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bèi bàng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

    【基本释义】棓bàng古同“棒”,棒子。连枷,一种农具。星宿名,“天棓”的简称。根。棓pǒu舖在高低不平处的跳板。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棓bèi〔五棓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含有单宁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染料。棓bēi古同“杯”,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笔画数:12;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431251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盐麸子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五倍、盐肤子、盐梅子、盐坏子、木盐、天盐、叛奴盐、酸桶。 气味 (子)酸、咸、微寒、无毒。 主治 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盐麸子的树白皮,以水煎服能杀蛔虫,其根白皮加醋煎浓汁含吞,能治骨鲠。有资料说,盐麸子的根能软鸡骨。盐麸子的叶上有虫寄生,即结成五倍子,说见虫部。…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降真香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紫藤香、鸡骨香。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刀伤出血。用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伤处。 痈疽恶毒。用降真香末、枫乳香等分,团成丸子,熏患处。 附方 降真香,现亦省称“降香”,临床上与丹参配合,用以治疗因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

  • 五倍子虫 wǔ bèi zǐ chóng,huǐ

    bèichóng

    动物名。吻类蚜虫科。雌虫体肥大,长约三厘,蓝紫色,尾端细,产卵于盐肤木上,枝叶被其害,遂疣起成瘿。简称为『五倍子』。 【查看详细解释
  • 媒染剂 méi rǎn jì

    méirǎn

    布类染色时,帮助染料固着于纤维上的物质。如明矾﹑五倍子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单宁酸 dān níng suān

    dānníngsuān

    一种收敛性的植物酸。由英语tannic acid翻译得名。白色单宁酸存在五倍子最多,粉末状,有强涩味,多用于鞣皮、染色,又可制墨水或供医药用。红色化合物则含在橡树皮中,具有鞣皮性质的成分。或作『丹宁』、『丹宁酸』、『单宁』、『鞣质』、『鞣酸』。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土马 【明朝】 【文】 李时珍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土马 二钱半、黄药子五钱,共研为末。水送服二钱。服两次可止鼻血。此方名“寸金散”。 二便不通。用土马 洗净,瓦上焙过,世细,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少年发白。用土马 、石马 、五倍子、半夏各一两,生姜二两,胡桃一个,胆矾半两,共研为末,并捏成一块,每次取弹子大一团,薄布包好,泡少量酒中,浸汁洗发,一月之内见特效。…

  • 拼音: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athh

    【基本释义】蓰xǐ五倍:倍蓰(数倍)。笔画数:14;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3221212134
  • 倍蓰 bèi xǐ

    bèi

    倍,一倍。蓰,五倍。倍蓰指由一倍至五倍,形容很多。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百万。』 【查看详细解释
  • 蓰 xǐ

    1.古书上的一种草。集韵˙上声˙纸韵:『蓰,艹名。』2.五倍。集韵˙上声˙纸韵:『五倍曰蓰。』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或相什佰。』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木槿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白饭花、篱障花、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 气味 甘、平、滑、无毒。 主治 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 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 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 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 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 风痰 逆。用…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山慈姑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 (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蝎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气味 甘、辛、平、有毒。 主治 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蝎二十一个,酒炙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三分,用金银煎汤调下。 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研为末,酒调匀,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盖好,放文武火粘搅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银薄荷汤调下。又方;用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末。二岁以下小儿,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每服半钱,薄荷汤送下。 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蜈蚣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蒺藜、蛆、天龙。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 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按病几年龄。每岁服一丸,乳汁送下。 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时,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破伤风。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

  • 十围五攻 shí wén wǔ gōng

    shíwéngōng

    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查看详细解释
  • 十围五攻 shí wén wǔ gōng

    shíwéngōng

    语本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若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则采取围攻的方式;若兵力超过敌军五倍,则采取集中攻击的方式。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查看详细解释
  • 五倍子 wǔ bèi zǐ

    bèi

    动物名。吻类蚜虫科。见『五倍子虫』条。 【查看详细解释
  • 仙后座 xiān hòu zuò

    xiānhòuzuò

    星座名。属北天星座之一。由排列成形的五颗星所组成。由此星座可找到北极星,方法是将边缘两条线延长,交于一点,再将中央的星与延长线焦点的联线延长五倍,即是北极星的所在位置。 【查看详细解释
  • 指极星 zhǐ jí xīng

    zhǐxīng

    星名。北斗七星中杓部外侧的两颗星,即指天枢、天璇二星。因藉此二星距离向北延伸五倍,可找到北极星,确认正北方向,故称为『指极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鲫鱼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鲋鱼 气味 (肉)甘、温、无毒。 主治 脾胃虚冷。用鲫鱼半斤切碎,放入煮开的豉汁中,加胡椒、莳萝、姜橘末,空腹吃下。此方名“鹘突羹。” 突患水肿。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粘豆等分,填满鱼腹,扎定,加水三升久煮,去鱼,吃豆饮汁。二日吃一次,不过三次,小便通畅,即愈。 消渴饮水。用鲫鱼一尾。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湿纸包好,煨熟吃下。吃过数尾即愈。 肠风下血。用活鲫鱼一大尾,去肠留鳞,以五倍子末填满,包泥中,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或加饭做成丸子,一天服三次。 肠痔滴血。常用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