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壁 gē bì

    蒙古大沙漠。蒙古语称沙漠为『戈壁』,古称『大漠』、『翰海』、『瀚海』。为亚洲第二大沙漠,土质大半为沙砾,地表坚硬,气候干燥,雨量少,风力大,早晚温差大,不适定居。戈壁以北称『外蒙古』或『漠北』,戈壁以南称为『内蒙古』或『漠南』。[似]沙漠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 宋纪·宋纪一百七十九 【文】 毕沅

    起著雍执徐十月,尽玄黓涒滩七月,凡四年有奇。○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冬,十月,戊寅朔,日有食之。皇子宪生。参知政事常挺罢,寻卒。蒙古以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离鸣上言曰:“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己卯,诏:“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民御史台同奏。”蒙古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以参知政事阿哩行中书省事。庚辰,以御史中丞阿哩为参知政…

  • 库伦 kù lún

    lún

    城市名。蒙古的首邑。位于土拉河北岸。水草丰美,交通便利,是蒙古地方第一大城,也是蒙古的政治、宗教、军事中心。现为伪蒙古共和国的首都,改称为『鸟兰巴托』。 【查看详细解释
  • 蒙古语 méng gǔ yǔ

    méng

    蒙古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辽宁、黑龙江、吉林、青海、甘肃等省。有二十七个辅音,八个基本元音和八个长元音,词汇中少量的突厥、汉、藏等语言的借词,使用蒙古文。 【查看详细解释
  • 西夏 xī xià

    西xià

    国名。(公元1032~1227)宋代兴起于今内蒙古一部分及甘肃西北部的国家。其先世为夏州节度使,本姓拓拔,唐赐姓李,宋赐姓赵,至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为『西夏』。后为蒙古所灭。 【查看详细解释
  • 马头琴 mǎ tóu qín

    tóuqín

    乐器名。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其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故称为『马头琴』。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称为『绰尔』。除独奏外,并可为民歌﹑说书的伴奏,或与四胡等乐器合奏。 【查看详细解释
  • 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ěr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省、新疆省。人口约十二万。以农、牧、林、渔业为生。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使用汉文。信仰萨满教。族中早期仍保留五个毕日基(部族联盟),其下共有二十个哈拉(部族)。家庭行一夫一妻制,严禁同姓和近亲通婚。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 宋纪·宋纪一百七十八 【文】 毕沅

    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执徐九月,凡三年有奇。讳禥,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初,荣文恭王夫人全氏梦神言:“帝命汝孙,然非汝家所有。”嗣荣王夫人钱氏梦日当照东室。是夕,齐国夫人黄氏亦梦神人采衣拥一龙纳怀中,已而有娠。及生,室有赤光。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及在位岁久,无子,乃属意托神器焉。淳祐六年十月,赐名孟启,以皇侄入内小学。十年正月,封益…

  • 兴安省 xīng ān shěng

    xīngānshěng

    省名。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九省之一。北以额尔古纳河与西伯利亚为界,东界黑龙江、嫩江,南界辽北﹑察哈尔,西界蒙古。大兴安岭纵贯省境中央,西部为呼伦贝尔高原。面积约二十六万平方公里,为东北九省面积最大的省分。省会海拉尔市。简称为『兴』。今大陆地区并于内蒙古自治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 宋纪·宋纪一百七十六 【文】 毕沅

    起上章涒滩正月,尽玄黓掩茂六月,凡二年有奇。○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元年(蒙古中统元年)春,正月,丙子,诏奖贾似道功。乙未,城潼川仙侣山。蒙古皇弟呼必赉之北还也,道遣张文谦与商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皇弟大悟,骂曰:“无一人为我言此,非商孟卿,凡败大事!”速遣使至军中立约。至是额埒布格之使至军中,执而斩之。孟卿,挺之字也。蒙古张杰、阎旺,作…

  • 国学名著《西夏书事》

    《西夏书事》 - 卷四十二 【文】 吴广成

    嘉定十七年、夏乾定元年春正月,裕陵、泰陵灾。草木皆流血,德旺遣官禳之二十日止。二月,结漠北诸部兵以拒蒙古。德旺闻蒙古王征西域未还,遣使结漠北诸部为外援,阴图拒守计,诸部出兵应。夏五月,蒙古兵围沙州,不克。蒙古主自西域还,闻夏国有异图,自将兵由河外攻沙州。逾月不下,遣部下兵夜穴城以入。守将籍辣思义纳火穴中,蒙兵多死,思义城守如故。秋九月,蒙古破银州。蒙古久攻沙州,恐银、夏出兵赴援,遣大将孛鲁、黑马…

  • 爬山调 pá shān diào

    shāndiào

    一种山歌。大约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为前山调、后山调。前山调因受蒙古长调影响,旋律显得辽阔悠长,后山调则较高亢奔放。前者一般流行于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一带;后者则流行于中部乌兰察布盟山区武川县一带。爬山调歌词多是即兴编作,常以笛子、扬琴、三弦、二胡等乐器伴奏,句子多呈上下句结构,用征、商、宫、羽调式配合。 【查看详细解释
  • 蒙古文 méng gǔ wén

    méngwén

    蒙古族通用的拼音文字。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所创制,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现行蒙古文有三十一个字母,包括七个元音字母(实际上只有用五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和二十四个辅音字母。大多数字母在词首﹑词中﹑词末的写法有所不同。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查看详细解释
  • 蒙古族 méng gǔ zú

    méng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黑龙江、吉林、青海、甘肃等省,少数散居在河北、河南、宁夏等省。人口约四百零八万。操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原有蒙文。大都兼通汉语,使用汉文。过去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现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居民则半牧半农或从事农业。传统住屋为蒙古包。简称为『蒙族』。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暴”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殷王朝时期诸侯暴公,属于以国名为氏。 从历史文献上考证,以暴为姓,大约是在三千五百年前的殷朝时期。 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当时有殷商王朝有许多各据一方的诸侯,其中有一位叫暴公的,据于今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其国即为暴国(今河南修武)。其后裔子孙有暴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暴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bào(ㄅㄠ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王族大夫封地,以国名为氏。 西周时期,有王族姬幸被封于暴邑(今河南郑州),建立了暴国,因为他的爵位是公爵,…

  • 国学名著《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 宋纪·宋纪一百七十七 【文】 毕沅

    起玄黓掩茂七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秋,七月,丙辰,诏:“州县官廪禄不时给者,御史台觉察;或以它物折支,计赃论罪。”蒙古命宋子贞参议军事。子贞至济南,观形势,说史天泽曰:“李亶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筑环城围济南,亶自是不得出城。西南有大涧亘历山,史枢一军独当…

  • 保安族 bǎo ān zú

    bǎoān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或以为源出于蒙古族。人口约一万二千。信仰伊斯兰教(回教)。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带,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和蒙古语有密切关系。通用汉语文。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中则以制作保安刀闻名。 【查看详细解释
  • 偏关县 piān guān xiàn

    piānguān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境西北部,河曲县东北,黄河东侧,邻接内蒙古,元代置偏头关于此。农产以胡麻﹑小麦﹑马铃薯为主,矿产有煤﹑硫黄﹑铁。 【查看详细解释
  • 克什克腾 kè shí kè téng

    shíténg

    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中的一旗。牧地在今热河省西北境内。或作『克西克腾』。 【查看详细解释
  • 受降城 shòu xiáng chéng

    shòuxiángchéng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