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马碑 xià mǎ bēi

    xiàbēi

    旧制在宫殿及孔子庙前,东西各立一碑,碑文为『文武官员至此下轿下马』。故称为『下马碑』。相传始于明宪宗时。 【查看详细解释
  • 大理国 dà lǐ guó

    guó

    国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县南边。唐玄宗时南诏因平土蛮有功,封为云南王。五代石晋时,段思平改国号为大理,其后国号又改过许多次,直到元宪宗遣忽必烈灭大理,置云南行省,大理国不复存在。 【查看详细解释
  • 屯粮 tún liáng

    túnliáng

    1.明清时的一种田赋。屯田者收取应纳的粮食。明史˙卷十三、宪宗本纪一:『秋七月,免天下军卫屯粮十之三。』2.屯积食粮。或作『囤粮』。 【查看详细解释
  • 旭烈兀 xù liè wù

    liè

    人名。(公元1213~1265)元太祖之孙。宪宗时率师西征,占取今波斯、中亚细亚、阿拉伯各地,直至地中海,建伊儿汗国。 【查看详细解释
  • 李贺 lǐ hè

    人名。(公元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唐代诗人。自幼聪颖过人,七岁能辞章,工于诗文。为诗不先立题,喜用奇字异辞,想象力丰富,风格独特。宪宗时为协律郎。着有昌谷集。 【查看详细解释
  • 裴度 péi dù

    péi

    人名。(公元765~839)字中立,唐代名臣,闻喜人。宪宗时为宰相,封晋国公,入知政事,正色立朝,言无不尽,神观迈爽,操守坚正,卒谥文忠。 【查看详细解释
  • 西厂 xī chǎng

    西chǎng

    明朝时,专由宦官掌理的特务机关。成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用来查访谋逆,监管吏民言行。 【查看详细解释
  • 飞钱 fēi qián

    fēiqián

    唐德宗﹑宪宗时,因禁止商人以铜制的钱出外地,因此商贾至京师,委寄钱在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轻装走四方,合券则可取之,称为『飞钱』。为我国汇兑制度之始。或称为『便换』。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东游记》

    《东游记》 - 第三十一回 【文】 吴元泰

    救叔蓝关扫雪却说唐宪宗素性好佛,一日两蕃遣僧进佛骨,其色红润光焰。宪宗惑之,欲迎之入宫,诸臣莫敢言其非。文公以为异端不祥之兆,乃上表谏之。以为:“佛乃夷狄之法,自黄帝以来,禹、汤、文、武皆享寿考,百姓安乐,当是时未有佛也。迨汉明帝时,始有佛法,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在位四十八年,三舍身为佛家奴,竟为侯景所迫,饿死台城。由此观之,则佛不足信明矣…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第七回 大颠僧尽心护法 唐三藏显圣封经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诗曰: 圣人何事欲无言,盖恐因言失本源, 清净禅心非月指,糊涂佛法是风幡, 但谈果报何其妄,止望施财岂不冤, 万派千流徒浩渺,曹溪一滴是真源。 话说大颠师,欲明佛法,别了韩愈,竟上长安,不一日到了,要寻个庵儿歇脚。此时,长安佛教正盛,各庵观寺院巴不得有个老僧在内居住,或是讲经,或是说法,皆可兴旺山门。见了大颠人物奇古,言语清爽,皆殷勤接待,留他居住。大颠师看见繁华闹热,全没僧家气味,转不肯住,却寻至城西,见一个小庵上写“半偈庵”三字,门前一湾流水,几株松树,甚是幽僻,因步了入去,荒荒凉凉佛堂中……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一·唐平蛮碑 【宋朝】 【文】 洪迈

    成都有唐《平南蛮碑》,开元十九年,剑南节度副大使张敬忠所立。时南蛮大酋长染浪州刺史杨盛颠为边患,明皇遣内常侍高守信为南道招慰处置使以讨之,拔其九城。此事新、旧《唐书》及野史皆不载。肃宗以鱼朝思为观军容处置使,宪宗用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议事讥其以中人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盖有以启之也。裴光庭、萧嵩时为相,无足责者。杨氏苗裔,至今犹连“晟”字云。…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鹧鸪天 【宋朝】 【词】 黄庭坚

    (表弟李如篪云:“玄真子渔父语,以鹧鸪天歌之,极入律,但少数句耳。”因以玄真子遗事足之。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诗上之。玄真之兄松龄,惧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渔父云:“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此馀续成之意也)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

  • 捏把汗 niē bǎ hàn

    niēhàn

    语本元史˙卷一五九˙赵璧传:『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如何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因人处惊险忧虑中,则紧握拳,手心出汗,故用捏把汗来比喻情况十分惊险,令人紧张、担忧。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等了一会,料虎去远了,一齐捏把汗出来看时,却是一个人。』亦作『捏了一把汗』、『捏了一把冷汗』。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袁隐居 【文】 张读

    贞元中,有袁隐居者,家于湘楚间,善《阴阳占诀歌》一百二十章。时故相国李公吉甫,自尚书郎谪官东南。一日,隐居来谒公。公久闻其名,即延与语。公命算己之禄仕,隐居曰:“公之禄真将相也。公之寿九十三矣。”李公曰:“吾之先未尝有及七十者,吾何敢望九十三乎?”隐居曰:“运算举数,乃九十三耳。”其后李公果相宪宗皇帝,节制淮南,再入相而薨,年五十六,时元和九年十月三日也。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第八回 大颠僧承恩求解 唐祖师传咒收心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诗曰: 雾雾云云烟复烟,谁知头上有青天, 忽然一阵香风送,毕照须眉日月前。 又曰: 尺绳入鼻好牵牛,曳得鳌来是钓钩。 度世有仁仁有术,金刚见佛自低头。 话说唐宪宗皇帝同满朝文武,亲看见唐三藏与孙悟空现出佛身,亲分付求解,想后冉冉腾空而去,不胜惊喜,始悔从前好佛之误,就打点要出榜招求真解之人。 却说生有法师被打,正惊惧昏聩,忽侍者报:“唐三藏已驾云去了。”方回转来,自觉没趣,只得定定神又入朝奏道:“遣人求解,自是善缘;然奉旨讲经,实非邪道。臣庑中洪福寺讲坛既已亲承佛旨,不敢开讲矣。但天下及长安城……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于”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于」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广韵》所载,周武王第三子受封于邘国,称为邘叔,其后去邑旁为于,有于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路氏》所载,东海于公裔孙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于」氏。 三﹕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淳,纯同音)改为于氏。 家族名人 于譧(1398-1457) 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人。历任官监察御史,兵部尚书等。正统十四年,土木桥之变,瓦刺首领也先侵扰大同,明英宗被俘,于譧反对放弃北京,拥立英宗弟为景帝,主君…

  • 空口说白话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kōngkǒushuōbáihuà

    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河湟 【唐朝】 【诗】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 便身 biàn shēn

    便biànshēn

    便利﹑帮助自己。资治通鉴˙卷二三八˙唐纪五十四˙宪宗元和四年:『臣恐自今奉使贼庭者以武为戒,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莫肯尽诚具陈利害。』 【查看详细解释
  • 借箸 jiè zhù

    jièzhù

    比喻代人谋划设计。见『藉箸代筹』条。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与人设谋曰借箸。』唐˙杜牧˙河湟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或作『藉箸』。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