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 【宋朝】 【词】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罗叔共五色线中得玄真子渔父词拟其体仆亦漫拟作六首(叔共名竦) 【宋朝】 【词】 周紫芝

    禁中图画访玄真。晚得歌词献紫宸。天一笑,物皆春。依旧扁舟钓白蘋。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蓦山溪(和清虚先生皇甫坦韵) 【宋朝】 【词】 张孝祥

    清都绛阙,我自经行惯。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宝簪瑶珮,玉立拱清班。天一笑,物皆春,结得清虚伴。还丹九转。凡骨亲曾换。携剑到人间,偶相逢、依然青眼。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明月下,好风前,相对纶巾岸。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玉楼春(戏赋云山) 【宋朝】 【词】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宋朝】 【词】 吴潜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临江仙(壬午七夕) 【宋朝】 【词】 刘辰翁

    天际何分南与北,五更纵又成横。夜来拾得断河星。化为一片石,持去问君平。老大看天一笑,儿童问我须应。向来牛女本无名。要知天上事,亦似谤先生。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江城子(和子昂题水仙花卷) 【宋朝】 【词】 刘将孙

    云涛白凤贺瑶池。仗葳蕤。路芳菲。十月温汤,赐浴卸罗衣。半点檀心天一笑,琼奴弱,玉环肥。风流谁合婿金闺。露将晞。雪争晖。贝阙珠宫,环佩月中归。误杀洛滨狂子建,情脉脉,恨依依。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能画 【唐朝】 【诗】 杜甫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政化平如水,皇恩断若神。时时用抵戏,亦未杂风尘。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满江红(和吴季永侍郎见寄) 【宋朝】 【词】 吴潜

    乍雨还晴,正轻暖轻寒帘幕。时怅望、故人烟水,鹭翻鸥落。老去可堪离恨结,新来转觉吟情薄。况等闲、客里送年华,成挥霍。天一顾,西南角。人万里,风埃阔。笑长卿归蜀,锦衣徒著。不是等闲螳臂怒,也休刚道鸡声恶。但千年、往事误平凉,今番莫。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唱 【宋朝】 【词】 王义山

    金阙深深,正夏日初长禁柳青。祥烟纷簇,红云一朵,飞度彤庭。千妃随步处,觉薰风、微拂觚棱。天颜喜,向东朝长乐,献九霞觥。分明。西昆王母,来从光碧驾飞軿。为言今日,金仙新浴,共庆长生。捧桃上寿,天一笑、赐宴蓬瀛。沸欢声。道明朝前殿,又祝椿龄。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桂枝香(四明鄞江楼九日) 【宋朝】 【词】 赵以夫

    水天一色。正四野秋高,千古愁极。多少黄花密意,付他欢伯。楼前马戏星球过,又依稀、东徐陈迹。一时豪俊,风流济济,酒朋诗敌。画不就、江东暮碧。想阅尽千帆,来往潮汐。烟草萋迷,此际为谁心恻。引杯抚剑凭高处,黯消魂、目断天北。至今人笑,新亭坐间,泪珠空滴。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龙吟(天申节祝圣词) 【宋朝】 【词】 周紫芝

    黄金双阙横空,望中隐约三山眇。春皇欲降,渚烟收尽,青虹正绕。日到层霄,九枝光满,普天俱照。看海中桃熟,云幡绛节,冉冉度、沧波渺。遥想建章宫阙,□薰风、月寒清晓。红鸾影上,云韶声里,蒙天一笑。万国朝元,百蛮款塞,太平多少。听尧云深处,人人尽祝,似天难老。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念奴娇(再和) 【宋朝】 【词】 吴潜

    为嫌涂抹,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非粉非酥能样别,只是凌波仙女。隋沼浓妆,汉池冶态,争似沧浪浦。净鸥洁鹭,有时飞到佳处。梦绕太华峰巅,与天一笑,不觉跻攀苦。十丈藕船游汗漫,何惜浮生孤注。午鼓惊回,依然尘世,扑簌疏窗雨。起来寂寞,倚阑一饷愁伫。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秋霁(平湖秋月) 【宋朝】 【词】 陈允平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阒。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殿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贺新郎(宫词) 【宋朝】 【词】 游次公

    暖霭浮晴篽。锁垂杨、笼池罩阁,万丝千缕。池上晓光分宿雾,日近群芳易吐。寻并蒂、阑干凝伫。不信钗头飞凤去,但宝刀、被妾还留住。天一笑,万花妒。阿娇正好金屋贮。甚西风、易得萧疏,扇鸾尘土。一自昭阳扃玉户,墙角土花无数。况多病、情伤幽素。别殿时闻箫鼓奏,望红云、冉冉知何处。天尺五,去无路。

  • 水天一色 shuǐ tiān yī sè

    shuǐtiān

    语本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水天相连同色,辽阔无边。宋˙王质˙满江红˙生縠平铺词:『西江上,斗牛相射,水天一色。』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只见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四顾无边。』 【查看详细解释
  • 太一 tài yī

    tài

    1.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或作『大一』。2.神仙。即天帝。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亦作『泰一』。3.山名。在陕西省郿县南,高矗云表,终年积雪,故亦称为『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年太一,隆崛崔崒。』亦作『太乙』。4.星名。在紫微宫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晋书˙卷十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作『太乙』。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 【唐朝】 【诗】 白居易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次言阳公道,终日

  • 一 yī

    1.自然数的开始。如:『一﹑二﹑三……。』大写作『壹』。阿拉伯数字作『1』。2.姓。如明代有一炫宗。3.二一四部首之一。1.单个。如:『一人』﹑『一物两用』。2.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样』﹑『大小不一』。3.专注的。如:『一心一意』﹑『专一不变』。4.代满﹑整。如:『-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胆』。5.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页六百字』﹑『共派八队,一队二十人。』6.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7.另外的。如:『蝉,一名知了。』﹑『西红柿,一名西红柿。』统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寄者能一之。』1.才﹑刚刚。如:『一听就懂』﹑『天一亮,他就起来。』2.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3.表示加强的动作或突然的现象。如:『把头一扭』﹑『用手一摸』﹑『天气一凉,就感冒了。』4.概括。如:『一般来说』。5.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总是笑个不停。』6.放在二迭字动词之间,表行为是不费力或尝试性的。如:『双手动一动』、『问一 问』、『随便说一说』。7.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一不沾亲,二不带故。』8.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于斯』。史记˙卷六十八˙商君传:『嗟乎,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9.皆。荀子˙劝学:『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表示程度,加强语气。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战国策˙燕策一:『因仰而吊齐王桉戈而郄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或。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的末尾,念阴平声;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声;在阴平、 阳平、上声之前,念去声。)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虎钤经》

    《虎钤经》 - 卷十一 【文】 许洞

    天时统论第一百一十四天时者,兵家之主也。若夫星辰变见,云气聚散,六壬旺相,遁甲休咎,风露雷雨之所动作,阴阳晦明之所启闭,鼙鼓之震响,禽鸟之示情,通天地鬼神之心,开胜败休咎之兆者,其道何也?臣切谓天地之道,大正也。夫阳为实,阴为虚,实有常而虚不常也。法其实者,政令之谓也,政令一定之象也;法其虚者,权智之谓也,权智应变之象也。动以虚实为用者,天地之正(一作身)道也。是以知政令权智之所设,能应于天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