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故 jiè gù

    jiè

    假借某事为理由。如:『他一向不喜欢参加这类应酬,便借故离开了。』[似]托故、托辞、托故、借端、借口、藉端、借故 【查看详细解释
  • 白首如新 bái shǒu rú xīn

    báishǒuxīn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流人 【唐朝】 【诗】 司空曙

    闻说南中事,悲君重窜身。山村枫子鬼,江庙石郎神。童稚留荒宅,图书托故人。青门好风景,为尔一沾巾。

  • 指亲托故 zhǐ qīn tuō gù

    zhǐqīntuō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即指攀附有权势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指亲托故 zhǐ qīn tuō gù

    zhǐqīntuō

    假托为亲戚故旧,有攀权附势的意味。孤本元明杂剧˙渔樵闲话˙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查看详细解释
  • 借故 jiè gù

    jiè

    假托事故。如:『他常借故缺席。』[似]托故、借故 【查看详细解释
  • 托故 tuō gù

    tuō

    借故。西游记˙第十八回:『三藏望行者急忙不来,心甚疑惑:不知是请菩萨不至?不知是行者托故而逃?』[似]借口 【查看详细解释
  • 趋时附势 qū shí fù shì

    shíshì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查看详细解释
  • 可不道 kě bū dào

    dào

    1.可不知。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可不道遇急思亲戚,临危托故人。』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驷马难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2.岂不是。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赵仲先,这桩事可不道你也和他曾有首尾来。』3.却不料,可曾想到。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不争向琴操中单诉着你飘零,可不道窗儿外更有个人孤另。』 【查看详细解释
  • 故 gù

    1.原因、根由。如:『托故』、『无缘无故』、『不知何故』。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2.意外的事情、事件。如:『变故』、『事故』、『家庭多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杜预˙注:『故,事也。』3.好友、旧识。如:『沾亲带故』、『一见如故』。隋书˙卷七十˙李密传:『乃散家产,赒赡亲故。』4.过去的事物。如:『温故知新』。文选˙班昭˙东征赋:『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1.原来的、以前的。如:『故乡』、『故国』、『故交』。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2.死去的。如:『故总统』。1.本来、从前。左传˙昭公十三年:『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2.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物,应对玄言。』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也故违了皇宣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3.仍旧、依然。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jié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

    【基本释义】結jié結jiē均见“结”。笔画数:12;部首:糹;笔顺编号:554444121251
  • 拼音: tuō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rtan

    【基本释义】托tuō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陪衬,铺垫:衬托。烘托。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寄,暂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借故推委或躲闪:推托。托故。信赖,凭借:托名。托庇。压强单位。entrusthold in the palmpleadset offsth. serving as a support笔画数:6;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15
  • 国学名著《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 - 卷一·条令 【文】 宋慈

    诸尸应验而不验;(初覆同)或受差过两时不发;(遇夜不计,下条准此)或不亲临视;或不定要害致死之因;或定而不当,(谓以非理死为病死,因头伤为胁伤之类)各以违制论。即凭验状致罪已出入者,不在自首觉举之例。其事状难明,定而失当者,杖一百。吏人、行人一等科罪。诸被差验覆,非系经隔日久,而辄称尸坏不验者,坐以应验不验之罪。(淳详定)诸验尸,报到过两时不请官者;请官违法,或受请违法而不言;或牒至应受而不受;…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二十·滦阳续录二(2) 【文】 纪昀

    朱青雷言,曾见一长卷,字大如杯,怪伟极似张二水。首题纪梦十首,而蠹蚀破烂,惟二首尚完整可读。其一曰:梦到蓬莱顶,琼楼碧玉山,波浮天半壁,日涌海中间,遥望仙官立,翻输野老闲,云帆三十丈,高挂径西还。其二曰:郁郁长生树,层层太古苔,空山未开凿,元气尚胚胎,灵境在何处,梦游今几回,最怜鱼鸟意,相见不惊猜。年月姓名皆已损失,不知谁作也。尝为李玉典书扇并附以跋,或曰:此青雷自作,砶之古人。然青雷诗格,婉秀…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十二·槐西杂志二(4) 【文】 纪昀

