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半夏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脉二十一条方十八首)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汉朝】 【文】 张仲景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 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七 【文】 张仲景

    (论三首脉证四条方十六首)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目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衄血 【文】 黄元御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衄血者,阳络之伤,则营血逆流,而卫气不能敛也。肺主卫气,其性收敛,血升而不溢者,赖卫气敛之。而卫气之敛,由于肺降,降则收令行也。而肺气之降,机在胃土,胃土上壅,肺无降路,收令失政,君相升…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 【文】 张仲景

    (证三条方八首)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获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右…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中·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十六 【文】 张仲景

    (脉证十二条方五首)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寸口脉弦而大,弦则…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吐血 【文】 黄元御

    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胃气善降,则口不吐。肺气莫收,经络之血,乃从鼻衄;胃气莫降,脏腑之血,因自口吐。而肺气之敛,亦因胃气之降,吐衄之证,总以降胃为主。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寒水之旺。水寒土湿,中气堙郁,血不流行,故凝瘀而紫黑。蓄积莫容,势必外脱。土郁而无下行之路,是以上自口出。凡呕吐瘀血,紫黑成块,皆土败阳虚,中下湿寒之证。瘀血去后,寒湿愈增,往往食减而不消,饮少而…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五·杂病解上·痰饮根原 【文】 黄元御

    痰饮者,肺肾之病也,而根原于土湿。肺肾为痰饮之标,脾胃乃痰饮之本。盖肺主藏气,肺气清降则化水;肾主藏水,肾水温升则化气。阳衰土湿,则肺气壅滞,不能化水,肾水凝瘀,不能化气。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积于下而为饮。大凡阳虚土败,金水堙菀,无不有宿痰留饮之疾。清道堵塞,肺气不布,由是壅嗽发喘,息短胸盛,眠食非旧,喜怒乖常。盖痰饮伏留,腐败壅阻,碍气血环周之路,格精神交济之关,诸病皆起…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阴虚 【文】 黄元御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寄刘蕡问疾 【唐朝】 【诗】 王建

    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赊来半夏重熏尽,投著山中旧主人。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答鄱阳客药名诗 【唐朝】 【诗】 张籍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 半夏 bàn xià

    bànxià

    植物名。天南星科半夏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白色球状地下茎。叶子有长柄,开黄绿色花。其块茎皮黄肉白,根可入药,生食有毒,内服须制用。可做止咳剂﹑袪痰剂和止吐剂。或称为『和姑』。 【查看详细解释
  • 蟹行 xiè xíng

    xièxíng

    1.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路。宋˙孔平仲˙常父寄半夏诗:『小女作蟹行,乳媪代与攘。』2.比喻不依正道而行。汉˙张超˙诮青衣赋:『蟹行索妃,旁行求偶。』 【查看详细解释
  • 经水 jīng shuǐ

    jīngshuǐ

    1.出山而流入海的水。指主流。槌˙度地:『水之出于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经水。』2.妇女的月经。汉˙张机˙金匮要略方论˙卷下˙妇人杂病˙半夏厚朴汤方:『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上·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九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证一首方十首)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耳病根原 【文】 黄元御

    耳病者,浊阴之上填也。阳性虚而阴性实,浊阴下降,耳窍乃虚,虚则清彻而灵通,以其冲而不盈也。目者,木火之终气,耳者,金水之始基。木火外明,故神清而善发,金水内虚,故气空而善内。凡大块之噫气,生物之息吹,有窍则声入,声入则籁发,非关声音之钜细也。窾窍空洞,翕聚而鼓荡之,故声入而响达,譬之空谷传声,万壑皆振。声不传于崇山,而独振于空谷者,以其虚也。声之入也以其虚,而响之闻也以其灵。声入于听宫,而响达于…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麻黄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 (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主治 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

  • 蒟蒻 jǔ ruò

    ruò

    植物名。天南星科蒟蒻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于我国。地下有球茎,地上茎长六十至七十公分。叶为掌状复叶,小叶更羽状分裂。夏日,从老茎上生花,呈紫褐色;肉穗花序,有大佛焰苞,形似虎掌及半夏,花轴上部巨大如棒状。球茎可供食用、制淀粉及糊料,亦可制成利尿剂及缓和药。或称为『蒻头』。 【查看详细解释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是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