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 青黄沟木 qīng huáng gōu mù

    qīnghuánggōu

    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查看详细解释
  • 善有善报 shàn yǒu shàn bào

    shànyǒushànbào

    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 【查看详细解释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shànyǒushànbào,èyǒuèbào

    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查看详细解释
  • 天道好还 tiān dào hǎo huán

    tiāndàohǎohuán

    旧指恶有恶报。 【查看详细解释
  • 因果报应 yīn guǒ bào yìng

    yīnguǒbàoyìng

    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魏王为九里之盟 【汉朝】 【文】 刘向

    魏王为九里之盟,且复天子。房喜谓韩王曰:“勿听之也,大国恶有天子,而小国利之。王与大国弗听,魏安能与小国立之。”…

  • 善报 shàn bào

    shànbào

    好的报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反]恶报 【查看详细解释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shànyǒushànbào,èyǒuèbào

    (谚语)做好事会有好结果,做坏事会有坏结果。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便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若不降严霜,松柏不如蒿草。」』 【查看详细解释
  • 天道好还 tiān dào hǎo huán

    tiāndàohǎohuán

    因果循环的天理。语本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后多指恶有恶报。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十出:『天道好还如寄,人心公论难违。』亦作『天理循环』。[似]天理循环﹑天网恢恢 【查看详细解释
  • 寥戾 liáo lì

    liáo

    1.声音清远。南朝齐˙谢脁˙从戎曲:『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2.状声词。形容呼啸的风声。文选˙王˙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故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 【查看详细解释
  • 恶报 è bào

    èbào

    佛教指由于过去的恶业所导致的苦果。三国演义˙第一回:『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反]好报、善报 【查看详细解释
  • 恶有 wū yǒu

    yǒu

    怎么有、那里有。战国策˙秦策:『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查看详细解释
  • 种上蒺藜,就要扎脚 zhòng shàng jí lí,jiù yào zhā jiǎo

    zhòngshàng,jiùyàozhājiǎo

    种上有刺的蒺藜,就会扎到自己的脚。比喻恶有恶报,自食恶果。 【查看详细解释
  • 积善 jī shàn

    shàn

    累积善行。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皆积善絫德之效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似]积德、行善[反]积恶、行恶、造孽、作恶 【查看详细解释
  • 绳墨之言 shéng mò zhī yán

    shéngzhīyán

    合乎道德礼法,可当做行为准绳的言论。庄子˙人间世:『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八极 bā jí

    1.天下至远之地。荀子˙解蔽:『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后汉书˙卷二˙孝明帝纪:『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弘大道,被之八极。』2.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西游记˙第七回:『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阴阳清浊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为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歧伯曰:受榖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歧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

  • 国学名著《逸周书》

    《逸周书》 - 文酌解 【先秦】 【文】 佚名

    民生而有欲、有恶、有乐、有哀、有德、有则,则有九聚,德有五宝,哀有四忍,乐有三丰,恶有二咎,欲有一极。极有七事,咎有三尼,丰有三频,忍有四教,宝有五大,聚有九酌。 九酌:一取允移人,二宗杰以亲,三发滞以正民,四贷官以属,我人□必礼,六往来取此,七商贾易资,八农人美利,九□宠可动。 五大:一大知率谋,我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 四教:一守之以信,二因亲家年,三取戚免梏,四乐生身复。 三频:一频禄质,二阴福灵极,三留身散真。 三尼:一除戎咎丑,二申亲考疏,三假时权要。 七事:…

  • 国学名著《伯牙琴》

    《伯牙琴》 - 君道 【文】 邓牧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尺茅茨不穷,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故曰皇帝清问,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