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兰陵王 【宋朝】 【词】 辛弃疾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饟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五·国初人至诚 【宋朝】 【文】 洪迈

    真宗时,并州谋帅,上谓辅臣曰:“如张齐贤、温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尝历枢近,或有固辞,宜召至中书询问,愿往则授之。”及召二人至,齐贤辞以恐为人所谗。仲舒曰:“非敢有辞,但在尚书班已十年,若得改官端揆,赐都部署添给,敢不承命?”辅臣以闻,上曰:“是皆不欲往也,勿强之。”王元之自翰林学士以本官刑部郎中知黄州,遣其子嘉祐献书于中书门下,以为:“朝廷设官,进退必以礼,一失错置,咎在廊庙。某一任翰林学士,三任制诰舍人,以国朝旧事言之,或得给事中,或得侍郎,或为谏议大夫。某独异于斯,斥去不转一级,与钱谷俗吏,…

  • 拼音: jué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sqeh

    【基本释义】桷jué方形的椽子。指平直如桷的树枝。笔画数:11;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535112
  •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象传下·渐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小子之厉,义无咎也。饮食衎衎,不素饱也。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或得其桷,顺以巽也。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 扣押 kòu yā

    kòu

    1.刑事诉讼时,法院对于被告犯罪可为证据或得没收之物,可以强制力拘留之,称为『扣押』。2.泛指以强制力留置人或物。如:『匪徒扣押了三名人质。』[似]拘留 1. 【查看详细解释
  • 圣珓 shèng jiào

    shèngjiào

    在神明前许愿或问事时,把二只杯珓掷出,若呈一正一反,则表示获神同意或将被赐吉祥的象征,称为『圣珓』。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四˙黄乌乔:『大王果见赐,愿示以圣珓。或得阴珓,则夫人垂怜,尤为上愿。』或作『圣杯』、『圣筊』。 【查看详细解释
  • 肆言詈辱 sì yán lì rǔ

    yán

    毫无顾忌而严厉的辱骂。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二˙奉阇梨:『或得酬谢不满意,辄肆言詈辱。』 【查看详细解释
  • 起见 qǐ jiàn

    jiàn

    着想。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秪以一片痴肠,从地方起见,或得将汛房另行更换。』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叔叔只说婶子总不生育,原是为子嗣起见,所以私自在外面作成此事。』 【查看详细解释
  • 阴珓 yīn jiào

    yīnjiào

    祭祀卜卦时,掷下的两只杯珓平面均朝上的情况,称为『阴珓』。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四˙黄乌乔:『大王果见赐,愿示以圣珓,或得阴珓,则夫人垂怜,尤为上愿。』 【查看详细解释
  • 报单 bào dān

    bàodān

    1.运货报税的单据。2.旧时科举考试,考取后或得官﹑升官时通告亲友的报告单。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他得了这个名条,连忙把公子的姓名,写在报单上。』亦作『报条』﹑『报子』 。3.通知书。福惠全书˙卷十一˙刑名部˙审讼:『凡差役拘到人犯,于早堂带齐,先具 报单。』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棠阴比事》

    《棠阴比事》 - 田滋得稿 【宋朝】 【文】 桂万荣

    此事虽不可为常法,然可见田公之用心也。主刑者恒存此心,庶几公平也夫田滋为浙西廉访使,有县尹张或者,被诬以赃。狱成,滋审之,但俯首泣而不语。滋以为疑,明日斋沐诣城隍祠,祷曰:张或坐事有冤,伏愿神明其诬。守庙道士进曰:曩有王成等五人,同持誓状到祠焚祷,火未尽而去之。烬中得其遗稿,今藏于壁间,岂其人耶?视之果然。明日诣宪司诘成等,不服,因出所得火中誓状示之,皆惊伏罪。张或得释。

  • 国学名著《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 前道 【先秦】 【文】 佚名

    圣(人)举事也,阖(合)于天地,顺于民,羊(祥)于神鬼,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胃(谓)义也。身载于前,主上用之,长利国家社稷,世利万夫百生(姓),天下名轩执□干于是虚。壹言而利之者,士也。壹言而利国者,国士也。是故君子卑身以从道。知(智)以辩之,强以行之,贵道之并世,柔身以寺(待)之时,王公若知之,国家之幸也。国大人众,强□□□身载于后而不幸也。故王者不以幸治国,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善阴阳正者治,□奇者乱。正名不奇,奇名不立。正道不台(殆),可后可始。乃可小夫,乃可国家。…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 【唐朝】 【诗】 皮日休

    三百八十言,出自伊祁氏。上以生神仙,次云立仁义。玄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结为日月精,融作天地髓。不测似阴阳,难名若神鬼。得之升高天,失之沈厚地。具茨云木老,大块烟霞委。自颛顼以降,贼为圣人轨。尧乃一庶人,得之贼帝挚。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舜唯一鳏民,冗冗作什器。得之贼帝尧,白丁作天子。禹本刑人后,以功继其嗣。得之贼帝舜,用以平洚水。自禹及文武,天机嗒然弛。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声诗川竞大,礼乐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一·刺志论 【文】 杨继洲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歧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歧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小血多,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刺志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

  • 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huànhuànshī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查看详细解释
  • 一得之见 yī dé zhī jiàn

    zhījiàn

    谦称自己的一点浅见。见『千虑一得』条。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大臣不以仕否异心,翁又受恩独隆者,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二位之言虽善,予非不知;此是一得之见。』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 仙树 xiān shù

    xiānshù

    神话传说中可解旅人饥渴的神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八˙木篇:『仙树,祁连山上有仙树实,行旅得之止饥渴。』太平御览˙卷九六一˙木部十˙仙树:『连山有仙树,人行山中,饥渴者辄得之,可饱,不得持去。平居时亦不得见。』 【查看详细解释
  • 多方 duō fāng

    duōfāng

    1.种种方法。魏书˙卷七十二˙阳尼传:『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于力行而已。』2.各方面。墨子˙公孟:『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