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逸人歌赠李山人 【唐朝】 【诗】 张楚金

    上有尧兮下有由,眠松阳兮漱颍流。其貌古,其心幽,浩歌一曲兮林壑秋。道险可惊兮人莫用,乐天知命兮守岩洞。时击磬兮嗟鸣凤,吾欲知往古之不可追,自悠悠于凡梦。

  • 国学名著《反经》

    《反经》 - 攻心 【唐朝】 【文】 赵蕤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 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何谓攻其心?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燕、赵之权。今说燕、赵之君,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音尧)关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之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贪而…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 非我族类 fēi wǒ zú lèi

    fēilèi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大学》

    《大学》 - 第八章 【先秦】 【文】 曾参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尽心章句上·第一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心净 xīn jìng

    xīnjìng

    1.心中平静,没有忧虑烦扰。红楼梦˙第六十回:『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2.心清净没有染污。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查看详细解释
  • 慰安 wèi ān

    wèiān

    慰劳安抚。诗经˙大雅˙烝民『以慰其心』句下郑玄˙笺:『故述其美,以慰安其心。』 【查看详细解释
  • 担当不过 dān dāng bù guò

    dāndāngguò

    担负不过来,即无法承担。朱子全书˙卷二十˙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动心否?非谓以卿相富贵动其心,谓霸王事大,恐孟子担当不过,有所疑惧而动其心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洒濯 sǎ zhuó

    zhuó

    洗净、清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为人上者,当辨察兹理,洒濯其心,奉三无私,以壹有众。』 【查看详细解释
  • 非我族韹其心必异 fēi wǒ zú lèi qí xīn bì yì

    fēilèixīn

    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与我们同一条心。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韹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晋书˙卷五十六˙江统传:『非我族韹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宋朝】 【词】 周密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 幽 yōu

    yōu

    1.隐微的。史记˙卷二十四˙乐书:『奋疾而不呸极幽而不隐。』2.深远的。如:『幽远』。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韩偓˙春闷诗:『相思不相信,幽恨更谁知。』3.僻静的。如:『幽静』。晋˙张华˙情诗五首之三:『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4.清新、雅致的。如:『幽雅』、『清幽』。老残游记˙第八回:『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着月色,异常幽秀。』5.昏暗不明的。如:『幽暗』。商君书˙禁使:『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西游记.第六十七回:『黑云漠漠遮星汉,灯火无光遍地幽。』6.退隐的。如:『幽居』。晋˙陶渊明˙命子诗:『凤隐于林,幽人在丘。』囚禁。如:『幽禁』。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1.鬼神。北史˙卷二十五˙尉元传:『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2.见『幽冥』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善现启请 【汉朝】 【文】 佚名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重过何氏五首 【唐朝】 【诗】 杜甫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云薄翠微寺,天清黄子陂。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种朮 【唐朝】 【诗】 柳宗元

    守闲事服饵,采朮东山阿。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戒徒劚灵根,封植閟天和。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南东自成亩,缭绕纷相罗。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气多。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单豹且理内,高门复如何。

  • 拼音: yōu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xxmk

    【基本释义】幽yōu隐藏,不公开的:幽会。幽居(a.隐居;b.幽静的住处)。幽愤。幽咽。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幽谷。幽静。幽暗。沉静而安闲:幽闲。幽趣(幽雅的趣味)。幽婉。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幽禁。幽闭。幽囚。迷信的人指阴间:幽灵。幽魂。古地名,大致相当于今中国河北省、辽宁省南部一带:幽州。幽燕(y乶 )。笔画数:9;部首:幺;笔顺编号:255455452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五国约以伐齐 【汉朝】 【文】 刘向

    五国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马陵之难,亲王之所见也。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众也,以图于齐。” 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送杨寘序 【宋朝】 【文】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

  • 国学名著《大学》

    《大学》 - 第一章 【先秦】 【文】 曾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