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摽有梅 【先秦】 【诗】 佚名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摽梅之年 biào mén zhī nián

    biàoménzhīnián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查看详细解释
  • 摽 piǎo

    piǎo

    落下。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聊斋志异˙卷十˙胭脂:『怨摽梅而思吉士,遂离倩女之魂。』又:ㄅ|ㄠ 16.ㄅ|ㄠˋ 【查看详细解释
  • 摽有梅 piǎo yǒu méi

    piǎoyǒuméi

    1.梅子成熟自然落下。比喻女子已达适婚年龄。见『摽梅』条。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2.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或亦指为疑讽女子迟婚者。首章二句为:『摽有梅,其实七兮。』摽,落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biāo biào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

    【基本释义】摽biào紧紧地捆绑物体使其相连:椅子腿活动了,用铁丝摽住。比着:摽着劲干。用胳膊紧紧地钩住:他俩摽着胳膊走。亲近,依附(多含贬义):他们摽在一块儿。落:摽梅。打,击:“长木之毙,无不摽也”。捶胸的样子:“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摽biāo ㄅㄧㄠˉ挥之使动:“曹子摽剑而去之”。高扬:“摽然若秋云之远”。古同“标”,标榜。笔画数:14;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2522111234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无衣 【先秦】 【诗】 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 东征 dōng zhēng

    dōngzhēng

    1.向东征伐。文选˙扬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2.东行。文选˙班昭˙东征赋:『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查看详细解释
  • 鸤鸠 shī jiū

    shījiū

    1.布谷鸟。尔雅˙释鸟:『鸤鸠,鴶鵴。』郭璞˙注:『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谷。』或作『尸鸠』。2.诗经曹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首章二句为:『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鳲鸠 【先秦】 【诗】 佚名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 尸鸠之平 shī jiū zhī píng

    shījiūzhīpíng

    尸鸠,布谷鸟。相传布谷鸟在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语本诗经˙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亨˙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比喻人君以公平的态度对待臣民。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唯陛下垂尸鸠之平,绝邪谄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三泉。』亦作『尸鸠之仁』。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shī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

    【基本释义】鸤(鳲)shī〔鸤鸠〕古书上指布谷鸟。(鳲)笔画数:8;部首:鸟;笔顺编号:51335451
  • 无衣 wú yī

    诗经篇名:(1)唐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无衣,刺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首章二句为:『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2) 秦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或疑为咏秦襄公护卫周平王东迁之诗。首章二句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王欲见顿弱 【汉朝】 【文】 刘向

    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也。”秦王许之。于是顿子曰:“天下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顿子曰:“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铫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实。”秦王悖然而怒。 顿弱曰:“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

  • 名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míngshí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清史稿˙卷四○五˙吕贤其传:『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即报可。』歧路灯˙第九十回:『就是那礼部门口有名的,也要名副其实。』亦作『名符其实』。[似]名不虚传﹑名下无虚[反]名不副实﹑名过其实﹑名实难副﹑名存实亡﹑徒负虚名﹑徒有虚名﹑虚有其表﹑有名无实 【查看详细解释
  • 卤莽灭裂 lǔ mǎng miè liè

    mǎngmièliè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查看详细解释
  • 倒反 dào fǎn

    dàofǎn

    1.反倒﹑反而。2.一种修辞方法。即文辞表面的意义和作者内心的真意相反。如表面赞赏,其实责骂;表面贬抑,其实赞赏。 【查看详细解释
  • 其实 qí shí

    shí

    真正、实在,指真实的情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孩儿其实不认得爹娘,一时冲撞,望爹娘恕罪。』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是嫌他是不是的写给人看去。』[似]实在 【查看详细解释
  • 名过其实 míng guò qí shí

    míngguòshí

    名声超过实际。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名,祸福不虚至矣。』晋书˙卷三十八˙文六王传˙齐王攸传:『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自薨陨,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似]过甚其词 【查看详细解释
  • 盛名难副 shèng míng nán fù

    shèngmíngnán

    语本后汉书˙卷六十一˙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指声名未能和事实相符,即名过其实。洪仁玕˙钦定英杰归真:『至明太侯立武学,用武举,其秀才等名与文士同,尤觉盛名难副焉。』 【查看详细解释
  • 声东击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shēngdōng西

    语本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声言击东,其实击西。』比喻虚张声势,使人产生错觉,实则集主力击于不备之处。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把守。』[似]出奇制胜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