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豁然顿悟 huò rán dùn wù

    huòrándùn

    同“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查看详细解释
  • 卷席而居 juàn xí ér jū

    juànér

    极言生活之不安定,随时准备逃难。 【查看详细解释
  • 噬 shì

    shì

    1.咬﹑吃。如:『吞噬』。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侵吞﹑侵占。唐˙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文:『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 【查看详细解释
  • 大骇 dà hài

    hài

    大吃一惊。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传:『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查看详细解释
  • 锲 qiè

    qiè

    1.刻。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砍断。战国策˙宋策:『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 【查看详细解释
  • 面色如土 miàn sè rú tǔ

    miàn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惊恐到了极点。聊斋志异˙卷五˙武孝廉:『一日,方燕饮,闻喧詈声,释杯凝听,则妇搴帘入矣,石大骇,面色如土。』亦作『面如土色』﹑『面如灰土』。 【查看详细解释
  • 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chēngjiéshé

    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查看详细解释
  • 黔驴之技 qián lǘ zhī jì

    qiánzhī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 【汉朝】 【文】 刘向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鸟旗)于城之陬。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 于是灭滕代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於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曰:“威服天下鬼神。”骂国老谏曰,为无颜之冠以示勇。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齐闻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倪侯之馆,遂得而死。见祥而不为祥,反为祸。…

  • 下流 xià liú

    xiàliú

    1.下游。陈书˙卷八˙周文育传:『芊韶上流则欧阳頠﹑萧勃,下流则傅泰﹑余孝顷,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贼徒大骇。』2.向下流注。书经˙禹贡『冀州既载』句下孔颖达˙正义:『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当从下为始。』3.上位者的恩泽扩及百姓。淮南子˙主术:『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4.品格污下。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红楼梦˙第二十回:『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5.卑微的地位。汉˙王充˙论衡˙逢遇:『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汉˙蔡邕˙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似]1.下游 卑鄙、卑劣 [反]高尚、上流 【查看详细解释
  • 恐 kǒng

    kǒng

    1.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大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 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恐、惊、畏、惧四字相似而有别。其中『畏』与『惧』是同义词,均作怕或害怕解释。『畏』多作及物动词,而『惧』多为不及物动词。『惧』当及物动词时,常是使役用法,为使……害怕的意思。另外,『畏』有敬佩折服的意思,『惧』却没有。『恐』与『惧』亦是同义词,但『恐』比『惧』更具加强作用,常表示大祸将届,慌乱不知所措,今有『恐怖』一词表其严重性。而『惊』主要是内心突来的感受 ,是外界刺激所促成的,使心受震撼,不一定是害怕恐惧的意思。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shì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

    【基本释义】噬shì咬,吞:噬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噬贤(嫉害贤能)。噬啮。吞噬。噬脐莫及。笔画数:16;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143141234341
  • 拼音: dù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rfhp

    【基本释义】遁dùn逃避,躲闪:遁去。遁辞。遁世。遁北。隐,消失:遁迹。遁隐。逃笔画数:12;部首:辶;笔顺编号:331225111454
  • 拼音: huán yuán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llge

    【基本释义】圜huán围绕:转(zhu僴 )圜。圜流九十里。圜yuán同“圆”。指天体:“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笔画数:16;部首:囗;笔顺编号:2525221125135341
  • 拼音: tuò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rdg

    【基本释义】拓tuò开辟,扩充:拓荒。开拓。拓展。拓落(a.宽广;b.潦倒失意。亦作“落拓”)。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姓。拓tà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拓印。拓本。拓片。拓zhí ㄓˊ古同“摭”,拾取。笔画数:8;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251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梓人传 【唐朝】 【文】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王阳明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王阳明以勘事过丰城,闻逆濠之变,兵力未具,亟欲溯流趋吉安。舟人闻濠发千余人来劫公,畏不敢发,公拔剑馘其耳,遂行。薄暮,度不可前,潜觅渔舟,以微服行,留麾下一人,服己冠服,居舟中。濠兵果犯舟,得伪者,知公去远,乃罢。公至中途,恐濠速出,乃为间谍,假奉朝廷密旨,行令两广、湖襄都御史及南京兵部,各命将出师,暗伏要害地方,以俟宁府兵至袭杀。复取优人数辈,各将公文置夹衣絮中。将发间,又捕捉伪太师家属至舟尾,令其觇知,公即佯怒,牵之上岸处斩,已而故纵之,令其奔报。濠获优,果于衣中搜得公文,遂迟疑不…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二·滦阳消夏录二(1) 【文】 纪昀

    董文恪公为少司空时,云昔在富陽村居,有村叟坐邻家,闻读书声,曰贵人也,请相见。谛观再四,又问八字干支,沈思良久,曰:君命相皆一品,当某年得知县,某年署大县,某年实授,某年迁通判,某年迁知府,某年由知府迁布政,某年迁巡抚,某年迁总督,善自爱,他日知吾言不谬也。后不再见此叟,其言亦不验。然细较生平,则所谓知县,乃由拔贡得户部七品官也;所谓调署大县,乃庶吉士也;所谓实授,乃编修也;所谓通判,乃中允也;…

  • 国学名著《庄子》

    《庄子》 - 外物 【先秦】 【文】 庄子及门徒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 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 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 曾参悲。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骇 ,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 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 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 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四·滦阳消夏录四(1) 【文】 纪昀

    卧虎山人降乩于田白岩家,众焚香拜祷,一狂生独倚几斜坐,曰:江湖游士,练熟手法为戏耳,岂有真仙日日听人呼唤。乩即书下坛诗曰:鶗鴃惊秋不住啼,章台回首柳萋萋,花开有约肠空断,云散无踪梦亦迷,小立偷弹金屈戍,半酣笑劝玉东西,琵琶还似当年否,为问浔陽估客妻。狂生大骇,不觉屈膝。盖其数日前密寄旧妓之作,未经存稿者也。仙又判曰:此幸未达,达则又作步非烟矣,此妇既已从良,即是窥人闺阁,香山居士偶作寓言,君乃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