    郭石洲言,朱明经静园,与一狐友。一日,饮静园家,大醉睡花下,醒而静园问之曰:吾闻贵族醉后多变形,故以衾覆君而自守之,君竟不变,何也?曰:此视道力之浅深矣,道力浅者能化形幻形耳,故醉则变,睡则变,仓皇惊怖则变;道力深者能脱形,犹仙家之尸解,已归人道,人其本形矣,何变之有。静园欲从之学道,曰:公不能也,凡修道人易而物难,人气纯,物气驳也;成道物易而人难,物心一,人心杂也。炼形者先炼气,炼气者先炼心…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十四·槐西杂志四(5) 【文】 纪昀

    相传康熙中,瓜子店火--在正陽门之南而偏东,有少年病瘵不能出,并屋焚焉,火熄掘之,尸已焦,而有一狐与俱死。知其病为狐媚也。然不知狐何以亦死,或曰狐情重,救之不出,守之不去也。或曰狐媚人至死,神所殛也。是皆不然,狐鬼乃能变幻,而鬼能穿屋透壁出。罗两峰云尔。鬼有形无质,纯乎气也;气无所不达,故莫能碍。狐能大能小,与龙等,然有形有质,质能化而小,不能化而无,故有隙即遁,而无隙则碍不能出。虽至灵之狐,往…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dty

    【基本释义】故gù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原因:缘故。原故。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死亡(指人):故去。病故。所以,因此:故此。故而。古同“顾”,反而。新笔画数:9;部首:攵;笔顺编号:122513134
  • 国学名著《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 第五十八回 【文】 韩邦庆

    李少爷全倾积世资诸三姐善撒瞒天谎按:朱淑人踅进大观楼中间,见碰和的一桌四人,乃是李鹤汀和高亚白,尹痴鸳及苏冠香,皆出位厮见。苏冠香就道:“我替大人输脱仔多花哉,五少爷来碰歇罢。”朱淑人推说“勿会”。高亚白道:“勿会碰也匆要紧,有冠香来里。”尹痴鸳道:“(要勿)听俚瞎说。前回凰仪水间同周双玉一淘碰个啥人嗄?”朱淑人不好意思,人座下场。刚碰得一圈庄,齐韵叟歇过午觉,缓缓而来。朱淑人见了,起身让位。齐…

  • 拼音: tuī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rwyg

    【基本释义】推tuī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推车。推搡。推拿。推倒。推敲。顺水推舟。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推头。推土。使事情开展:推广。推行(x妌g )。推动。推销。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推及。推究。推导。推论。推测。推事。往后挪动(时间上):推延。推移。辞让,脱卸:推让。推却。推委。推辞。举荐,指出某人优点:推许。推重(zh恘g )。推举。推崇。让出,献出:推恩。推心置腹。拉笔画数:11;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2411121
  • 国学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 -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 【明朝】 【文】 吴承恩

    行者辞了菩萨,按落云头,将袈裟挂在香楠树上,掣出棒来,打入黑风洞里。那洞里那得一个小妖?原来是他见菩萨出现,降得那老怪就地打滚,急急都散走了。行者一发行凶,将他那几层门上,都积了干柴,前前后后,一齐发火,把个黑风洞烧做个红风洞,却拿了袈裟,驾祥光,转回直北。 话说那三藏望行者急忙不来,心甚疑惑,不知是请菩萨不至,不知是行者托故而逃,正在那胡猜乱想之中,只见半空中彩雾灿灿,行者忽坠阶前,叫道:“师父,袈裟来了。”三藏大喜,众僧亦无不欢悦道:“好了!好了!我等性命,今日方才得全了。”三藏接了袈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