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周礼》

    《周礼》 - 大宰 【先秦】 【文】 周公旦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

  • 邦以民为本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bāngmínwéiběn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米囊花 【唐朝】 【诗】 郭震

    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

  • 取名 qǔ míng

    míng

    1.订名、命名。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到冬底生了个儿子,因这些事都在祁太公家做的,因取名叫做感祁。』2.求取名声。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 福而厚于得民。』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象传上·屯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求而往,明也。屯其膏,施未光也。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 得民 dé mín

    mín

    得到民心。易经˙屯卦:『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查看详细解释
  • 蛟龙得水 jiāo lóng dé shuǐ

    jiāolóngshuǐ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查看详细解释
  • 驱 qū

    前锋、领头者。如:『前驱』、『先驱』。1.奔走。如:『驱骋』、『并驾齐驱』﹑『长驱直入』。2.鞭马前进。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车马,弗驰弗驱。』3.泛指驱赶牲畜。如:『驱牛』、『驱羊』。4.泛指赶走、逐离。如:『驱散』、『驱虫』。宋˙陆游˙赏山园牡丹有感诗:『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5.驾驭、役使。如:『驱策』。槌˙君臣下:『沉疑之得民也者,前贵而后贱者为之驱也。』6.逼使、迫使。如:『驱迫』。晋书˙卷三十三˙石苞传:『苟尊势所驱,何所不至,望奉法之直绳,不可得也。』 【查看详细解释
  • 贾逵 jiǎ kuí

    jiǎkuí

    人名:(1)(公元30~101),字景伯,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贾谊九世孙。通五经及左传,兼明五家谷梁之说。永平中,献左氏传解诂及国语解涣与班固等同校秘书。所著有经传解诂及论难等百余万言。(2)字梁道,三国魏襄陵(今山西省襄陵县)人,生卒年不详。贾充之父。汉末为绛邑长,深得民心;魏文帝时为豫州刺史,奏请撤职放纵不法的官吏,曹丕称他为『真刺史』。因开通河渠二百里,故又称为『贾侯渠』。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晏子不死君难 【先秦】 【文】 左丘明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 下贱 xià jiàn

    xiàjiàn

    1.出身卑贱或等级卑下。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我看这妇人生的千娇百媚,也不是个下贱的人。』西游记˙第四回:『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2.品格卑劣。如:『她生性下贱,没有什么事是她做不出来的。』3.屈尊以礼遇地位卑贱的人。易经˙屯卦:『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抱朴子˙外篇˙逸民:『夫周公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发,惧于失人。』4.委屈。明˙邵璨˙香囊记˙第二十五出:『我做月老的须索吃些下贱,没奈何,只得再把好言一劝化。』[似]1.2.卑劣、卑贱、轻贱、下劣[反]1.2.高贵 【查看详细解释
  • 儒 rú

    1.术士,古代指有某种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说文解字:『儒,术士之偁。』周礼˙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2.学者﹑读书人。如:『博学鸿儒』。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一 个穷儒。』3.孔子所创的思想学派。孟子˙尽心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史记˙ 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 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4.见『侏儒』条。懦弱畏事。通『懦』。魏书˙卷八十八˙良吏传˙序:『是故搏击为侯,起不旋踵; 儒弱贻咎,录用无时。』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严先生祠堂记 【宋朝】 【文】 范仲淹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双”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地名为姓,与蒙姓同出一宗。远古夏朝时期,颛顼帝的裔孙受封与双蒙城,其后代有的以双姓为姓,形成双姓;有的以蒙姓为姓,形成蒙姓。 2、出自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 ①据《新唐书》所载,“夷姓有双氏,双舍是也。” ②据《中国穆斯林·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载,双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 家族名人 双渐:曾跟从朱熹(紫阳先生)学习,庆历年间举进士而仕官,官汉阳知府。博学能文,为政平和,对百姓很宽松和气,深受吏民爱戴,称他有古代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之风。 双林:清朝满州正红旗人…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括沁园春 【宋朝】 【词】 林正大

    (范文正《严先生祠堂记》: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途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在盅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范增论 【宋朝】 【文】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

  • 国学名著《韩非子》

    《韩非子》 - 八说 【先秦】 【文】 韩非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毁,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无术以任…

  • 国学名著《韩非子》

    《韩非子》 - 显学 【先秦】 【文】 韩非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乐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君臣下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师之。是故道术德行,出于贤人。其从义理兆形于民心,则民反道矣。名物处,违是非之分,则赏罚行矣。上下设,民生体,而国都立矣。是故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君之所以为君者,赏罚以为君。 致赏则匮,致罚则虐。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是故明君审居处之教,而民可使居治、战胜、守固者也。夫赏重,则上不给也;罚虐,则下不信也。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