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唐朝】 【诗】 储光羲

    河流有深曲,舟子莫能知。弭棹临沙屿,微吟西日驰。平明春色霁,两岸好风吹。去去川途尽,悠悠亲友离。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唐朝】 【诗】 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安德山池宴集 【唐朝】 【诗】 岑文本

    甲第多清赏,芳辰命羽卮。书帷通行径,琴台枕槿篱。池疑夜壑徙,山似郁洲移。雕楹网萝薜,激濑合埙篪。鸟戏翻新叶,鱼跃动清漪。自得淹留趣,宁劳攀桂枝。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唐朝】 【诗】 李白

    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新安所居答相访人所居萧使君为制 【唐朝】 【诗】 朱放

    谢公见我多愁疾,为我开门对碧山。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伤韦宾客 【唐朝】 【诗】 刘禹锡

    韦公八十馀,位至六尚书。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海内时流尽,何人动素车。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工部杨尚书重送绝句 【唐朝】 【诗】 姚鹄

    桂枝攀得献庭闱,何似空怀楚橘归。好控扶摇早回首,人人思看大鹏飞。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唐朝】 【诗】 李群玉

    桂枝攀尽贾家才,霄汉春风棣萼开。世掌纶言传大笔,官分鸿序压霜台。闽山翠卉迎飞旆,越水清纹散落梅。到日池塘春草绿,谢公应梦惠连来。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赠谈命许丈) 【宋朝】 【词】 任翔龙

    客有问余,号曰汝水,逸民者谁。是胸罗星斗,熟知天命,口分造化,妙泄天机。百十日前,再三地说,端的秋来攀桂枝。那时节,果鳌头高跨,鹗首横飞。君休说是谈非。是则是干支带得来。也要他有个、读书种子,一丁不识,富贵何为。报道长安,梅边春色,早趁东风掠马蹄。重逢处,办一封好纸,觅状元诗。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汉朝】 【文】 张仲景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 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清平乐(咏岩桂) 【宋朝】 【词】 苏庠

    断崖流水。香度青林底。元配骚人兰与芷。不数春风桃李。淮南丛桂小山。诗翁合得攀翻。身到十洲三岛,心游万壑千岩。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汉朝】 【文】 张仲景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上·奔豚气病脉证治八 【文】 张仲景

    (论二首方三首)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汤方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邬载 【文】 张读

    开元中,江南大水,溺而死者数千。郡以状闻,玄宗诏侍御史邬君载往巡之。载至江南,忽见道傍有古墓,水溃其穴。公念之,命迁其骸于高原上。既发墓,得一石,凿而成文,盖志其墓也。志后有铭二十言,乃卜地者之词。词曰:后一千岁,此地化为泉。赖逢邬侍御,移我向高原”。“尔后一千岁,此地化为泉。赖逢邬侍御,移我向高原”。后一千岁,此地化为泉。赖逢邬侍御,移我向高原”。载览而异之。因校其年,果千岁矣。

  • 桂枝 guì zhī

    guìzhī

    1.桂木的树枝。文选˙刘安˙招隐士:『蝯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木部˙桂。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十·妇人解·产后根原 【文】 黄元御

    产后血虚气惫,诸病丛生,病则永年毕世,不得平复。弥月之后,气血续旺,乃可无虞。盖妊娠之时,胎成一分,则母气盗泄一分,胎气渐成,母气渐泄,十月胎完,而母气耗损十倍。寻常不过数胎,而人已衰矣。母气传子,子壮则母虚,自然之理也。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不觉其虚。及乎产后,胎妊已去,气血未复,空洞虚豁,不得充灌,动即感伤,最易为病。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癥瘕续成者,事之常…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六·杂病解中·瘕疝根原 【文】 黄元御

    瘕疝者,肾肝之积也。木生于水,水之为性,得阳和而冰泮,遭阴肃而冻合,冰泮则木荣,冻合则木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拥肿结硬,根于少腹而盘于阴丸,是谓寒疝。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盛则牢坚而不出,外热作则奔突而不入。大小无常,动止莫测,病发则痛楚欲死,性命攸关,非细故也。此肾肝之邪,而实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者,诸阴之统任。少阴厥阴之气…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夫男子平人,脉大为…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汉朝】 【文】 张仲景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便血 【文】 黄元御

    血生于脾,藏于肝,肝脾阳旺,血温而升,故不下泄。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之令,则后脱于大便。阳气收敛,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庚金之收令不行也。后世以为肠风而用清润,脾阳愈败而愈陷,无有止期也。其肝脾阳败,紫黑瘀腐,当补火燥土以回残阳,暖血温肝而升郁陷。若痔漏、脱肛之治,亦依此法通之。桂枝黄土汤甘草二钱白术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地黄三钱黄芩二钱桂枝二钱灶中黄土三钱煎大半杯,温服。便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