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薛阳陶觱篥歌 【唐朝】 【诗】 罗隐

    平泉上相东征日,曾为阳陶歌觱篥。乌江太守会稽侯,相次三篇皆俊逸。桥山殡葬衣冠后,金印苍黄南去疾。龙楼冷落夏口寒,从此风流为废物。人间至艺难得主,怀抱差池恨星律。邗沟仆射戎政闲,试渡瓜洲吐伊郁。西风九月草树秋,万喧沈寂登高楼。左篁揭指徵羽吼,炀帝起坐淮王愁。高飘咽灭出滞气,下感知己时横流。穿空激远不可遏,仿佛似向伊水头。伊水林泉今已矣,因取遗编认前事。武宗皇帝御宇时,四海恬然知所自。扫除桀黠似提帚,

  • 有门儿 yǒu mén ér

    yǒuménér

    1.得其关键或诀窍的意思。如:『你这幅画儿虽是初学,倒很有门儿。』三侠五义˙第五十三回:『众轿夫俱各笑道:「瞧不起他,真有门儿。」』2.有希望,即将实现。如:『你看我们今天发薪有门儿么?』 【查看详细解释
  • 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yánjiǔdǐng

    鼎,古代礼仪中的重器。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九州岛。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似]出言如山[反]人微言轻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汉朝】 【文】 刘向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

  • 九鼎大吕 jiǔ dǐng dà lǚ

    jiǔdǐng

    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查看详细解释
  • 九鼎大吕 jiǔ dǐng dà lǚ

    jiǔdǐng

    九鼎,夏禹所铸的鼎。大吕,周庙大钟,二者皆为贵重之物。九鼎大吕比喻分量极重,多就身分、作用而言。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查看详细解释
  • 九鼎 jiǔ dǐng

    jiǔ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岛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查看详细解释
  • 门吏 mén lì

    mén

    1.守门的小吏。史记˙卷九十七˙郦生传:『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红楼梦˙第十六回:『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2.门下办事的人。唐˙孙樵˙骂僮志:『吾闻他举进士者,有门吏诸生为之前焉。』 【查看详细解释
  • 调和 tiáo hé

    tiáo

    1.烹调。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十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 和来。」』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 他,不由他不肯。』[似]2.协调 融合 调解[反]2.失调 挑唆、闹争 【查看详细解释
  • 调和鼎鼐 tiáo hé dǐng nài

    tiáodǐngnài

    鼎、鼐,古代烹调器。调和鼎鼐指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多用以指宰相的职责。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八义记˙第十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亦作『鼎鼐调和』。 【查看详细解释
  • 九鼎不足为重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jiǔdǐngwéizhòng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查看详细解释
  • 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wèndǐngzhōngyuán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查看详细解释
  • 言重九鼎 yán zhòng jiǔ dǐng

    yánzhòngjiǔdǐng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查看详细解释
  • 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yánjiǔdǐng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xiè

    部首:

    笔画:17画

    五笔:oyoc

    【基本释义】燮xiè谐和,调和:燮理。调(ti俹 )燮。笔画数:17;部首:火;笔顺编号:41112514334433454
  • 问鼎 wèn dǐng

    wèn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见左传˙宣公三年。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晋书˙卷九十八˙王敦传:『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似]染指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九·颜率儿童之见 【宋朝】 【文】 洪迈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乃诣齐王许以鼎。齐为发兵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愿献九鼎,不识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将寄径于梁、于楚,率皆以为不可,齐乃止。《战国策》首载此事,盖以为奇谋。予谓此特儿童之见尔!争战虽急,要当有信。今一绐齐可也,独不计后日诸侯来伐,谁复肯救我乎?疑必无是事,好事者饰之乎,故《史记》、《通鉴》皆不取。…

  • 雨旸时若 yǔ yáng shí ruò

    yángshíruò

    指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查看详细解释
  • 协调 xié tiáo

    xiétiáo

    协力调和,使意见一致。如:『沟通协调』。或作『调协』。[似]调和、和谐、协和[反]纷争 【查看详细解释
  • 燮理阴阳 xiè lǐ yīn yáng

    xièyīnyáng

    燮理,调治。阴阳,相对立的事。燮理阴阳指调和治理国家大事。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俺为官的,则要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