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札 jì zhá

    zhá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寿梦见其贤而欲立为王,不受;后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简称为『季子』。曾出使鲁国,并从观乐中,听出各国的兴衰。他与徐君间重友谊、守信用的故事,亦为世人传诵。 【查看详细解释
  • 披裘负薪 pī qiú fù xīn

    qiúxīn

    延陵季子见路上有金子。呼叫过路的樵夫为其拾取。樵夫怒目回答:『我顶着夏日五月的烈阳,披着皮裘打柴,岂是为你拾金之人!』延陵季子知其为贤者,问其姓字,樵夫却认为他徒有其表,不值得自报姓名,遂转身而去。典出汉˙王充˙论衡˙书虚。后用以比喻贫困隐逸。唐˙王绩˙游北山赋:『忽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负薪。』亦作『五月披裘』。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季”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季」源出: 以次为氏,古代同一辈份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季者少子也,据《元和姓纂》所载:「陆终氏之子季连之后」。《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云:「春秋时鲁桓公的小儿子季子友之后为季孙氏,亦日季氏。 家族名人 季布 生卒年不详。楚人。楚汉相争,初为项羽部将,数围刘邦。及项羽灭,被刘邦追捕,后由朱家透过汝阴侯滕公,乃得赦免,并官郎中、中郎将及河东守等。其人为气任侠,重然诺,当时人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季札 生卒年不详。春秋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寿梦见其贤而欲立为王,不受;后…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吴子使札来聘 【先秦】 【文】 公羊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

  • 燕巢卫幕 yàn cháo wèi mù

    yàncháowèi

    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延陵韦少府 【唐朝】 【诗】 李频

    延陵称贵邑,季子有高踪。古迹传多代,仙山管几峰。微泉声小雨,异木色深冬。去毕三年秩,新诗箧不容。

  • 闳览博物 hóng lǎn bó wù

    hónglǎn

    形容见闻极为广博。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博物君子 bó wù jūn zǐ

    jūn

    指博学多识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 【宋朝】 【词】 刘克庄

    我所思兮,延陵季子,别来九春。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独步岷峨,后身坡颍,何必荀家有二仁。中朝里,看叔兮衮斧,伯也丝纶。洛中曾识机云。记玉立堂堂九尺身。叹苕溪渔艇,幽人孤往,雁山马鬛,吊客谁经。宣室釐残,玄都花谢,回首旧游存几人。新腔美,堪洗空恩怨,唤起交情。

  • 太仆 tài pú

    tài

    1.职官名。周代为传王命之官,秦汉时为掌管车马及牧畜的官。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仲山甫为光禄,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唐˙杜甫˙丹青二『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2.对绿林人物的称呼。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只是老汉不认的太仆,休怪休怪。早知太仆来到,只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 【查看详细解释
  • 心许 xīn xǔ

    xīn

    1.默认、默许。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今徐城外有徐君墓,昔延陵季子解剑于此,所谓不违心许也。』2.赏识、赞美。唐˙丘为˙湖中寄王侍御诗:『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宋˙陆游˙先少师宣和初有赠晁公以道诗偶读晁公文集泣而足之诗:『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 【查看详细解释
  • 清浊 qīng zhuó

    qīngzhuó

    1.唐˙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2.引申指事物的高下、优劣、善恶等分别。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且不顺大汉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乎?』3.清气与浊气。乐府诗集˙卷十五˙燕射歌辞三˙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五首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西游记˙第一回:『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4.音乐上指清亮或重浊的声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闲;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5.声韵学上指声带不颤动的清音,和声带颤动的浊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告子章句下·第五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 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闲矣。”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 季子 jì zǐ

    1.年龄最小的儿子。2.次子。类书训纂˙卷四˙子:『次息、季子、亚子、并次子之称。』3.春秋吴人季札。见『季札』条。4.见『苏秦』条。后多借指曾经不得志而后发达者。唐˙高适˙别王彻诗:『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似]1.幼子 【查看详细解释
  • 延陵挂剑 yán líng guà jiàn

    yánlíngguàjiàn

    延陵,指吴公子季札。延陵挂剑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奉命出使晋国,路经徐国,徐君见季札佩剑,非常喜欢,但不敢明说。季札心中明白,但因任务尚未完成,不便立即奉赠。等到季札完成使命,重返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便解下佩剑挂于徐君墓前的树上。见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后用以比喻友谊生死不渝。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thfp

    【基本释义】迮zé逼迫。仓猝:迮迮。狭窄:山道迮狭。姓。笔画数:8;部首:辶;笔顺编号:31211454
  • 迮 zé

    逼迫。后汉书˙卷四十六˙陈宠传:『邻舍比里,共相压迮。』宋˙苏辙˙和子瞻沉香山子赋:『纷然驰走,不守其宅,光宠所眩,忧患所迮。』1.狭窄。通『窄』。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张飞传:『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合。』唐˙杜甫˙溪上诗:『古苕生迮地,秋竹隐疏花。』2.仓促。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何休˙注:『迮,仓卒意。』姓。如明代有迮原霖。(又音)ㄗㄨㄛ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二十五·祭意篇 【汉朝】 【文】 王充

    礼,王者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土庶人祭其先;宗庙社稷之祀,自天子达於庶人。《尚书》曰:“肆类於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群臣。”《礼》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後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燔柴於大坛,祭天也;瘗埋於大折,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於大昭,祭时也;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四·书虚篇 【汉朝】 【文】 王充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於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沈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笼总并传,非实事,用精不专,无思於事也。 夫世间传书诸子之语,多欲立奇造异,作惊目之论,以骇世俗之人;为谲诡之书,以著殊异之名。传书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