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敕勒 chì lè

    chì

    1.我国北方的种族之一。为匈奴人的苗裔,隋时共有十余部,以薛延陀势力最强。唐时为唐与回纥的联军所灭,并入回纥,置瀚海都督府,分设府州,属关内道。或称为『铁敕』。2.道教画符咒时,上书敕令二字,用来约勒鬼神。 【查看详细解释
  • 批颊 pī jiá

    jiá

    用手掌击打他人脸颊。新唐书˙卷二一三˙藩镇淄青横海传˙李正己传:『时回纥恃功横,诸军莫敢抗。正己欲以气折之,与大酋角逐,众士皆墙立观,约曰:「后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批其颊,回纥矢液流离,众军哄然笑。』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郭后以怒尚美人,批其颊,误伤帝颈。』[似]掌掴 【查看详细解释
  • 偰列箎 xiè liè chí

    xièlièchí

    人名。元回纥人,生卒年不详。字世德,兄弟五人皆中进士。红巾乱起,列箎全家罹难,后人称其地为偰家池(今江西新建县),以旌忠烈。或作『偰列池』。 【查看详细解释
  • 仆固怀恩 pú gù huái ēn

    怀huáiēn

    人名。唐铁勒部人,善战斗。曾随郭子仪讨伐安禄山之乱,败薛忠义于背度山,累官尚书古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后叛变,引回纥、吐番入侵,死于灵武。 【查看详细解释
  • 入寇 rù kòu

    kòu

    外敌入侵、进犯。宋˙司马光˙郭子仪单骑退敌:『回纥、吐蕃数十万众入寇,合兵围泾阳,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今若尽起天下之兵伐蜀,则东吴又将入寇。』[似]犯境 【查看详细解释
  • 可贺敦 kě hè dūn

    dūn

    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对可汗妻子的称呼。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阏氏也。』或作『可敦』。 【查看详细解释
  • 回鹘 huí hú

    huí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见『回纥』条。 【查看详细解释
  • 戡 kān

    kān

    克﹑平定。如:『戡乱』﹑『戡平』。书经˙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 【查看详细解释
  • 曳落河 yì luò hé

    luò

    健儿、壮士。为回纥语。旧唐书˙卷一一一˙房管传:『管临戎谓人曰:「逆党曳落河虽多,岂能当我刘秩等。」』 【查看详细解释
  • 牙将 yá jiàng

    jiàng

    副将。新五代史˙卷二十二˙梁臣传˙康怀英传:『事朱瑾为牙将,梁兵攻瑾,瑾出,略食丰、沛间。』宋˙司马光˙郭子仪单骑退敌:『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瓒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 【查看详细解释
  • 突厥文 tū jué wén

    juéwén

    突厥、回纥等族使用的文字。基本上是一种音节文字,约由三十八到四十个符号组成。每个符号表示一个元音与辅音或双辅音。通常由右向左横写。现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留有一些碑铭与抄本。 【查看详细解释
  • 纥 hé

    1.粗劣下等的丝。说文解字:『纥,丝下也。』2.人名。孔子的父亲。左传˙襄公十年:『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杜预˙注:『纥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3.见『回纥』条。又:ㄍㄜ 【查看详细解释
  • 耶律大石 yē lǜ dà shí

    shí

    人名。(公元1098~1135)字重德,辽太祖八世孙,是西辽的开国祖。通辽、汉文字,善骑射,天庆中第进士,累官辽兴军节度使,于辽灭后,率部西走回疆,立国于回纥及中央亚细亚,在位十一年。谥称德宗。 【查看详细解释
  • 花门 huā mén

    huāmén

    1.位于宁夏省,居延海北三百里,是古代回纥骑兵驻地。2.妓院。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六出:『幸得脱花门去,心欢喜鸳鸯倩,免沉迷。』 【查看详细解释
  • 郭子仪 guō zǐ yí

    guō

    人名。(公元697~781)唐朝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曾平安史之乱,并联回纥,征吐蕃。官至太尉、中书令,时称为『郭令公』。因封汾阳郡王,世称为『郭汾阳』。一生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以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二十年。享年八十五岁,卒谥忠武。 【查看详细解释
  • 薛延陀 xuē yán tuó

    xuēyántuó

    国名。崛起于漠北,先世为薛部与延陀部,同属敕勒部落,后薛灭延陀,遂改名为『薛延陀』。唐太宗时,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树牙于郁督军山(今杭爱山东支),曾与回纥共助唐朝灭东突厥。贞观末,发生内乱,为李绩所灭。 【查看详细解释
  • 突厥 tū jué

    jué

    中国古代北方阿尔泰山一带的边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与铁勒种族组成的帝国,占有漠北之地。曾分裂为东、西两部,先后为唐所统一,而一部分南迁的突厥建立了后突厥,后亦为回纥所灭。其残余的部分转徙西方,进入小亚细亚改信奉回教,成为今日土耳其民族的祖先。 【查看详细解释
  • 回教 huí jiào

    huíjiào

    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宗教。信奉阿拉为唯一真神,经典为可兰经,一百一十四章。信徒一日五次面向麦加祈祷,一生必往朝麦加一次。教徒大都分布于中东、北非、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及我国西北等地。唐时由回纥人传入中国,故称为『回教』。亦称为『清真教』、『伊斯兰教』。 【查看详细解释
  • 回纥 huí hé

    huí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助讨安史之乱及抗御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民国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称为『维吾尔』。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xtnn

    【基本释义】纥(紇)hé下等的丝。纥(紇)gē〔纥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紇)笔画数:6;部首:纟;笔顺编号:5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