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金缕曲(和潭东劝饮寿觞) 【宋朝】 【词】 刘辰翁

    拍瓮春醅动。洞庭霜、压绿堆黄,林苞堪贡。况有老人潭边菊,摇落赏心入梦。数百岁、半来许中。俗语中半。儿女牵衣团栾处,绕公公、愿献生申颂。公性涩,待重风。人生一笑何时重。奈今朝、有客无鱼,有鱼留冻。何似尊前斑斓起,低唱浅斟齐奉。也不待、烹龙炰凤。此会明年知谁健,说边愁、望断先生宋。时宋京议和。醒最苦,醉聊共。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获麟解 【唐朝】 【文】 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 不待 bù dài

    dài

    1.用不着。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不待赭污之权,而奸渠必翦。』2.不想﹑不打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指。』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怕不待闲争气,赤紧的难存济,我则索折腰为米。』3.等不及。红楼梦˙第七回:『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正是呢……。」』 【查看详细解释
  • 含 hán

    hán

    1.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如:『含着药片。』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2.里面藏着,存在着。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3.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4.怀着。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5.忍受、忍耐。如:『菇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又:ㄏㄢ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西厢记》

    《西厢记》 - 第三本·楔子 【文】 王实甫

    [旦上云]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着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叫红科][红上云]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红云]你想张——[旦云]张甚么?[红云]我“张”着姐姐哩。[旦云]我有一件事央及你咱。[红云]甚么事?[旦云]你与我望张生走一遭,看他说甚么,你来回我话者。[红云]我不去,夫人知道不是耍。[旦云]好姐姐,我拜你两拜,你便与我走一遭…

  • 怕不待 pà bù dài

    dài

    待,语助词。怕不待指难道不、岂不。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怕不待要请太医,看脉息,着什么做药钱调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亦作『怕不大』、『怕不道』。 【查看详细解释
  • 不待要 bù dài yào

    dàiyào

    不想﹑不打算。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怕不待要请太医﹑看脉息,着甚么做药钱调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查看详细解释
  • 艳姿 yàn zī

    yàn姿

    美丽的容姿。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华核传:『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崇好,艳姿者不待文绮以致爱,五采之饰,足以丽矣。』 【查看详细解释
  • 云气 yún qì

    yún

    云为水气凝结而成,故称为『云气』。庄子˙在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查看详细解释
  • 太牢 tài láo

    tàiláo

    1.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汉˙王充˙论衡˙自纪:『且礼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须。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2.牛的别名。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查看详细解释
  • 衡石 héng shí

    héngshí

    1.秤和秤锤。荀子˙君道:『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啧。』2.比喻法度、准则。南朝梁˙何承天˙重答颜光禄:『唱言穷轩睪立法无衡石,一至于此。』3.比喻权柄、相位。旧唐书˙卷八十四˙裴行俭传:『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记识此辈。』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二圣见公,曰予得师。付以衡石,惟公所为。』 【查看详细解释
  • 族 zú

    1.亲属。如:『家族』﹑『九族』。晋书˙卷一○○˙孙恩传:『孙恩字灵秀,琅邪人,孙秀之族也。』2.泛指同姓的人。如:『同族』﹑『宗族』。3.人种的类别。如:『汉族』﹑『苗族』。4.有共同属性的群类。如:『水族』﹑『甲族』﹑『贵族』﹑『火腿族』。淮南子˙俶真:『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唐˙韩愈˙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古时刑罚连及罪人的家属亲人。书经˙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孔安国˙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2.灭。唐˙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丛聚﹑群集。如:『族居』。尔雅˙释木:『木族生为灌。』郭璞˙注:『族,丛。』庄子˙在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大不待黄而落。』 【查看详细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shùjìngérfēngzhǐ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语出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唐˙白居易˙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向无显扬褒赠之事,则何以旌先臣德,慰后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查看详细解释
  • 标病 biāo bìng

    biāobìng

    病症的可见症状。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到了初九日侵早,小珍哥头也不疼,身也不热,肚也不胀饱,下边恶露也都通行,吃饭也不口苦,那标病也都去九分了。』 【查看详细解释
  • 射柳 shè liǔ

    shèliǔ

    古代一种军中游戏。折柳枝环插在圆形的场地上,用阔镞的箭来射,以射断为胜。董西厢˙卷八:『也不爱耽花恋酒,也不爱打桃射柳,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时遇五月蕤宾节令,都要打球射柳,宴赏太平之世。』或作『乍柳』、『诈柳』。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zhuàn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

    【基本释义】瑑zhuàn玉器上雕刻的凸起的花纹:“瑑圭璋八寸。”在玉器上雕刻凸起的花纹:“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笔画数:13;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551353334
  •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shídīng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查看详细解释
  • 须 xū

    1.生在下巴的胡子。后泛指胡须。通『须』。说文解字:『须,颐下毛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2.片刻、短暂的时间。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礼记 ˙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3.姓。如战国时魏有须贾。1.等待。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2.迟缓。左传˙成公二年:『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3.需要、需求。唐˙杜甫˙客从诗:『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4.止。书经˙五子之歌˙序:『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孙星衍˙注:『须,马云:「止也。」』5.用。汉˙王充˙论衡˙自纪:『且礼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须。』宋˙苏轼˙与范子丰六首之六:『昏嫁所须,不可奈何。』6.是。宋˙王安石˙见鹦鹉戏作诗:『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1.应当。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杜甫˙闻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瑞鹧鸪 【宋朝】 【词】 晏殊

    江南残腊欲归时。有梅红亚雪中枝。一夜前村、间破瑶英拆,端的千花冷未知。丹青改样匀朱粉,雕梁欲画犹疑。何妨与向冬深,密种秦人路,夹仙溪。不待夭桃客自迷。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少年游 【宋朝】 【词】 欧阳修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