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欲 kě yù

    能引动欲念的事物。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文选˙张衡˙东京赋:『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 颐养部·节色欲第四 【文】 李渔

    行乐之地,首数房中。而世人不善处之,往往启妒酿争,翻为祸人之具。即有善御者,又未免溺之过度,因以伤身,精耗血枯,命随之绝。是善处不善处,其为无益于人者一也。至于养生之家,又有近姹远色之二种,各持一见,水火其词。噫,天既生男,何复生女,使人远之不得,近之不得,功罪难予,竟作千古不决之疑案哉!予请为息争止谤,立一公评,则谓阴阳之不可相无,忧天地之不可使半也。天苟去地,非止无地,亦并无天。江河湖海之不…

  • 避溺山隅 bì nì shān yú

    shān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任醉 【唐朝】 【诗】 元稹

    本怕酒醒浑不饮,因君相劝觉情来。殷勤满酌从听醉,乍可欲醒还一杯。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登李羽士东楼 【唐朝】 【诗】 温庭筠

    经客有馀音,他年终故林。高楼本危睇,凉月更伤心。此意竟难折,伊人成古今。流尘其可欲,非复懒鸣琴。

  • 兼权熟计 jiān quán shú jì

    jiānquánshú

    全盘衡量,谋虑周详。语本荀子˙不苟:『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可见其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道德经》

    《道德经》 - 第三章 【先秦】 【文】 李耳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无為,则无不治。…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先秦】 【文】 孟子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 不乱 bù luàn

    luàn

    不违离﹑不紊乱。文选˙张衡˙东京赋:『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似]稳定 【查看详细解释
  • 和璧隋珠 hé bì suí zhū

    suízhū

    和璧指和氏璧。见『和氏璧』条。隋珠指隋侯救大蛇所获赠的明珠。见『隋侯之珠』条。和璧隋珠比喻极为名贵的宝物。『隋』文献异文作『随』。唐˙张廷珪˙因旱上直言疏:『去奇技淫巧,捐和璧随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查看详细解释
  • 贞人 zhēn rén

    zhēnrén

    1.固守正道,志节坚定的人。抱朴子˙外篇˙行品:『不改操于得失,不倾志于可欲者,贞人也。』唐˙李朝威˙柳毅传:『荷贞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亦称为『贞士』。2.殷商时以龟甲兽骨占卜吉凶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大而化之 dà ér huà zhī

    érhuàzhī

    本指一个人已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语出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后形容人做事不谨慎、不细心、不拘小节。如:『他个性大而化之,所以老板都不放心他处理公务。』 【查看详细解释
  • 下贫 xià pín

    xiàpín

    1.赤贫、极贫。南齐书˙卷三˙武帝纪:『凡下贫之家,可蠲三调二年。』南史˙卷七十˙循吏传˙何远传:『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2.极为贫穷的人。槌˙度地:『令甲士作堤大水之旁,……令下贫守之。』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 【查看详细解释
  • 信人 xìn rén

    xìnrén

    1.诚实不欺、重信用的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狱卒惊醒,看了一看道:「有这等信人!」那人道:「小人怎敢不来,有累哥哥。」』2.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卷十四˙鲍永传:『乃收系大伯,封所持节于晋阳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长安。』 【查看详细解释
  • 锢 gù

    1.熔铸铜铁来填塞孔隙。说文解字:『锢,铸塞也。』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刘交传:『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无可欲,虽无石,又何戚焉?』2.禁止。后汉书˙卷二十八上˙桓谭传:『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3.囚禁、监禁。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传:『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狱,锢之,锒铛铁 锁。』4.关、闭。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宅何久锢?』1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谏太宗十思疏 【唐朝】 【文】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思国 一作:望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

  • 国学名著《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 论俭约 【唐朝】 【文】 吴兢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

  • 国学名著《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 - 卷二·燕居 【文】 曹廷栋

    养静为摄生首务。五官之司,俱属阳火;精髓血脉,则阴精也。阴足乃克济阳。《内经》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降者降伏之降,阴不足而受阳制,立见枯竭矣。养静所以养阴,正为动时挥运之用。《显道经》曰:“骨涌面白、血涌面赤、髓涌面黄、肌涌面黑、精涌面光、气涌面泽。光泽必根乎精气,所谓啐然见于面也。按“精气”二字俱从米,是精气又必资乎米。调停粥饭,饥饱适时,生精益气之功孰大焉!《记·王制》云:…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汉朝】 【文】 刘向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如华不足知之矣。”王曰:“不于大夫,无所闻之。”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故彼廉…

  • 国学名著《韩非子》

    《韩非子》 - 解老 【先秦】 【文】 韩非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虚者之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