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 huò

    huò

    搅拌﹑混合。如:『搅和』﹑『和面』。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诧异道:「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又:ㄏㄜˊ˙ㄏㄨㄛㄏㄜˋㄏㄢˋㄏㄨˊ 【查看详细解释
  • 寒具 hán jù

    hán

    1.一种冬寒时的食品。似今之子,以糯米和面搓成细绳,挽曲如环,以油煎而食用。2.御寒的用具。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刘恕传:『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 【查看详细解释
  • 慢条丝礼 màn tiáo sī lǐ

    màntiáo

    动作缓慢,从容不迫的样子。金瓶梅˙第十一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纔和面儿。』亦作『慢条斯礼』。 【查看详细解释
  • 搋面 chuāi miàn

    chuāimiàn

    和面时用力揉搓。如:『作葱油饼,搋面要带劲,饼煎出来,才会好吃。』 【查看详细解释
  • 油香 yóu xiāng

    yóuxiāng

    一种回教徒的食物。用滚水和面加盐,制成饼状,再用香油炸。 【查看详细解释
  • 杂合面儿 zá gě,hé miàn ér

    ,

    以玉蜀黍合豆类磨制的面粉。或作『杂和面儿』。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匾蓄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 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 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郁李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车下李、爵李、雀梅、常棣。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小儿惊痰实,二便不通。用大黄(酒浸后炒过)、郁李仁(去皮,研为末)各一钱,滑石末一两,一起捣和成丸子,如黍米大。二岁小儿服三丸,其他儿童根据情况加减,开水送下。 肿满气急,睡卧不得。用郁李仁一合,捣成末,和面作饼吃,吃下即可通便,气泄出后即愈。 心腹胀满,二便不通,气急喘息,脚气浮肿。用郁李仁十二分,捣烂,水磨取汁,薏 苡三合,捣如粟大。一同煮粥吃下。 皮肤血汗。用郁李仁(去皮,研细)一钱,鹅梨捣汁调下。…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答萧建 【唐朝】 【诗】 费冠卿

    自地上青峰,悬崖一万重。践危频侧足,登堑半齐胸。飞狖啼攀桂,游人喘倚松。入林寒々,近瀑雨濛濛。径滑石棱上,寺开山掌中。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泉鱼候洗钵,老玃戏撞钟。外户凭云掩,中厨课水舂。搜泥时和面,拾橡半添穜。渡壑缘槎险,持灯入洞穷。夹天开壁峭,透石蹙波雄。润蔼清无土,潭深碧有龙。畬田一片净,谷树万株浓。野客登临惯,山房幽寂同。寒炉树根火,夏牖竹稍风。边鄙筹贤相,黔黎托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扁豆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沿篱豆、蛾眉豆。其种子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稍冷。入药用白扁豆。 气味 白扁豆:甘、微温、无毒 主治 白扁豆: 霍乱吐利。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赤白带下。用白扁豆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堕胎中毒(妊妇服草药堕胎,引起腹痛)。用生白扁豆,去皮,研为末,米汤送服一匙。 中砒霜毒。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绞取汁饮服。 扁豆花: 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炒米煮汤加盐少许送下。 泄痢。用白扁豆花焙(正开放者),择取洁净的,勿以水洗,只以滚水烫过后…

  • 拼音: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hndm

    【基本释义】颅(顱)lú脑盖,亦指头:头颅。颅骨。颅脑。颅腔。笔画数:11;部首:页;笔顺编号:21513132534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芜荑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荑.无姑. 木名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脾胃有虫,食即痛。面黄无色。用芜荑仁二两,和面炒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送下 杀体内寄生虫。用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 久泄,气多粪少。用鞠荑五两,捣为还想,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空心于饭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 婴孩惊风后失声。用芜荑、神曲、麦蘖、黄连各一钱,分别炒过,共研为还想,加猪胆汁调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木通汤送下。 虫牙作痛。作芜荑仁放蛀齿孔中,很有效。…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生姜 【明朝】 【文】 李时珍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 ,未止再服。 寒热痰嗽。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用生姜三两,捣烂,加酒一升煮取三两,沸后服,同时以姜捣烂贴痛处。 胸胁满痛(心胸、胁下,硬痛胀满)。用闰姜一斤,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湿热发黄。肜生姜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更好。 满口烂疮。用生姜自然汁频…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蚯蚓泥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蒜做成丸子,亦有效。 伤寒谵语。用蚯蚓泥,凉水调服。 小便不能。用蚯蚓泥、朴硝等分,水调成膏,敷在脐下,即通。 小儿吐乳。用蚯蚓泥一两,研成末,空腹服,米汤送下。每服半钱。两三次后有效。 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泥,调薄荷汁,敷患处。 妇女吹乳。用韭菜地里挖来的蚯蚓泥,研细,筛过,用醋调,…

  • 国学名著《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 点心菜 【文】 袁枚

    梁昭明以点心为小食,郑傪嫂劝叔且点心,由来旧矣。作《点心单》。鳗面大鳗一条蒸烂,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鸡汤清揉之擀成面皮,小刀划成细条,入鸡汁、火腿汁、蘑菇汁滚。温面将细面下汤沥干,放碗中,用鸡肉、香蕈浓卤,临吃,各自取瓢加上。鳝面熬鳝成卤,加面再滚。此杭州法。裙带面以小刀截面成条,微宽,则号“裙带面”。大概作面,总以汤多为佳,在碗中望不见面为妙。宁使食毕再加,以便引人入胜。此法扬州盛行,恰甚有…

  • 拼音: dān

    部首:丿

    笔画:4画

    五笔:myd

    【基本释义】丹dān红色:丹砂(朱砂)。丹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丹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丹青。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丹。姓。笔画数:4;部首:丿;笔顺编号:3541
  • 拼音: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oyty

    【基本释义】米mǐ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姓。笔画数:6;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人参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

  • 国学名著《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 粹精 【明朝】 【文】 宋应星

    宋子曰:天生五谷以育民,美在其中,有黄裳之意焉。稻以糠为甲,麦以为衣,粟、粱、黍、稷毛羽隐然。播精而择粹,其道宁终秘也。饮食而知味者,食不厌精。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为此者岂非人貌而天者哉? ○攻稻(击禾 轧禾 风车 水碓 石碾 臼 碓 筛 皆具图) 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获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滚压场中,视人手击取者力省…

  • 国学名著《翠微先生北征录》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治安药石 【文】 华岳

    ○器用小节◎弩制跷镫弩:牙里一尺八寸五分,葫芦头四寸,木檐长五尺八寸。一名马黄,一名克敌,一名破的,一名一滴油。张宪伏之于中林,而捉真珠即;时俊用之于射狐关,而败四太子。神臂弩:桩牙里一尺八寸,葫芦头四寸,镫二尺,桩长二尺三寸,角檐长四尺五寸。锹头弩:桩二尺,葫芦头五寸,镫五寸,山口五寸,锹头五寸,桩凡长四尺,木檐长七尺。春夏雨水蒸湿,宜用木弩。秋冬筋角坚固,宜用角弩。臣闻番长于马,汉长于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