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琴 hú qín

    qín

    乐器名。中国拉弦乐器的总称。来自北番奚族,汉时输入,元代始称为『胡琴』。以竹为筒,空腹上蒙蛇皮,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设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纳二弦之间,摩擦发声,故称为『二弦』。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亦多,依其形制大小、音域高低区分为南胡、京胡、粤胡等。亦称为『提琴』。 【查看详细解释
  • 二弦 èr xián

    èrxián

    1.月亮的上弦与下弦。隋书˙卷二十˙天文志中:『二弦之日,日照其侧,人观其傍,故半明半魄也。』2.比老弦细,比子弦粗的丝弦。 【查看详细解释
  • 同州梆子 tóng zhōu bāng zi

    tóngzhōubāngzi

    戏曲剧种之一。为秦腔的支派,主要流行于陕西同州一带,因此亦称为『东部秦腔』、『东路梆子』。起源于明代,以二弦为伴奏乐器,音调特别高亢。 【查看详细解释
  • 圆周角 yuán zhōu jiǎo

    yuánzhōujiǎo

    数学上指由圆周上一点,二弦所夹的角,为同弧所跨的圆心角二分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奚琴 xī qín

    qín

    乐器名。刳桐木为体,二弦,以木杆系马尾,轧轧发声,因其出于今热河省奚族人,故称为『奚琴』。 【查看详细解释
  • 山东梆子 shān dōng bāng zi

    shāndōngbāngzi

    流行于山东一带与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的剧种。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乐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戏曲剧目有四百余出。 【查看详细解释
  • 擦弦乐器 cā xián yuè qì

    xiányuè

    乐器名。以弓弦摩擦琴弦、丝弦而发声,大约起源于阿拉伯、中亚,至八世纪变成二弦弓,后为小提琴所取代。 【查看详细解释
  • 碗碗腔 wǎn wǎn qiāng

    wǎnwǎnqiāng

    流行于陕西华县、大荔等地区的剧种。由皮影戏发展而成。唱腔婉转柔和,乐器有二弦、月琴、胡琴、碗碗、大锣、唢吶等。因其以碗碗为主要击节乐器,故称为『碗碗腔』。 【查看详细解释
  • 秦琴 qín qín

    qínqín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木制琴杆,设二弦而有品位,桐木制音箱,音色柔和清脆。 【查看详细解释
  • 筝 zhēng

    zhēng

    乐器名。拨弦乐器,形似瑟,古为五弦,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唐以后加十三弦,现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如:『古筝』。 【查看详细解释
  • 南管 nán guǎn

    nánguǎn

    宋元以后,流行于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古乐。它和古代的乐曲有密切的关系,且逐步融和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歌者执拍板,伴奏乐器以琵琶为主,再配以洞箫、三弦、二弦、四块板等乐器。南管乐曲通常分为指、谱、曲三种。其音乐平和端雅,因曾在乾隆皇帝前演奏,而有御前清音的雅号。亦称为『南乐』。 【查看详细解释
  • 汉剧 hàn jù

    hàn

    一种流行于湖北、陜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戏曲名称。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原以秦腔演变来的西皮,及安徽传来的二黄为主要唱腔,并和徽剧相互影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对湘、川、赣等戏剧的发展都有影响。尤其清嘉庆、道光年间,传入北京,逐渐演变成京剧。伴奏乐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亦称为『汉调』。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qí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ggwn

    【基本释义】琴qín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琴棋书画。某些乐器的统称: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琴书(曲艺的一种)。弹(t俷 )琴。笔画数:12;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1213445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唐朝】 【诗】 白居易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铁声杀,冰声寒。杀声入耳肤血憯,寒气中人肌骨酸。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坐相对愁无言。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自叹今朝初得闻,始知孤负平生耳。唯忧赵璧白发生,老死人间无此声。

  • 国学名著《夜航船》

    《夜航船》 - 礼乐部·律吕 【文】 张岱

    伏羲始纪阳气之初,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黄钟自冬至始,其余以次运行,当日者各自为宫,商、征以类应焉。)黄帝听凤鸣,候气应,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相生,始为本令。神瞽协中声,始为律度。武王伐纣,吹律听声,制七律。(各五位三所而用之,一同其数,以律和声。)汉武帝时,令张仓定音律,访律吕相生之变于京房,始制六十律。(十二律之外,中宫上生执始,执始上生去减,上下相生,终于南事。)五代钱乐之、…

  • 国学名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 乐律二 【宋朝】 【文】 沈括

    前世遗事,时有于古人文章中见之。元稹诗有“琵琶宫调八十一,三调弦中弹不出。”琵琶共有八十四调,盖十二律各七均,乃成八十四调。稹诗言“八十一调”,人多不喻所谓。余于金陵丞相家得唐贺怀智《琵琶谱》一册,其序云:“琵琶八十四调。内黄钟、太蔟、林钟宫声,弦中弹不出,须管色定弦。其余八十一调,皆以此三调为準,更不用管色定弦。”始喻稹诗言。如今之调琴,须先用管色“合”字定宫弦下生徵,徵弦上生商,上下相生,终于少商。凡下生者隔二弦,上生者隔一弦取之。凡弦声皆当如此。古人仍须以金石为準,《商颂》“依我磬声”是也…

  • 国学名著《岭外代答》

    《岭外代答》 - 卷一·地理门 【文】 周去非

    百粤故地自秦皇帝并天下,伐山通道,略定扬粤,为南海、桂林、象郡。今之西广,秦桂林是也;东广,南海也;交址,象郡也。汉武帝平南海,离秦桂林为二郡,曰郁林、苍梧;离象郡为三,日交址、九真、日南。又稍割南海、象郡之余壤,为合浦郡。乃自徐闻渡海、略取海南,为朱崖、儋耳二郡。置刺史于交州。汉分九郡,视秦苦多,其统之则一交州刺史耳。至吴始分为二,于是交、广之名立焉。时交、广为一,广治番禺。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49 【宋朝】 【文】 司马光

    【梁纪五】 起屠维大渊献,尽昭阳单阏,凡五年。 高祖武皇帝五天监十八年(己亥,公元五一九年) 春,正月,甲申,以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书令,右仆射王?为左仆射,太子詹事徐勉为右仆射。 丁亥,魏主下诏,称:“皇太后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宣称‘诏’以令宇内。” 辛卯,上祀南郊。 魏征西将军平陆文侯张彝之子仲?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于是喧谤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父子晏然,不以为意。二月,庚午,羽林、虎贲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求仲?兄左民郎中始均不获,以瓦石击省门;上下……

  • 国学名著《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 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明朝】 【文】 冯梦龙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文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嗜,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汉朝】 【文】 司马迁

    正义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国有圣贤宫观周域官僚,人有言语衣服体貌端修,咸谓之乐。乐书者,犹乐记也,郑玄云以其记乐之义也。此于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十一篇者,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之,亦略有分焉。刘向校书,得乐书二十三篇,着于别录。今乐记惟有十一篇,其名犹存也。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①悲彼家难,②可不谓战战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