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韩碑 【唐朝】 【诗】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淡天王旗。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当仁自古有不让,

  • 姚广孝 yáo guǎng xiào

    yáo广guǎngxiào

    人名。(公元1335~1419)名道衍,字斯道,号天禧、逃虚老人、懒阁翁等,明僧,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从燕王隶住北平,劝燕王反,录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始复俗姓,赐名广孝。尝监修太祖实录,又纂修永乐大典,赠荣国公,卒谥恭靖,着有逃虚子集。 【查看详细解释
  • 萧何 xiāo hé

    xiāo

    人名。(?~公元前193)汉初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论功第一,封酇侯。汉初律令多出其手。卒谥文终。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唐朝】 【诗】 杨巨源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从此登封资庙略,两河连海一时清。香烟捧日在高楼。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宋朝】 【词】 李曾伯

    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地利属人和。位次功第一,未数酂侯何。建青油,持紫荷,听黄麻。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留不住岷峨。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甘州(寿贾师宪) 【宋朝】 【词】 陆叡

    满清平世界庆秋成,看看斗三钱。论从来活国,论功第一,无过丰年。办得闲民一饱,馀事笑谈间。若问平戎策,微妙难传。玉帝要留公住,把西湖一曲,分入林园。有茶炉丹灶,更有钓鱼船。觉秋风、未曾吹著,但砌兰、长倚北堂萱。千千岁,上天将相,平地神仙。

  • 处事 chú shì

    chúshì

    1.治理事务。左传˙文公十八年:『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2.六书之一。描绘抽象事物的造字方法。见『指事』条。[似]1.办事、做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赠译经僧 【唐朝】 【诗】 韩愈

    万里休言道路赊,有谁教汝度流沙。只今中国方多事,不用无端更乱华。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萧”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萧」源出 ; 一﹕ 出自子姓, 以国为名氏. 据及所载, 周代宋国微子之后, 乐叔大心有功, 封于萧, 成为宋的附庸小国. 故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破. 子孙以国为氏, 西汉相国萧何即为其后. 二﹕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翳之后孟亏, 作士于萧, 其后人遂以萧为氏. 家族名人 萧史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萧何(?~前193) 汉初沛人…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赠谈命许丈) 【宋朝】 【词】 任翔龙

    客有问余,号曰汝水,逸民者谁。是胸罗星斗,熟知天命,口分造化,妙泄天机。百十日前,再三地说,端的秋来攀桂枝。那时节,果鳌头高跨,鹗首横飞。君休说是谈非。是则是干支带得来。也要他有个、读书种子,一丁不识,富贵何为。报道长安,梅边春色,早趁东风掠马蹄。重逢处,办一封好纸,觅状元诗。

  • 登庸 dēng yōng

    dēngyōng

    举用人才。书经˙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尚书》

    《尚书》 - 虞书·尧典 【先秦】 【文】 先秦诸子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日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通评虚实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 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帝曰:经虚络满…

  • 国学名著《尚书》

    《尚书》 - 虞书·舜典 【先秦】 【文】 先秦诸子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腹中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岐伯曰:以四乌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

  • 一琴一鹤 yī qín yī hè

    qín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调经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六微旨大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奇病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病能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