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司徒”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家族名人 司徒映:唐朝人。太和元年时(公元827年),唐文宗即位,深知两朝之弊,励精求治…

  • 司徒 sī tú

    1.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2.复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查看详细解释
  • 教官 jiào guān

    jiàoguān

    1.古代掌管教化人民的官员。周礼˙地官˙司徒:『乃立教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2.元、明、清时,府、州、县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掌教诲晓谕之职者,通称为『教官』。3.现今军队、军事学校与一般训练机构之教员,或学校中教授军事训练课程者,均通称为『教官』。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雍正剑侠图》

    《雍正剑侠图》 - 第三十七回 【文】 常杰淼

    司徒朗逃往大西洋田子步窥视玲珑岛上回书说到:八卦山试五绝艺,海川试平行十三丈五,望云亭上拿二小,不想是假人,他眼睛里头都要喷出火来了。北侠走过来道:“兄弟,别生气,这里头另有原因,你千万千万别着急,咱们大家先回央戊己土大厅,有什么话再说吧。”童林看着哥哥秋田,不能再说别的了,连于爷和侯振远都劝:“兄弟啊,消消火,事情有个完,咱们到底听听是怎么回事。”大家伙儿一块走了,两个鱼皮人也拿走了,一直来到…

  • 三公 sān gōng

    sān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马为三公。』亦称为『三司』。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十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或称为『三师』。 【查看详细解释
  • 三卿 sān qīng

    sānqīng

    司徒、司马、司空。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孔颖达˙正义:『崔氏云:「三卿者,依周制而言,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 【查看详细解释
  • 九品中正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jiǔpǐnzhōngzhèng

    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 【查看详细解释
  • 造士 zào shì

    zàoshì

    1.学业有成之士。礼记˙王制:『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古之造士,选事考言。』2.造就人才。如:『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为国造士无数。』。』 【查看详细解释
  • 安和 ān hé

    ān

    1.安定平和。书经˙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孔颖达˙正义:『司徒主国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众民。』唐˙元结˙夏侯岳州表:『公能请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悦,为当时法则。』2.安好、平安。唐˙韩愈˙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反]1.纷扰 【查看详细解释
  • 三官 sān guān

    sān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亦称为『三元』。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雍正剑侠图》

    《雍正剑侠图》 - 第四十回 【文】 常杰淼

    蜜蜂岭传艺赠宝剑桑家林大战司徒朗上回书说到:蜜蜂岭传艺,海川依然相送,老剑客庄道勤问他:“你怎还送?”海川依依不舍,瞅着庄道爷的剑道:“师伯,侄男总觉缺少护身保命的……”欲言又止。老仙长明白了,想了一会儿:“好吧,咱爷俩见面就算有缘。”伸手撩道袍、吸肚子,“扑噜”把宝剑拿出来了:“海川哪,此剑乃是你师祖相赠,今将此剑就相赠于你了。”尚道爷一瞧,干什么?师哥一辈子铁公鸡一毛不拔,今儿个对待我们海川…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本纪·孝灵帝纪 【南北朝】 【文】 范晔

    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曾祖河间孝王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EA52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 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 使护羌校尉段颎讨先零羌。 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于宣陵,庙曰威宗。 庚午,谒高庙。辛未,谒世祖庙。大赦天下。赐民爵及帛各有差。 段颎大破先零…

  • 六卿 liù qīng

    liùqīng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亦称为『六官』。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查看详细解释
  • 五教 wǔ jiào

    jiào

    1.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槌˙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司徒为五教。』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 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证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查看详细解释
  • 三司 sān sī

    sān

    三种官职的合称:(1)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章怀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亦称为『三公』。(2)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3) 后唐迄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皆理财之官。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帝天佑三年:『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4) 明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三司。皆为各行省的文武长官。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志·礼仪下 【南北朝】 【文】 范晔

    大丧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 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群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 登遐,皇后诏三公典丧事。百官皆衣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近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五校绕宫屯兵,黄门令、尚书、御史、谒者昼夜行陈。三公启手足色肤如礼。皇后、皇太子、皇子哭踊如礼。沐浴如礼。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事。饭…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芒卯谓秦王 【汉朝】 【文】 刘向

    芒卯谓秦王曰:“王之士未有为之中者也。臣闻明王不肯中而行。王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屋、洛林之地也。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则臣能使魏献之。”秦王曰:“善。”因任之以为魏之司徒。 谓魏王曰:“王所患者上地也。秦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屋、洛林之地也。王献之秦,则上地无忧患。因请以下兵东击齐,攘地必远矣。”魏王曰:“善。”因献之秦。 地入数月,而秦兵不下。魏王谓芒卯曰:“地已入数月,而秦兵不下,何也?”芒卯曰:“臣有死罪。虽然,臣死,则契折于秦,王无以责秦。王因赦其罪,臣为王责约于秦。” 乃之秦,谓秦王曰…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本纪·孝桓帝纪 【南北朝】 【文】 范晔

    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爵为侯。 本初元年,梁太后征帝到夏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太后遂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中,闰月庚寅,使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 秋七月乙卯,葬孝质皇帝于静陵。 齐王喜薨。 辛巳,谒高庙、光武庙。丙戌,诏曰:“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诏书连下,分明恳恻,而在所玩习,遂至怠慢,选举乖错,害及元元。顷虽颇绳正,犹未惩改。方今淮夷未殓,军师屡出,百姓疲悴,困于…

  • 拼音: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

    【基本释义】盠lí以瓢为饮器。古代一种官职名称,在司徒、司马、司空之上,兼管东西军政:“盠之地位甚高,在三司之上。”古同“蠡”,虫蛀木。笔画数:14;部首:皿;笔顺编号:55135333425221
  • 调和鼎鼐 tiáo hé dǐng nài

    tiáodǐngnài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