是。』又:ㄨㄞˋ˙ㄉㄠ 【查看详细解释
  • 释迦牟尼 shì jiā móu ní

    shìjiāmóu

    梵语16.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圆寂。简称为『释迦』。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 - 天战 【明朝】 【文】 刘基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任天时。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 北齐,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信、邓长、何洪珍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遂致旱魃、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羡,并无罪受诛。渐见覆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