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所不至 wú suǒ bù zhì

    suǒzhì

    1.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唐˙陈子昂˙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西踰流沙,东绝沧海,南征北伐,无所不至。』2.形容细心周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又指望他聪明成器,时刻注意,抚摩鞠育,无所不至。』3.形容才艺精通。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4.比喻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红楼梦˙第四回:『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5.没有不会发生的。新五代史˙卷五十四˙杂传˙冯道传˙序:『人而如此,则祸败乱 亡,亦无所不至。』[似]2.无微不至 【查看详细解释
  • 无所不通 wú suǒ bù tōng

    suǒtōng

    1.各处皆通达、贯通。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有方望之事,无所不通。』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气术:『谓气在丹田中,诸脏不隔,周流和布,无所不通。』2.各方面都精通。汉书˙卷四十二˙任敖传:『苍〔凡〕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邃律历。』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查看详细解释
  • 在所不辞 zài suǒ bù cí

    zàisuǒ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查看详细解释
  • 上刀山 shàng dāo shān

    shàngdāoshān

    比喻步上极为艰险的境地。如:『为了朋友,他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查看详细解释
  • 在所不辞 zài suǒ bù cí

    zàisuǒ

    无论如何绝不推辞。如:『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查看详细解释
  • 火海刀山 huǒ hǎi dāo shān

    huǒhǎidāoshān

    比喻极端危险的地方。如:『凭着咱们俩儿的交情,那怕是火海刀山,我也在所不辞。』亦作『刀山火海』。 【查看详细解释
  • 跳火海 tiào huǒ hǎi

    tiàohuǒhǎi

    形容进入极端险恶、危险的境地。如:『他为朋友两肋插刀,即使上刀山,跳火海,亦在所不辞。』 【查看详细解释
  • 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 shuǐ lǐ shuǐ lǐ lái,huǒ lǐ huǒ lǐ qù

    shuǐshuǐlái,huǒhuǒ

    形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哥哥,我又不是他一父母生的。各人自要做人,你有什么事,要用着兄弟,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又且张官人相托,随你分付,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尽着老性命做得的,只管做去。』 【查看详细解释
  • 不辞 bù cí

    1.不推却、不躲避。文选˙韦贤˙讽谏诗:『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2.没有说话,没有意见。文选˙屈原˙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道山清话:『酒为知县所饮,不辞。但有数银杯,知县既醉,不知下落。』 【查看详细解释
  • 不辞劳苦 bù cí láo kǔ

    láo

    不推却辛劳艰苦。如:『爸爸为了家庭生活,不辞劳苦的在外面努力工作。』红楼梦˙第九十一回:『我给他送东西,为大爷的事不辞劳若,我所以敬他,又怕人说瞎话,所以问你。』[似]不辞劳怨[反]好逸恶劳 【查看详细解释
  • 无所不知 wú suǒ bù zhī

    suǒzhī

    任何事都知晓。抱朴子˙内篇˙袪惑:『凡人见其小验,便呼为神,人谓之必无所不知。』宋˙苏轼˙应诏集˙中庸论上:『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亦作『无所不晓』。 【查看详细解释
  • 无所不为 wú suǒ bù wéi

    suǒwéi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多指恶行。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怎知朱三与刘文政却去学习赌博,无所不为。』施公案˙第一○五回:『欺压良善,无所不为。』亦作『无所不作』。[似]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欲为[反]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循规蹈矩、安分守纪 【查看详细解释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suǒ,shīrén

    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魏王问张旄 【汉朝】 【文】 刘向

    魏王问张旄曰:“吾欲与秦攻韩,何如?”张旄对曰:“韩且坐而胥亡乎?且割而从天下乎?”王曰:“韩且割而从天下。”张旄曰:“韩怨魏乎?怨秦乎?”王曰:“怨魏。”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张旄曰:“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王曰:“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

  • 辞 cí

    1.辩讼的话。说文解字:『辞,说也』。周礼˙秋官˙乡士:『听其狱讼,察其辞。』2.叙述﹑说明的语言文字。通『词』。如:『言辞』﹑『措辞』。易经˙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3.口实﹑话柄。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朝廷固无辞以罪之也。』4.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汉人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为楚辞,后人因称此类赋体文学为『辞赋』或『辞』。1.告知。周礼˙夏官˙太仆:『王不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郑玄˙注:『辞,谓以王不视朝之意告之。』2.推却、不接受。如:「推辞」、「辞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3.告别。如:「告辞」、「辞行」。战国策˙赵策三:「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4.责备。左传˙昭公九年:「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使詹桓伯辞于晋。」杜预˙注:「辞,责让也。」5.解雇﹑解聘。见『辞退』条。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kxxn

    【基本释义】吡pǐ诋毁,斥责:“而吡其所不为也”。吡bǐ古通“比”,比较。诋毁。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535
  • 拼音: zài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dhfd

    【基本释义】在zài存,居:存在。健在。青春长在。存留于某地点:在家。在职。在位。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在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在乎。事在人为。表示动作的进行:他在种地。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在逃。在望。在握。在理。在朝(ch俹 )。在野。在世。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在所不辞。无所不在。正在笔画数:6;部首:土;笔顺编号:132121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先秦】 【文】 孟子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 不辞而别 bù cí ér bié

    érbié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