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六气解 【文】 黄元御

    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没,此义遂晦,寒热错讹,燥湿乖谬,零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生灵夭札,念之疚心,作六气解。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六气从化 【文】 黄元御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

  • 六气 liù qì

    liù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好、恶、喜、怒、哀、乐六情。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3.中医上指:(1) 人体生命活动的六种基本物质。即精、气、津、液、血、脉。(2) 在 天空中依不同季节、不同方位的六种气候因素而生的变化。指风、寒、暑、湿、燥、火。或称为『六元』。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决气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 歧伯曰:上焦开,发宣五榖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 歧伯曰:榖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 歧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 歧伯曰:壅遏营气,今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六气偏见 【文】 黄元御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一气不至独见。病则或风、或火、或湿、或燥、或热、或寒,六气不相交济,是以一气独见。如厥阴病则风盛,少阴病则热盛,少阳病则暑盛,太阴病则湿盛,阳明病则燥盛,太阳病则寒盛也。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少阴热盛、少阳暑盛者,金水之虚也。太阴湿盛者,水木之虚也。阳明燥盛者,木火…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太阳寒水 【文】 黄元御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火水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而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水名也。水性本寒,少阳三焦之火,随太阳而下行,水得此火,应当不寒。不知水之不寒者,癸水而非壬水也。盖水以蛰藏为性,火秘…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唐朝】 【诗】 刘禹锡

    出震清多难,乘时播大钧。操弦调六气,挥翰动三辰。运偶升天日,哀深率土人。瑶池无辙迹,谁见属车尘。驻綍辞清庙,凝笳背直城。唯应留内传,知是向蓬瀛。

  • 六淫 liù yín

    liùyín

    中医上指风、寒、暑、燥、温、火六种致病的邪气。当此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即产生病邪,是属于外感病的病因,不但影响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并会助长病原体的繁媒 【查看详细解释
  • 中星 zhōng xīng

    zhōngxīng

    二十八星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轨道运转,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宿,称为『中星』。唐˙韩休˙奉和圣制喜雨赋:『乘正阳而驭六气之辨,考中星而授四时之命。』 【查看详细解释
  • 天朗气清 tiān lǎng qì qīng

    tiānlǎngqīng

    风和日丽,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元始天王纪:『天朗气清,二晖缠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亦作『天清气朗』。[反]暴风疾雨 【查看详细解释
  • 孳萌 zī méng

    méng

    生长。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朝霞 zhāo xiá

    zhāoxiá

    日出时,太阳映照的云彩。楚辞˙屈原˙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晋˙张协˙杂诗十首之四:『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旸谷。』[似]早霞[反]暮霭、晚霞 【查看详细解释
  • 沆瀣 hàng xiè

    hàngxiè

    1.楚辞˙屈原˙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2.比喻气味相投。见『沆瀣一气』条。清˙王鹏运˙沁园春˙词汝来前词:『念百年歌哭,谁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 【查看详细解释
  • 孳 zī

    滋生﹑繁殖。通『滋』。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文选˙鲍照˙芜城赋:『孳货盐田,铲利铜山。』勤劳不息。通『孜』。书经˙泰誓:『孳孳无怠,天将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 汉书˙卷八十五˙谷永传:『夙夜孳孳,娄省无怠。』又:ㄗ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陵霜之华一章 【唐朝】 【诗】 顾况

    (陵霜之华,伤不实也。)陵霜之华,我心忧嗟。阴之胜矣,而阳不加。坱轧陶钧,乃帝乃神,乃舒乃屯。烈烈严秋,熙熙阳春,职生有伦。今华发非其辰,辰属东方之仁,遐想三五。黄帝登云,尧年百馀。二仪分位,六气不渝。二景如璧,五星如珠。陵霜之华兮,何不妄敷。

  • 医门法律 yī mén fǎ lǜ

    mén

    书名。清喻昌撰,十二卷,附寓意草四卷。取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症,分门别类加以编排。每门先冠以论,其次为法,再次为律。法为治病之术,律为纠正治疗之失,寓意草为治疗有效的记录。本书的目的,在于使人诊疗时不敢掉以轻心及任意用药。 【查看详细解释
  • 辩 biàn

    biàn

    1.争论是非曲直。如:『辩护』、『辩驳』、『狡辩』、『强辩』。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怡。』2.判别、分别。通『辨』。易经˙履卦˙象曰:『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暑。 』3.变化。通『变』。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成玄英˙疏:『辩者,变也。』善于辩说的。如:『辩士』、『辩才无碍』。1.巧言。战国策˙秦策一:『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传:『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2.文体名。如唐代韩愈的讳辩。亦作『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从兄使新罗 【唐朝】 【诗】 顾况

    六气铜浑转,三光玉律调。河宫清奉赆,海岳晏来朝。地绝提封入,天平赐贡饶。扬威轻破虏,柔服耻征辽。曙色黄金阙,寒声白鹭潮。楼船非习战,骢马是嘉招。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管宁虽不偶,徐巿倘相邀。独岛缘空翠,孤霞上泬寥。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水豹横吹浪,花鹰迥拂霄。晨装凌莽渺,夜泊记招摇。几路通员峤,何山是沃焦。飓风晴汩起,阴火暝潜烧。鬓发成新髻,人参长旧苗。扶桑衔日近,析木带津遥。梦向愁中积,魂当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三·六气为病歌 【文】 杨继洲

    诸暴强直支痛,里急筋缩腰戾,本足肝胆二经,厥阴风木之气。诸病喘呕及吐酸,暴注下迫转筋难,小便浑浊血溢泄,瘤气结核疡疹斑。痈疽吐下霍乱症,瞀郁肿胀鼻塞干,鼽衄淋泌身发热,恶寒战栗惊惑间。笑悲谵妄衄蔑污,腹胀鼓之有声和,少阴君火手二经,真心小肠气之过。痓与强直积饮殢,霍乱中满诸膈痞,体重吐下跗肿痿,肉如泥之按不起。太阴湿土二足经,脾与从中胃之气。诸热瞀瘛筋惕惕,悸动搐搦瘛瘲极,暴喑冒昧躁扰狂,骂詈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本气衰旺 【文】 黄元御

    经有十二,司化者六经,从化者六经。从化者不司气化,总以司化者为主,故十二经统于六气。病则或见司化者之本气,或见从化者之本气,或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或从化者而见司化之气,全视乎本气之衰旺焉。手少阴以君火司化,足少阴之水从令而化热者,常也。而足少阴之病寒,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水性原寒。手少阴之病寒,是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以君火原从水化也。足太阳以寒水司化,手太阳之火从令而化寒者,常也。而手太阳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