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满江红 【宋朝】 【词】 汪莘

    (客有索赋梅词者,余应之曰:自林和靖诗出,光前绝后矣。姑以此意赋之可也)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到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尽后来、作者斗尖新,仍重叠。离不得,春和腊。少不得,烟和雪。更茅檐低亚,竹篱轻折。何事西邻春得入,还如东阁人伤别。总输他、树下作僧来,离言说。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先秦】 【文】 孟子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 国学名著《逸周书》

    《逸周书》 - 太子晋解 【先秦】 【文】 佚名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平公将归之,师旷不可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复之。” 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甚喜。热又惧吾年臣少,见子而慎,尽忘吾其度。” 师旷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自晋始如周,行不知劳。” 王子应之曰:“声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积施关…

  • 抿泣 mǐn qì

    mǐn

    擦拭眼泪。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亦作『拭泪』﹑『抆泪』。 【查看详细解释
  •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xiāngmáodùn

    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十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反]言行一致 【查看详细解释
  • 寒木春华 hán mù chūn huá

    hánchūnhuá

    寒木,指松柏等耐寒的树木。春华,即春花。寒木春华指寒木不凋、春花吐艳。比喻各有所长。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齐世有辛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辞藻,譬若朝菌,须臾之翫,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席笑曰:「可哉!」』 【查看详细解释
  • 定断 dìng duàn

    dìngduàn

    定案、决断。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二十˙祖寺丞:『此事固非祖公意,然因其疑,,遂送他所,竟以死罪定断。』金史˙卷十五˙宣宗本纪中:『乙未,敕尚书省,自今六部禀议常事,但可再送,不得趣召辨正。余应入法寺定断而再送,犹未当者具以闻,下吏治之。』 【查看详细解释
  • 雪 xuě

    xuě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1.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3.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 旭。』又:ㄒㄩㄝˋ 【查看详细解释
  • 诬 wū

    1.陷害﹑毁谤。如:『诬赖』﹑『诬陷』。南朝梁˙江淹˙自序传:『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明史˙卷一八七˙马中锡传:『诬为盗,遣宁杲﹑柳尚义绘形捕之,破其家。』2.欺骗﹑蒙骗。孟子˙滕文公下:『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史论选:『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虚妄不实的。墨子˙非儒下:『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重之。应之曰:「此诬言也。」』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读音)ㄨˊ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先秦】 【文】 孟子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

  • 国学名著《墨子》

    《墨子》 - 39章 非儒(下) 【先秦】 【文】 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同也。若以尊卑为岁月数,则是尊其妻、子与父母同,而亲伯父、宗兄而卑子也。逆孰大焉?其亲死,列尸弗敛,登堂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赣愚甚矣;如其亡也必求焉,伪亦大矣! 取妻身迎,祗褍为仆,秉辔授绥,如仰严亲;昏礼威仪,如承祭祀。颠覆上下,悖逆父母,下则妻、子,妻、子上侵事亲。若此,可谓孝乎…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汉朝】 【文】 刘向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合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倾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者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总序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一饧也,夷以娱老,跖以脂户,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龟乎也,或以战胜封,或不免于洴澼,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杂智具而天下无余智矣。难之者曰:“大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吾应之曰:“政唯无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则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鸡鸣狗盗,卒免孟尝,…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汉朝】 【文】 刘向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正议闵王,斮之檀街,百姓不附。齐孙室子陈举直言,杀之东闾,宗族离心。司马穰苴为政者也,杀之,大臣不亲。以故燕举兵,使昌国君将而击之。齐使向子将而应之。齐军破,向子以舆一乘亡。达子收余卒,复振,与燕战,求所以偿者,闵王不肯与,军破走。 王奔莒,淖齿数之曰:“夫千剩、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王曰:“不知。”“嬴、博之间,地坼至泉,王知之乎?”王曰:“不知。”“人有当阙而哭者,求之则不得,去之则闻其声,王知之乎?”王曰:“不知。”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晋毕阳之孙豫让 【汉朝】 【文】 刘向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扞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齐魏战于马陵 【汉朝】 【文】 刘向

    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而后与齐战。今战不胜,国无守战之备,王又欲悉起而攻齐,此非臣之所谓也。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必怒矣。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罢齐,则必为楚禽矣。是王以楚毁齐也。”魏王曰:“善。”乃使人报于齐,愿臣畜而朝。 田婴许诺。张丑曰:“不可。战不…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六气从化 【文】 黄元御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立将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至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而食,寒暑必同。如此,则…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六·谶纬之学 【宋朝】 【文】 洪迈

    图谶星纬之学,岂不或中,然要为误人,圣贤所不道也。眭孟睹公孙病己之文,劝汉昭帝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不知宣帝实应之,孟以此诛。孔熙先知宋文帝祸起骨肉,江州当出天子,故谋立江州刺史彭城王,而不知孝武实应之,熙先以此诛。当涂高之谶,汉光武以诘公孙述,袁术、王浚皆自以姓名或父字应之,以取灭亡,而其兆为曹操之魏。两角犊子之谶,周子谅以劾牛仙客,李德裕以议牛僧孺,而其兆为朱温。隋炀帝谓李氏当有天下,遂诛李金才之族,而唐高祖乃代隋。唐太宗知女武将窃国命,遂滥五娘子之诛,而阿武婆几易姓。武后谓代武者刘,刘无强…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针解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股权有计划转让、附条件的财产转移约定、策划设立传承子公司、设计购买教育养老年金、购买人寿保险、离岸投资及信托、家族有限合伙等。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