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次县 yú cì xiàn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境中部,太原市东南。因境有榆次山而得名。县内盛产煤、铁,制为刀剪锋利著称,即古所称『并州剪』。为正太、同蒲铁路交会点。今大陆地区将本县废去,改设榆次市,仍属山西省。 【查看详细解释
  • 同心髻 tóng xīn jì

    tóngxīn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髻形式。将头发挽至头顶,编成一个圆形的发髻,形制较简单。在四川成都、江西景德镇、山西太原等地宋墓所出土的陶俑、瓷俑都见此种发髻。 【查看详细解释
  • 河捞 hé lāo

    lāo

    一种山西的面食。将和好的面料从架在灶上的河捞床子上挤成条状,直接掉入锅中煮食。床子中间为一圆形柱洞,下有钢片做的漏眼,以杠杆推压活塞,即可将面从漏眼中压出。亦称为『河漏』。 【查看详细解释
  • 走投没路 zǒu tóu méi lù

    zǒutóuméi

    无路可走。形容处境窘困。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又见双鞭将呼延灼、金枪手徐宁,也领一彪军马,摇旗纳喊,从山西边杀出来,吓得卢俊义走投没路。』亦作『走投无路』、『走头无路』。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guō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mybg

    【基本释义】崞guō〔崞山〕山名,在中国山西省。笔画数:11;部首:山;笔顺编号:25241251521
  • 国学名著《棠阴比事》

    《棠阴比事》 - 德辉察冤 【宋朝】 【文】 桂万荣

    此事亦世所有,頋主刑者用心何如耳李德辉,世祖时为右三部尚书,录囚山西。河东怀仁民有魏氏,发得木偶,持告其妻挟左道为厌胜,谋不利于己。移数狱,词皆具。德辉察其冤,知其有爱妾,疑妾所为,将构陷其妻也。召妾鞫之,不移时而服。遂杖其夫,而论妾以死。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 【宋朝】 【词】 刘过

    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宋朝】 【词】 刘过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 黎 lí

    1.众多的。如:『黎庶』。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2.黑色的。通『梨』﹑『黧』。荀子˙尧问:『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及﹑将。见『黎明』条。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广东﹑广西两省,而以海南岛黎母岭下人数最多。2.国名。殷商时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南。3.姓。如北周时有黎景熙。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小五义》

    《小五义》 - 第五十七回 【文】 佚名

    小义士戏耍高家店山西雁药酒灌贼人且说艾虎他们定好了主意。原来他们这四个小贼贴上苏相公了,答讪着苏相公说话:“今天宿在那里?”苏相公说:“走路看天气说话。”小贼说:“天也不早了,就宿在头里罢。这里有个高家店,房屋干净,吃食便当。按你又是个念书的人,走也多走不了几里地,又没脚力。”苏相公说:“承你们几位指教,这是个高家店?”小贼说:“拐过弯就看见,就是这一座店。”就听见那边小河南车“吱吱吽吽”响,跟…

  • 道绰 dào chuò

    dàochuò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卫。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继承北魏昙鸾净土思想的大师,也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之一。提倡称名念佛,自己日念七万遍,度众无数,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男女没有不称阿弥陀佛名号的,可见他化人之深。着有安乐集二卷,将净土法门作系统的阐述,为净土宗的要籍。 【查看详细解释
  • 关羽 guān yǔ

    guān

    人名。(?~公元219)字云长,本字长生,三国蜀河东(今山西解县)人。为蜀汉大将,辅佐刘备成大业,曾大破曹军,威震一时。官历前将军、汉寿亭侯,后吴将吕蒙袭破荆州,被婆谥壮缪侯。因其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关夫子』。历朝皆有加封,宋时封为武安王,明封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清乾隆间诏改其谥为『忠义』。亦称为『关帝』、『关圣』、『关圣帝君』、『武圣』。 【查看详细解释
  • 云中 yún zhōng

    yúnzhōng

    1.郡名:(1)战国赵地。秦置。今山西省境内长城以外及绥远东、南部地区。汉分其东 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为云中郡,治所在云中县。即今绥远省托克托县。(2) 唐置。初为云州,不久,改成云中郡,后又复名为云州;治所在山西省大同县。2.云梦泽。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县南。3.山名:(1) 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县西北,为管涔山脉的支脉。(2)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河津县西北,濒黄河。 【查看详细解释
  • 绛帖 jiàng tiè

    jiàngtiè

    北宋潘师旦以『淳化阁帖』为底本所摹刻的帖子,二十卷。内容有所增损,因刻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故称为『绛帖』,世称为『潘驸马帖』。相传潘氏死后,其二子各分得十卷。长子将上十卷抵债没入公库,绛州官署补刻余卷,称为『东库本』;次子补刻前十卷,称为『私家本』。后又有新绛本、伪刻十二卷本及其他翻刻本行世。原拓本传世极少,今仅存宋拓残本若干卷。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五˙淳化阁帖。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畖wā〔畖留〕古地名,故址在今中国山西省新绛县境内。笔画数:10;部首:田;笔顺编号:2512133544
  • 并州 bīng zhōu

    bīngzhōu

    地名。古十二州之一。虞舜以今河北省的旧正定﹑保定及山西的旧太原﹑大同等府为并州,周制同虞。汉以今山西省及陕西的旧延安﹑榆林等府地为并州,北朝至唐则专以今山西省旧太原府为并州。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fén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iwvn

    【基本释义】汾 fén 〔汾河〕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笔画数:7;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3453
  • 客家人 kè jiā rén

    jiārén

    东晋五胡乱华之际,原居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带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体向南迁移,在开垦江南的过程中,常和土著发生冲突,于是地方政府将原先居住的畬、傜等土著称为『主籍』,从北方迁来的汉人通称为『客籍』,这种主、客的区别,就是现在客家名称的由来。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交界的地区,以及广西、四川若干县,今台湾屏东、高雄、新竹、苗栗等县居民由广东迁来的,亦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的习俗传统,勤劳积极,山歌别具风格,语言中保留大量汉语音韵。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há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fjfh

    【基本释义】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 2.姓。
  • 拼音: zhāng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iujh

    【基本释义】漳zhāng〔漳河〕水名,源出中国山西省,流至河北省入卫河。〔漳江〕水名,在中国福建省。笔画数:14;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1431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