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宁格勒 liè níng gé lè

    lièníng

    城市名。圣彼得堡的旧名。见『圣彼得堡』条。 【查看详细解释
  • 罗门诺梭夫 luó mén nuò suō fū

    luóménnuòsuō

    人名。(公元1712~1765)俄国科学家、文学家。为俄国诗歌开创新的表现格式,对自然科学、商业和采矿业也有重大贡献。曾受命改组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并创建莫斯科大学,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晚年受到迫害,死于圣彼得堡。或译作『罗蒙诺梭夫』。 【查看详细解释
  • 圣彼得堡 shèng bǐ dé bǎo

    shèngbǎo

    城市名。位于芬兰湾尼瓦河口,为俄罗斯滨临波罗的海最大的商港,亦是昔日帝俄的首都。二十世纪初,前苏联共党为纪念领导人列宁,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二十世纪末因共党宣告瓦解,苏联亦改名为『独立国协』,又将列宁格勒改回原名。 【查看详细解释
  • 真理报 zhēn lǐ bào

    zhēnbào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列宁(Lenin)于公元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创刊于圣彼得堡(SaintPetersburg)。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成功后,苏共即以该报做为主要宣传工具。内容较着重共党内部及国外新闻报导。一九九一年八月因共党垮台而停刊七天,后改以立场中立的作风复刊。 【查看详细解释
  • 浦罗高菲夫 pǔ luó gāo fēi fū

    luógāofēi

    人名。(公元1891~1953)俄国名作曲家。自小受音乐熏陶,二十三岁由圣彼得堡音乐院毕业,从此崭露头角,成为俄国的首席作曲家。早期作品充满不协和、淘气、嘲弄及尖锐,为当时音乐带来一种新奇的感受,可说是音乐史上的一次革命,因此世人称他为新古典主义的权威;晚期作品则趋向抒情温馨。其著名作品有彼得与狼交响曲、三角橘子之恋歌剧及第三号协奏曲。 【查看详细解释
  • 鲍罗定 bào luó dìng

    bàoluódìng

    人名:(1)(AlexanderP. Borodin, 公元1833~1887)俄国的科学家﹑作曲家。圣彼得堡医学院毕业。一生致力于音乐及科学的研究。作品有歌剧伊果王子,歌曲睡美人﹑海洋皇后﹑阿拉伯之歌﹑神秘的花园等。(2)(Mikkail Borodin, 公元1884~?)俄国人,原籍犹太。早年加入社会民主党,并参加俄国革命,后被任为共产党国际代表。民国十二年来华,任国父政治顾问,阴谋篡夺国民党政权,制造纠纷。十六年清党时,被驱逐返俄,后遭清算,潦倒以终。或译作『鲍罗廷』。 【查看详细解释
  • 彼得大帝 bǐ dé dà dì

    俄国皇帝。(公元1672~1725)出生于莫斯科。公元一六八二年与伊凡并立为沙皇,由伊凡的姊姊索非亚摄政。一六八九年,彼得利用沙皇卫队暴乱,收回权力。一七一一年建立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位期间发动北方战争,一七二一年取得波罗的海东岸土地,由元老院献上『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彼得雄才大略,好征战,建立一个由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延伸到黑海的马桑达兰、从波罗的海延伸到太平洋的巨大帝国。一七二五年死于圣彼得堡。 【查看详细解释
  • 巴洛克风格 bā luò kè fēng gé

    luòfēng

    欧洲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流行的反古典主义艺术新风格。打破文艺复兴以来均衡、细致的风格,采取曲线、不对称的构图设计,强调力与动作的表现。其壮丽、奔放的风味,正反应当时欧洲君主炫耀奢华的心态。在建筑上,多采用椭圆形空间及具多彩的装饰和雕刻品,以意大利建筑家贝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其代表。美术、雕塑则重视光线的戏剧效果和人物的动感,代表人物有鲁本斯、林布兰。巴洛克音乐在音乐史上,是指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音乐,重视即兴创作与听众一体的混同效果,具繁富的细节和对比。当时为教会及贵族演奏的小型室内乐团,开后来大型管弦乐的先河,而西洋歌剧也在此时稍具雏形,代表音乐家有韩德尔、巴哈等。 【查看详细解释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