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仇 fù chóu

    chóu

    报仇。如:『君子复仇,三年不晚。』亦作『复雠』。[似]报复、报仇、复雠、雪恨[反]报恩 【查看详细解释
  • 两下 liǎng xià

    liǎngxià

    1.双方面、两面。唐˙柳宗元˙驳复雠议:『复雠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婢则合于礼矣。』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两下谈得投机,万帅就要在学堂吃饭。』亦作『两下里』。2.两次或少许。如:『小孩本来就调皮好动,打他两下就好了,何必动怒?』 【查看详细解释
  • 若涉渊冰 ruò shè yuān bīng

    ruòshèyuānbīng

    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 【唐朝】 【诗】 马戴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 枕戈泣血 zhěn gē qì xuè

    zhěnxuè

    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 【查看详细解释
  • 报仇 bào chóu

    bàochóu

    以行动来打击仇敌。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传:『初,瑗兄章为州人所婢瑗手刃报仇,因亡命。』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竟不是为诗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给平儿来报仇的。』亦作『报雠』。[似]报复﹑复仇﹑复雠[反]报答﹑报恩 【查看详细解释
  • 复雠 fù chóu

    chóu

    报仇。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今东吴害了关公,惧其复雠,故将首级献与大王。』亦作『复仇』。[似]报仇、复仇 【查看详细解释
  • 推刃 tuī rèn

    tuīrèn

    持刀杀人。语出公羊传˙定公四年:『父受诛,子复雠,推刃之道也。』后比喻复仇。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 【查看详细解释
  • 枕戈泣血 zhěn gē qì xuè

    zhěnxuè

    头枕兵器,眼睛哭出血来。形容满怀悲愤,时刻准备杀敌以复仇雪恨。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雠。』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奋不顾命,捍卫圣主。』 【查看详细解释
  • 物伤其类 wù shāng qí lèi

    shānglèi

    为同类罹难而感到伤心。警世通言˙卷四十˙旌阳宫铁树镇妖:『兔死狐悲,物伤其颜许逊既这等可恶,待我拿来与你复雠。』红楼梦˙第七十三回:『俗语说的,「物伤其瀚,「唇竭齿亡」,我自然有些惊心。』 【查看详细解释
  • 吁 yù

    呼喊﹑请求。如:『呼吁』。书经˙泰誓:『无辜吁天,秽德彰闻。』唐˙柳宗元˙驳复雠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 【查看详细解释
  • 銮 luán

    luán

    1.系在君王车驾上的铃铛。说文解字:『銮,人君乘车,四马镳,八銮,铃象鸾鸟之声,声龢则敬也。』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鸣青銮于东郊,冕朱纮而莅事。』2.君王的车驾,亦借指君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五出:『江浦迎銮,愿领貔貅,扶新主持节复雠。』 【查看详细解释
  • 黩 dú

    污垢。南朝宋˙傅亮˙潘尚书仆射表:『上增国垢,下招私黩。』污秽。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1.轻慢﹑不恭敬。书经˙说命:『黩于祭祀。』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传:『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2.贪求。南史˙卷四十九˙刘怀珍传:『及累为州郡,颇黩财贿。』唐˙柳宗元˙封建论:『列侯骄盈,黩货事戎。』3.轻妄、滥用。如:『穷兵黩武』。唐˙柳宗元˙驳复雠议:『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 【查看详细解释
  • 并 bìng

    bìng

    1.并合。如:『并案处理』。楚辞˙东方朔˙七谏:『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唐˙柳宗元˙驳复雠议:『旌与诛,莫得而并焉。』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并排着。庄子˙马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1.一起、同时。如:『相提并论』、『异说并起』。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2.用于否定词前,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绝』、『决』。如:『事情并非如此。』、『你别误会,我并无恶意。』元˙秦夫˙剪发待宾˙第一折:『母亲严教,并不敢吃酒。』3.皆、俱。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饬,诸侯乱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丘』且、而且。如:『这个案子,保证能完成,并能做得尽善尽美。』相当于『连』、『同』。如:『并此浅近的原理亦不能明。』汉书˙卷四十七˙代孝王刘参传:『徙代王于清河,是为刚王。并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 2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先秦】 【文】 孟子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

  • 国学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 - 第五十六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元朝】 【文】 施耐庵

    话说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与众头领就聚义厅启请徐宁教钩镰枪法。众人看徐宁时,果是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围膀阔。 选军已罢,便下聚义厅来,拿起一把钩镰枪自使一回。众人见了喝采。徐宁便教众军道:『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上中七路,三钩四拨,一搠一分,共使九个变法。若是步行使这钩镰枪,亦最得用。先使人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臼。分钩镰搠缴二十四步,挪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此是「钩镰枪正法。」』有诗诀……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汉朝】 【文】 司马迁

    2003-3-5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①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②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注①正义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 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绝记云:“无余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 注②正义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

  • 国学名著《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 卷二 【文】 董仲舒

    竹林第三春秋之常辞也,不予夷狄,而予中国为礼,至邲之战,偏然反之,何也?”曰:“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今晋变而为夷狄,楚变而为君子,故移其辞以从其事。夫庄王之舍郑,有可贵之美,晋人不知其善,而欲击之,所救已解,如挑与之战,此无善善之心,而轻救民之意也,是以贱之,而不使得与贤者为礼。秦穆侮蹇叔而大败,郑文轻众而丧师,春秋之敬贤重民如是。是故战攻侵伐,虽数百起,必一二书,伤其害所重也。”问者曰:“其…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汉朝】 【文】 司马迁

    2003-3-7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①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注①索隐按:地理志无信陵,或是乡邑名也。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①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②复博如故。……

  • 国学名著《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 卷三 【文】 董仲舒

    玉英第四谓一元者,大始也。知元年志者,大人之所重,小人之所轻。是故治国之端在正名,名之正,兴五世,五传之外,美恶乃形,可谓得其真矣,非子路之所能见。惟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终不及本所从来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故人唯有终始也,而生不必应四时之变,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虽生天气,及奉天气者,不得与天元、本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