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蜀先主庙 【唐朝】 【诗】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 五铢钱 wǔ zhū qián

    zhūqián

    一种古代钱币。始铸于汉武帝,重五铢,上有篆体『五铢』两字,自汉迄隋,皆有冶铸,大小不一。汉书˙卷六˙武帝纪:『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查看详细解释
  • 足 zú

    1.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说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如:『举足』﹑『失足跌跤』。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2.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3.器物下面支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4.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5.二一四部首之一。1.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羊。』2.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3.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 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1.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2.富裕。如:『富足』。1.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2.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3.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又:ㄐㄩ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酬思黯见示小饮四韵 【唐朝】 【诗】 刘禹锡

    抛却人间第一官,俗情惊怪我方安。兵符相印无心恋,洛水嵩云恣意看。三足鼎中知味久,百寻竿上掷身难。追呼故旧连宵饮,直到天明兴未阑。

  • 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sāndǐng

    三方如鼎足对峙而立。如:『欧洲各国在公元一九九二年成立共同体后,将与美﹑日两国呈三足鼎立之势,主导世界时局。』[似]鼎足之势﹑三分鼎足 【查看详细解释
  • 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dǐngzhīshì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似]三分鼎足、三足鼎立 【查看详细解释
  • 鎗 qiāng

    qiāng

    形容敲击金﹑钟的声音。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传:『锽锽鎗鎗,奏于农郊。』一种三足鼎,古代多用作温酒器。南齐书˙卷三十八˙萧赤斧传:『陛下前欲坏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也。』南史˙卷七十三˙孝义传上˙潘综传:『少为邵吏,母好食鎗底饭。』又:ㄑ|ㄤ16. 【查看详细解释
  • 三分鼎足 sān fēn dǐng zú

    sānfēndǐng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共存的局面。见『鼎足而立』条。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似]鼎足之势、三足鼎立 【查看详细解释
  • 鼎分三足 dǐng fēn sān zú

    dǐngfēnsān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查看详细解释
  • 缺一不可 quē yī bù kě

    quē

    少一样也不行。 【查看详细解释
  • 三足乌 sān zú wū

    sān

    神话传说中的神鸟:(1)太阳中的神鸟。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鸟。』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后以指日。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莲花交响共命鸟,金牓双回三足乌。』(2) 为西王母取食的青鸟。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张守节˙正义:『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jiǎ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

    【基本释义】斝jiǎ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笔画数:12;部首:斗;笔顺编号:251251454412
  • 拼音: xíng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

    【基本释义】铏(鉶)xíng古代盛羹的小鼎,两耳三足,有盖。指肉菜羹。古通“硎”,磨刀石。笔画数:11;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113222
  • 鬲 lì

    1.一种古代的炊具。圆口,似鼎有三足,足部中空,便于加热炊煮。说文解字:『鬲,鼎属也,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汉书˙卷二十五˙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其空足曰鬲。』2.一种古代丧葬时所用的瓦瓶。礼记˙丧大记:『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3.二一四部首之一。又:ㄍㄜˊ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盉hé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笔画数:10;部首:皿;笔顺编号:3123425221
  • 鼎 dǐng

    dǐng

    1.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圆腹、三足两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于商、周时代。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玉篇˙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2.古代传国的宝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以为传受帝位的重器。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 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3.比喻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台鼎』、『鼎辅』。4.古代烹杀罪人的刑具。战国˙燕˙燕丹˙与傅曲武书:『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避者,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 求之不可得。』5.福建方言。指锅子。如称厨房为『鼎间』,称锅盖为『鼎盖』。6.二一四部首之一。1.鼎有三足,引申为三方并立。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晋书˙卷八十七˙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钧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嵚岑婵娟宛有尘外数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唐朝】 【诗】 杜甫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赤壁怀古 【唐朝】 【诗】 崔涂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唯许英雄共使君。江上战馀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大青 【明朝】 【文】 李时珍

    气味 (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 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汤”。…

  • 国学名著《鬼谷子》

    《鬼谷子》 - 散势法鸷鸟 【先秦】 【文】 王诩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